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手笔打造精品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口论文,大手笔论文,精品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熟悉海口历史的人都知道,海口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建省之前,虽说是海南行政区的首府,但充其量不过是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小城镇,道路狭窄,城市破旧,公共绿地少得可怜……建省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围绕提升城市品位,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努力打造“精品园林城市”这一主题,进行了几次大规模,大手笔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开始让海口这位天生丽质的少妇展现她清丽婉约的风姿。
(一)
老海口人都知道,海口城市建设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是在1988年海南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从1988年到1993年,海口城市建设超常规发展,建筑面积新增了近一倍。不幸的是,就在海口人继续对未来编织好梦的时候,海南地产泡沫砰然爆裂,海口的城市建设步伐一下子变得缓慢而艰难起来。
这种泡沫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城市化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了中心城区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管理肮脏混乱,城市交通疏导不畅,“肠梗阻”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海口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口及时调整战略方向,重新确定目标。
1993年,海口市专门组织力量,根据海口城市功能和形态,地理气候特点以及园林绿化的历史沿革,编制出《海口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了以两块完整大绿地间隔全市中心、长流、马村三大组团,以两条防护绿带屏障城市南北并贯穿城市东西的规划整体系统。以热带棕榈科植物为基调,以椰子树为主树种,配置常绿乔木和四季间隔开花的灌木,形成公园景点,庭院绿化,街道绿带交相辉映的城市绿地系统,突出海口市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绿化个性。
1994年11月10日,海口市颁布实施了《海口市城市绿化条例》,首次将绿化控制指标通过法律条文形式予以确定,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1995年元月,一场牵动60万椰城人的轰轰烈烈的军民大会战——万绿园首期绿化工程建设拉开帷幕。
这是一块填海填出的黄金宝地。
当时正是海南房地产热的时候,不少商家挥舞着钞票,想用高价征购这块地,用来建高层商住楼。仅此一项,市政府财政就可获得几十亿元的可观收入。然而,为了一块绿色的草地,为了海口滨海城市的品牌形象,也为了让市民有一个休闲的好地方,海口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做出了建设一座大型的开放式综合性海滨生态风景公园的决策。
当时,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海口市普通市民;从海内外驻琼单位总裁到打工仔;从部队官兵到来自异国他乡的游人:1元、10元、100元……一笔笔饱醮着浓情厚望的捐款从四面八方向万绿园汇集,短短三个月,共收到捐款1000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共回填土方90万立方米,种植各种树木5万株,铺植草坪60多万平方米。营造了一个72.49公顷的公园绿地,使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一平方米以上,创下了国内城市绿化史上的奇迹。
万绿园的建成开发,完成了海口“花园城市”与滨海城市的绝好衔接,同时也体现了海口人对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和向往。
东风春雨,染绿吐翠,步入万绿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16个景区,60多个景点将使人流连忘返。这里有国内稀有的热带植物,有四通八达的园;这里的绿地、蓝天、碧水、高楼,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热带海滨园林景观。
2000年9月29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海口市万绿园管理规定》,使万绿园成为全国继合肥市环城公园后第二个被立法保护的公园。
(二)
兴建万绿园恢宏的举措为后来海口的城市建设定下了新的基调,“园林城市”这一城建主题随即也摆上了决策层的议事日程表上。
园林城市是城市基础设施、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海口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实力,带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大海口在北部湾、西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打响海口作为环北部湾热带滨海旅游度假核心区的品牌知名度。
从1996年开始,海口市以海秀东路的整治为切入点,打响了持续5年的依法治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大战役,此后的长堤路整治和以南大立交桥为中心的周边环境整治示范项目,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随后的5年里,海口市共投入市政建设资金9亿多元,先后完成了工业大道、西海岸、美舍河、长堤路、海秀东路、国兴大道、机场路等市政建设项目和周边环境的整治,有的已成为海口市的城市景观。
