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李忠
(贵州省凯里市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传染病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医院常规食谱,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食欲缺乏、疲劳感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ALT、AST、胆红素、清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实施营养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与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营养干预;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75-01
肝硬化在人类死亡原因中位于第4位,是一种全球范围的常见病,被称作人类健康主要杀手[1]。尤其当肝硬化病情发展为失代偿期,往往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根治。目前,临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获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基础上进行,大部分患者仍需长时间带病生活[2]。本研究旨在探讨营养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了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缺乏、疲劳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67岁,平均(51.4±4.7)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4~65岁,平均(50.9±5.1)岁。两组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医院常规食谱,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营养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座谈、讲授或咨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指导,详细讲解蛋白质对于维持机体的重要作用,失代偿期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食用高蛋白食物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以及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及其他成分的含量等。②确立营养补给方案: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与病情程度制定科学的食谱,并祝福患者严格按照食谱进食;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喜好要求,对三餐食物进行详细分配,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3]。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红蛋白(Hb)、胆红素、清蛋白、前白蛋白与胆固醇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1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食欲缺乏、疲劳感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胆红素、清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数据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由于其致病因素很多,病情发展期长,早期症状不够明显,尤其在代偿期肝硬化时,患者多发生消化不良、乏力、左上腹隐痛不适等较轻症状,很容易被忽视,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比较严重,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功能大幅下降,伴随产生血浆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腹水、水肿等一系列症状,患者的整体营养结构难以维持机体的健康恢复[4]。
临床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以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为主,同时对于患者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对于维持肝功能指标也有一定帮助。失代偿性肝硬化是一种迁延反复的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意志力也是一种考验,护理人员要注重培养患者对营养饮食的注意,建立个性化食谱,适当增加饮食中蛋白质占比,减低饮养不良的发生率[5]。本研究表明,经过营养干预,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食欲缺乏、疲劳感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来看,两组ALT、AST、胆红素、清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各项生理指标得到很好控制,营养干预可以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广栋,吕文良,陈兰羽.早期肝硬化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99-1701.
[2] 闵师卫.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中医药,2012,10(13):30-31.
[3] 刘清芳.护理干预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应脑病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6):4098-4099.
[4] 刘天凤.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19-120.
[5] 黄秋芬.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4):513-316.
论文作者:王菁,李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营养论文; 症状论文; 指标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