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乡村的各种改革也随之不断进行,虽然乡村的改革很大程度的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乡村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使得一些乡村的传统建筑文化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潮流前端的设计和造型,这使得我国的乡村建筑传统逐渐走上了被人遗忘的道路。
1 我国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1 乡村传统建筑的消逝
在我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拆除,同时相关配套设施的设立也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模块化,这一过程直接使得有很多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乡村建筑消失了。而且这之中还有一部分是属于遗迹式的村落,其存在是无法被复制的,而相比之下,新建起的乡村建筑,很少有独特之处。新建乡村建筑在造型上趋于雷同,在功能上也减弱了地域差异。如果说国际化让城市之间没有了彼此的特点,那么不加以思考的城镇化,则泯灭了乡村存在的个性。而另外进行的新建仿古建筑的进展也并不是十分顺利,其主要原因在“仿”的仅仅是古建筑的外形,没有真正的接触到其内在核心理念,加上现代元素或多或少的加入,使得仿古建筑的整体构架很难呈现出真正的古建筑的精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乡村建筑传统的消失。
1.2 乡村新建建筑地域风格性减弱
近代以来,不少地方对于乡村建筑价值的认识只停留在旅游开发的价值上,而对于其丰富的历史、社会乃至艺术等方面存在的价值认识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由于时间的变化,一些乡村老宅逐渐无法很好的满足居住者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很多居民开始进行老房的拆除和新房的建设,而整体的建设过程中,乡村居民通常会更多的采用时下较为流行的样式和元素进行搭建,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民宅的地方特色越来越淡薄,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逐渐走向同样的道路,这使得我国的乡村建筑传统文化不断的丢失,很难得到切实的保护。
2 对乡村建筑发展的建议
2.1 合理规划构建乡村建筑秩序及文化模式的理念
在我国的乡村生活中,乡土特性是非常基本的特点,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较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因此我们在进行新乡村的建设时,是需要对这种社会模式进行一定的学习和借鉴的。在建设之前,深入研究当地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在建造过程中融入当地的特质。最大程度上来保证新乡村的建设既可以满足目前的大众需求,又不至于产生大量的乡村传统建筑的特色丢失,同时这样的社会秩序下,可以保证我国的新乡村与传统文化不至于脱节,可以更好的进行发展。
2.2 建立对传统古建筑进行保护评价标准
在我国乡村的生活过程中,土地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住宅方面新建筑的建设通常伴随着老建筑的拆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新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建筑的保存价值,对于有保存必要的老建筑进行更好的保护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新乡村的建设,从而达到新老结合,形成更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乡村风格。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就是对老建筑的保护是要具有选择性的,需要认真甄别的和严格考究的过程。旧的传统建筑并非所有都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有些过分残损保留下来的意义也不大,而有的则需要深度修缮,或是部分进行改造才能得以保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保护标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老建筑的保护价值,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既满足新乡村建设的需要,又可以保存那些具有历史文化沉淀的老建筑。
2.3 注重保留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在我国新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乡村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外形、设计等方面的雷同,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乡村甚至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建筑物和民间建筑中都相互仿造,这样的情况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建筑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这使得我国的地方民族文化在某些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求设计师要更加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在新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更多的采用一些符合地方文化的特色设计,这样来进行新乡村的建设,就可以达到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有使得传统文化和地域性特征不至于丢失的目的,从而为我国新乡村的建设提供一些保障。
2.4 注重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
我国的乡村老建筑中,有很多都是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来进行建造的,这样的情况也是产生了地区性建筑特色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进行新乡村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从通风、通光、保暖等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在北方的建筑应注重冬季供暖期节能,而在南方的建筑则应注重夏季空调期节能。这些差异可以体现在乡村建筑中去。比如南方现存民居中经常采用的有很好遮阳效果的深檐,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依然可加以借鉴。这样才能使得新乡村的建筑更好的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同时,由于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也可以很好的延续我国的现存建筑地域特性。
2.5 乡村建设与改造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由于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建筑是乡村居民自发进行的,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一个对住户、设计者的宣传教育的过程。加大乡村居民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传统建筑的建筑特点的传承能力,于此同时在新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公众的参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如果在我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让集体以及个人都参与到设计之中,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同当地居民交流,让设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到当地的一些特色元素。同时,也可以让设计师更好的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对于住房方面的不同要求,还可以培养当地居民对于传统文化和建筑的保护意识,减少千篇一律的住宅群,更好的让传统文化和新建建筑相结合,从而达到维持乡村建筑的地域性特点。
3 结语
在我国的新乡村建设过程中,很多传统建筑消失了,这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是十分不利的,我们需要加大重视,在进行新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忘对于老建筑的保护。通过有选择的保护老建筑,从而达到保留历史文化元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对历史上的文化和精神进行传播。保护乡村有价值的文化古建以及建设出高品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风格的乡村建筑,则是对历史的拯救和文明的传承。因为乡村建筑是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集体的回忆。
参考文献
[1]薛柱.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建筑和环境规划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2009:41.
[2]胡希军,马永俊.论旧村改造规划建设中乡土建筑的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190-193.
[3]骆中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住宅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13.
[4]王澍.世博会的“乡村建筑师”[N].瞭望新闻周刊,2010-07-21.
论文作者:陈一纯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乡村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我国论文; 传统论文; 在我国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红地产》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