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_城市规划论文

21世纪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_城市规划论文

21世纪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规划论文,课题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探讨了前沿课题的若干特征、城市规划研究前沿课题的内容、特征以及城市规划前沿课题与其它课题的关系。

关键词:前沿课题 城市规划

一、关于前沿课题

1.城市规划研究的选题

随着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城市规划各层次的规划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城市规划研究的滞后,理论与方法的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规划界同仁的共识。为此,城市规划研究的选题成为极其重要的大事。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在1995年底北京举行的第47次院士会议(香山会议)上指出,中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科学水平,“首要的问题还是题目的选取”〔1〕。目前,规划研究的选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承袭本世纪30~60年代的国外选题多, 当代具有前沿性的选题少。如许多涉及城镇体系发展的研究,仍然偏重于中心地、增长极理论的介绍和解释;在探讨城市总体结构课题中,又以转述霍华德田园城市、萨伦巴的点轴理论、弗里德曼的边缘理论多,而对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进步对城市总体结构的影响研究少;

(2)跟踪性研究多,前瞻性的研究少。 多数研究课题注重对当前城市发展与城市中存在问题的近期处理,而对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预见性课题关注不够。比如当前城市道路网络与交通流的研究,多注重于已有城厢内的处理,而很少涉及城市群体结构在新的交通技术条件下的变化的探讨;

(3)内容涉及狭义规划范围内课题多, 而探讨与规划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人口、资源利用的课题少。多数研究课题偏向于研究人员个人所熟悉的范围,而较少开拓视野,应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相关学科人员也较少引入规划研究。其结果是,既影响了规划研究深度,也使规划研究的社会影响和学科影响受到局限、很少见到对全社会有广泛影响和对相邻学科有较强推动力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前沿课题的特征

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题题和一般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间既应有共同的特征,也自应有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共同特征而言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前瞻性

对区域和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的今后一段时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课题。一是属于世界潮流性的共同课题,诸如今年伊斯坦布尔国际城市化问题会议上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城市发展、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课题;二是开拓性课题。正如周光召院长所指出的“一般来说,最好的选题不是最时髦的方向,而是两三年后时髦的东西、那时你就成了带头人,领导一个方向的开拓性工作。”〔2〕

(2)综合性 对区域和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有多层次、 全方位影响的课题。这类课题,往往需要综合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的成就,这是与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巨系统直接相关联的。周光召院长曾告诫说:“中国的学制有缺陷,过分专业化,一般人知识面太窄,要想有所发现,一定要深入到国际最前沿、但孤身深入,会到处都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知识的支撑。”〔3〕这对于城市规划研究,尤其重要。

(3)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的研究过程及其成果,不但在规划理论与实践范围内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其方法论、价值探讨、思维方式、研究结论还应对许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学科有长久的深刻的推动作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在本世纪初,属于前沿性研究,它不仅影响城市规划实践,也对城市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有为深刻的影响,实际也是社会学的经典著作。美国地理学思想史研究者詹姆斯列出地理学研究的六大前沿课题,哈格斯特朗的扩散理论、不仅是地理学的建树,同时对经济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理论、农业技术与其他技术的传播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方面有深刻影响,“扩散论”成为人文科学的共同财富。

(4)方法论的创新性

前沿课题研究与研究方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城市规划研究的传统课题还是以原子论、还原论、简化思维为主要特征,主要是雅典宪章还是马丘比丘宪章都具有原子论、简化思维的倾向。近20年来,系统论和系统思维方式有取代传统原子论、还原论思维方式的趋势〔4〕,在城市规划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面向复杂系统和自组织、进化之类的对象,包括生物界、人类经济学社会活动、城市等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或着眼于自组织过程的探索而产生的耗散结构理论,或注重于相似性与同构原理的研究而创立的分维方法,或以把握系统要素与原子系统的谐调与协作理解而开拓的协同学等当代理论与技术,也开始引入城市研究。传统的辩证思维、当代的先进理论和技术相互激荡,酝酿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一定会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前沿课题的新的方法论。

二、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

就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的专有的特征,可以考虑以下诸方面:

1.城市规划研究生态内容的地位突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文献已经成为本世纪末指导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纲领。此类文件的核心是全球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在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制度性原因)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负面影响。为此,在城市规划研究中把生态因素从一种从属的次要地位,提升到首位,并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成为城市发展决策的根本依据,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在规划技术中,生态内容仍局限于绿化系统的和对大气、水质、声学环境污染的改善、固体弃废物的处理,而远未涉及作为城市整体发展观念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自然就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前沿课题的重要标志。

2.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研究前沿课题的核心问题之一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牵涉生态内容。对于诸多已建的城市,也涉及其人口自然结构和人口社会变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老龄人口问题、领退休金的庞大人口问题以及就业容量的变化等等,都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态势。经济发展过程是与市场动态密切相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制约,需要不断调整、及时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保持城市的活力。体制、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必然反映在土地使用、空间结构的变化上。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经济效益不高、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技术创新步伐缓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既有传统体制弊端的包袱,也是原有发展模式不适应经济变革的矛盾所造成的。此类问题自然也就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前沿课题。