然而,由于观念和历史的局限性,海口市在最初的城市改造中仍存在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在道路改造中只注重道路的交通畅通功能,而忽略了诸如城市景观、休闲小站、绿化廊道等其他辅助功能。
一些规划专家也指出,建省初期的地产泡沫给海口市留下太多的建筑垃圾;旧城区的格局不尽合理,基础较差;城区的建筑不注重群体形象,散而无序,缺乏色彩,比例尺度不一,没有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
正因为如此,今年3月1日,海口市以极大的魄力,大手笔地开始了历年来整治范围最广、市民参与度最高、工程量最大的一园两湖三路的改造工程,规划面积91.17万平方米,涉及道路总长7900米。
这次整治拆除了海台大厦、银龙影城、省电视转播塔、林业机械厂等规划控制红线图内的违章、临时建筑物和部分永久性建筑,拓宽人行道,规范户外设置物、美化街景,增加街边游园和绿地,使中心城区道路交通顺畅,配套设施完善,园林绿化繁茂,城市景观靓丽。海口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符兴认为,海口的城市建设首先要突出南国特色,要进一步突出个性,提升城市品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只有走全面改造城区环境这条路子。
因此,在这次中心城区整治的大举措中,海口市从向国际大园林渗透的概念与椰城本地特色相结合,制订了以人为本,突出南国特色的改造思路,即海府路以气势壮观为主旋律;海秀南路以华丽富贵为主格调,滨海东路以椰风海韵为主特色;人民公园东、西湖,要求湖景和湖岸设计以景、画相结合,使改造后的东西湖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仿佛一夜之间,海口老城区一些街道两旁散乱无序的违章建筑物不见了,脏乱差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精美的小花园。
南大桥西北侧建起了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华海公园。绿化以生态园和植物造景为主,配套凉亭、座椅、滑梯等,为周围的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绿化空间。
半拉子工地的原金马广场建成了水体面积5600平方米,绿地面积4300平方米的街边游园。该园沿地筑起了流畅的池岸线和步行道,丰富了城市景观。
今年以来,海口市园林部门结合中心城区改造,先后建成了农垦一所门前绿地,人民桥头四块街边绿地,海秀东望海楼旁绿地等38块街边绿地、小游园,不断提高景点档次和园艺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份,海口市就增加了绿化面积4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5公顷。
(三)
2000年,海口市委、市政府以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把环境建设和企业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首次把“经营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提出了“谁投资,谁收益,谁建设,谁管理”的新理念。
政府由“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这种理念的更新,激发了企业积极开发西海岸的热情。在短短的时间里,很快就在西海岸建起了长10公里,占地104.3公顷,设置“海湾遐想”、“西堤胜景”、“千帆争秀”等十大景区的绿不断、路不断、景不断的带状公园构架,突出了海口的滨海特色。它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海口市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还带动了海口西部的开发建设。
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周边地区土地附加值的升值,西海岸带状公园作为海口旅游黄金海岸和琼州海峡旅游度假的重要景点,同时也是粤海铁路通往海口市中心城区的连接点,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长信海景花园现房销售告罄,热带海洋世界、假日海滩人朝如涌,美视高尔夫、海航会馆、长秀商住区等掀起建设新热潮。
西海岸——这段黄金海岸正在形成海口开发建设的新热点。
与西海岸遥相呼应的是海口东部美舍河的环保工程建设,它为海口的未来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美舍河是横贯海口市南北的一条主要河流,从五公祠到海甸溪长5.7公里。
长期以来,美舍河的脏、乱、差、臭已成为两岸市民心中最不愿提起的痛。
为改变这种状况,重塑海口的城市形象,从1999年底开始,海口市政府先后投入巨资,打造美舍河新形象。
整治美舍河,建设美舍河带状公园同时也是一项防洪、环保、绿化工程。目前已投入整治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2.3公里长的示范河段。种植各类乔木2310株,片植花木图案4586平方米,铺植草坪92123平方米,修筑园路广场27228平方米,初步展现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幽雅的绿色环保长廊。
今天的美舍河,已成为海口市一条绿色不断、景色不断,并与西海岸遥相呼应的靓丽风景线。
暮秋时节,放眼海口,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热带滨海城市的绿化景观特色。据统计,至2000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290公顷,绿地率达38.35%,绿化覆盖面积140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1.83%,公共绿地面积41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2平方米。而且,新建、改建的道路绿化带已一改过去的“三板二带式”的传统,向“三板六带式”及“三板八带式”发展,道路绿化逐步向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发展。
海口,一座现代化的热带花园精品城市的雏形,正显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