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警钟应长鸣
袁中锋 安徽法制报
摘要: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正迅速发展,新闻讯息传播渠道日益网络化、平台化,新闻从业人员更加多元化。然而,在发展变革的过程中,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依旧存在且呈现出新形式、新特征。例如:把网民在个人微博、微信等媒介上所写的信息,未加核实便当作新闻讯息发布;采用“性暗示”“悬疑式”标题,以赚取阅读数、点击率;等等。这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如不充分重视,将严重影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警钟应长鸣。
关键词: 职业道德准则;新闻真实性;惩戒机制
一、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表现形式
1.把未核实的道听途说信息当作新闻讯息发布。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保证所发布新闻讯息的真实性可谓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强调,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然而,当前仍有少数新闻工作者置此“底线”不顾,各类假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网端。2015年4月6日,安徽定远县男子樊某在医院病房内将父亲杀死。案发后,某媒体在报道该案件时,仅依据对一位围观群众的采访,便将案发原因表述为:“儿媳向公公借钱被强奸,丈夫砍死父亲。”但在案件卷宗里,樊某的供述及其妻子的证言均未提及借钱被强奸一事。樊某杀父真正原由为:“樊某被查出患有肝癌后父亲在经济上没有帮助、情感上没有照顾。”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有很多,像上述这样,把道听途说而来的信息未加核实便当作新闻讯息发布出去,是最常见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道听途说”还有了新形式: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把网民在个人微博、微信等媒介上所写的信息,未加核实便当作新闻讯息发布。2013年6月,一则“安徽太和县一孕妇被绑架腹中胎儿被盗”的新闻瞬间传播开来。报道称,怀孕10个月的滑某在太和县一家医院孕检后,在医院门口被人迷倒,醒来后发现自己在阜阳市汽车北站的一个小巷里,腹中胎儿被盗走。该条新闻主要内容依据的是滑某的一位亲属在个人微博上的描述。后查实,此事件系滑某为隐瞒流产真相,自导自演“婴儿被盗”的闹剧。上述两事件,如新闻记者把道听途说而来的信息向公安机关等部门进行核实,失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语言未精雕细琢以致废话连篇、错别字满目。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保证新闻作品简洁、没有错别字与歧义等,就如同诚实守信的商贩保证自己的商品没有水分、没有破损与污渍一样。《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然而,现实中少数新闻工作者并没有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新闻稿件里废话连篇、错别字满目。安徽合肥逍遥津公园湖发现一女尸后,某报纸以《她生前一定很漂亮,可惜了》为标题,用半个版、1357字、图文并茂进行报道。然而,读者读完后却并不知道这女孩是何人、为什么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等,心里的问号不但没有拉直反而剧增。原因在于该篇报道根本就没有采访到死者家人或朋友以及公安部门,所有的被采访对象都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整篇报道都是张大娘说、李大爷讲。约6分钟才能读完的一篇报道,读后却一无所获,如此“注水”的新闻作品显然难言“货真价实”。如按照新闻简洁性原则,该篇报道只需三四百字,报道女尸被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公安机关正在侦查等既定性事实即可。如果说废话连篇是“隐性”瑕疵,错别字满目则是“显性”差错。2018年3月,某媒体在报道一县扫黑除恶工作时,标题写到:《XX县扫黑险恶专项斗争做到“四个坚持”》,把“扫黑除恶”错写为“扫黑险恶”;2019年6月,某媒体在报道安徽广德一案件时写到:“未对涉案人员刘某进行询问”,把“讯问”错写为“询问”。如果说保证新闻不失实系“货真”,没有上述语言性差错瑕疵则是“价实”。上述事例表明,当前非诚实守信的新闻工作者、非“货真价实”的新闻作品仍然存在。
3.用低级趣味赚取阅读数和点击率。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应始终持有一颗纯洁而又高尚的心,并应将这份纯洁与高尚传递到自己的新闻作品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强调,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然而,现实中少数新闻工作者却置此职业道德于不顾,不惜采用“性暗示”“悬疑式”等低级趣味的手法来赚取阅读数、点击率。2015年4月,安徽一高校女教师因家庭琐事与公公发生纠纷后,被公公掐死。在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时,某媒体的标题为《女教师在家中卧室被公公掐死》,过分强调“卧室”这一在该新闻事件中并不重要元素,明显系出于某种暗示。2019年6月,某媒体刊发一条标题为《马路上一轿车内传出嚎叫声!交警截停一看,车上有三男一女》的新闻,这一“悬疑式”标题让读者浮想联翩。事实上,该新闻事件仅是一起未成年人无证驾驶,该未成年男孩驾驶车辆与三个朋友一起出去游玩时被交警查获。更有甚者,标题与内容南辕北辙、毫不相干,让读者读后有上当受骗之感。如果说“标题党”是形式上的低级趣味,内容上的低级趣味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官员桃色新闻、明星出轨与吸毒新闻等“霸屏”。每篇新闻报道都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因子,过多的低级趣味新闻营造出的社会文化,会让大众觉得这些低级趣味系社会主流,进而效仿并以此作为自己实施低级趣味行为的心理和理论支撑。
二、增强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方法与举措
1.学习摆在首位,理论引导实践。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把学习摆在首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用党的最新宣传理论、宣传思想指导自己的新闻采写行为,从而使其符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把党的最新理论、最新主张体现在自己的新闻作品里。因此,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继续再教育便十分重要。然而,相比较医生、教师等群体的继续再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继续再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增强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未来十分有必要构建机制规范、考评科学的新闻工作者继续再教育体系。
如果说继续再教育体系解决了“如何学”,在“学什么”方面则需要把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各项要求分解成“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廉洁从业”等多个不同的学习板块,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板块的学习,可使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使命,从而进一步增强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责任意识;通过“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板块的学习,可使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自己的违“德”行为将付出的代价,从而进一步增强职业风险意识;通过“廉洁从业”板块的学习,可使新闻工作者自觉约束检点自己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强职业的廉洁意识。只有不断地真学、常学,职业道德准则才能烂熟于心,才能真正成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心中的“戒尺”和新闻采写行为的“准则”。
3)在成熟盆地和低勘探程度区配置大量资产。成熟盆地的资产基本属高质量勘探区块,例如巴西盐下深水、墨西哥湾深水、澳大利亚、圭亚那、巴布亚新几内亚、莫桑比克近海勘探区块等,主要分布在其核心区内。低勘探程度区块则在全球分布,主要位于欧洲的塞浦路斯、爱尔兰、罗马尼亚、非洲的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刚果、南非以及亚洲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
2.织牢惩戒机制,有效监督违“德”行为。知敬畏方知止。增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还需进一步织牢惩戒机制,让新闻工作者不敢违。这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或新闻道德委员会的主体作用。具体办法可借鉴医生、法官等群体的职业道德管理办法,建立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档案。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新闻作品,对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进行一次职业道德“体检”,“体检报告”记入职业道德档案。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还可以与宣传、网信等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宣传部门的《新闻月评》等媒介的发现作用,将其中发现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直接记入职业道德档案。读者对各类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或新闻道德委员会应要求媒体在报纸版面、网站页面的醒目位置,公布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举报电话,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惩戒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中来。对于公众的举报,新闻工作者协会或新闻道德委员会查实后应记入职业道德档案。
2012年—2016年,我院医务志愿者服务参与人次逐年递增,分别为236人次、241人次、257人次、292人次、360人次,志愿服务时间逐渐增加,分别为147.5 h、609.0 h、614.0 h、619.0 h、3 793.0 h。进一步对我院志愿者志愿活动参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志愿者中79.6%为主动参与,20.4%为被动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动机中,54.4%为锻炼自己,92.3%为帮助别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71.1%为个人义务、社会责任;参与志愿活动后,66.9%的志愿者认为自己言语表达能力提升,83.7%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升,90.5%认为自己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为发挥职业道德档案的惩戒作用,职业道德档案应与新闻奖评选、职称评定乃至记者站注册等挂钩。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可禁止其在一定的年限内参加新闻奖评选和职称评定等。
三、结语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出现的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虽只是少数新闻工作者而为,但小病不医必成大患,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警钟应长鸣。新闻工作者个人需不断加强学习,用职业道德准则指引自己的新闻采写行为;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道德委员会需不断创新思维,织紧织牢惩戒机制。只有这样,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出色完成所肩负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CIN筛查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1.06±6.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