3.城市发展的文化资源的利用、文化传统的阐扬、文化内涵的充实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契合的探索,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中华文明连绵而从未中断的国家,这种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向全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重要源泉。就文化传统的丰富多采而言,是世界诸多国家和民族区域难以比拟的,她的魅力从来都为全人类所倾倒。许多区域与城市,也都有悠久而动人的历史,一垛城墙、一条街道、一个街坊,都流传许多荡人心魄的故事。其中,不乏优秀卓越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多样性,比起生物多样性,更值得我们重视。但迄今为止由西方或前苏联输入的规划观念和规划手法,受制于他们短暂的历史或过分渲染的工业化成就,对文化传统则普遍存在某种忽视的倾向。即使是诸如对古城古街区保护这样的规划项目,也只着眼于建筑形体的维持,而对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未加阐扬。对于我国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而言,与我们相对短缺的人均自然与土地资源相比较,文化资源则是得天独厚的丰富多彩而且确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不断阐扬又可以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而不断予以创新的。文化资源的增值与有限的物质资源相比,却可以是无限的。从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汲取人类一切最新成果的角度、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角度审视城市规划研究,使区域与城市从物质文化提升到内涵更为丰富且贯以古今的精神蕴含方面,城市规划的文化研究自然会成为历史常新的前为沿课题。

4.科技进步对区域与城市发展正负面效应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的重大事件,许多科技进步成果首先应用于城市产业、公共设施和居民生活。现在的城市化水平,在工业发达国家已达65%~85%;在发展中国家也达到30%~40%,其发展势头有增无已。在人类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伴生了令人类处境尴尬的“城市病”。于是探索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城市运行方式;应用现代技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摆脱人与自然的隔离状态;运用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实现城市和居住地的生态优化;选择更为合理的城市化方案等等自然成为依托科学技术的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无交通发生组团、生态社区、城市村、生态住宅、绿色工程体系、循环利用资源加工系统等等都是此类前沿探索的成果,总的趋势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城市的应用,使全世界更趋近邻。所谓“地球村”的概念,正显示出这种难以再孤立和分隔的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信息高速公路、全球电脑互联网络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城市的当前形势有什么样的冲击,对未来城市将起怎样的导向作用?只要回顾一下小汽车进入家庭所引起的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剧变,不难设想,城市又面临一次带有根本性的变革。

5.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过程与城市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的地区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已是一个事实。当1995年规划界讨论国际性城市的标准时,尚未充分认识到国际性、省际性和区际性往往已经体现在一个个名不经传的小镇之中。许多城市都可以找到三性重叠影响的作用。虽然未必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国际性城市,但许多城市已经确确实实可以体验到国际经济及其一体化过程的巨大作用力。此类问题的探索,已经出现在美国的规划和地理学杂志上,显现其鲜明的前沿性。

三、城市规划研究前沿课题与其他课题的关系

1.前沿课题与传统课题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传统课题,前沿课题与传统课题之间不可能没有任何联系,凭空而选、凭臆造而设。前沿课题往往是传统课题中已提出或相邻学科提出而未加以解决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传统非常悠久,其灿烂的文化内涵和至今还熠熠闪光的思想,既见于古代有关礼制、营造法式和地方志典籍,也见于许多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的著述。可惜,在我们介绍西方或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的同时,都未对自己的传统予以必要的重视,以致几乎成为一片研究的空白区域。因此,对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营建传统的研究,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挖掘和重新评价,实际上可以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

2.前沿课题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沿课题是针对最近的未来带有举足轻重的重大课题而设,其目的不在于面对当务之急或已经成为公认的热点问题。但是两者之间亦并非没有丝毫联系。一些当前急迫的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契机,如交通拥挤、环境退化、人口过密、就业形势严峻,往往需从一些超前性的研究中才能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而一些有重大价值的前沿课题又常常植根于对当前问题的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理解,从中找到重要的启示。

3.城市规划前沿课题与其他科学的前沿课题

城市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总体网络中的一个结节点。最近古生物地质界的一次成就可以为我们提示科学之间的这种普遍联系。前不久,他们提出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形成“生物爆炸论”,认为生物进化并非如古典达尔文主义所说的那样仅有缓慢、依赖自然选择、渐变的长期过程,而是存在寒武纪生物物种的“大爆炸”那样的突变过程。显然,当代物理科学前沿的天体爆涨论、非线性涨落、突变论、耗散结构和协同学的理论对生物科学、古生物地质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产生了“新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观,强调了突变、变异、“爆炸”的作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前沿课题研究,必然对城市科学产生影响;反过来,城市科学的新观念、新理论和前沿课题的成果,也会对其他科学产生的深刻影响,这是城市研究前沿课题的标志之一。

4.前沿课题与方法论课题

周光召院长十分重视方法论课题。他认为“它的带动面和影响面非常之大,也出了不少诺贝尔奖,应有一些青年人把创造新方法做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3〕。方法论可以说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培根的格言已经过时,人类面临知识爆炸,关键在于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驾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才更有力量〔5〕。 周光召院长指出:“关于方法上创新的问题,在中国强调得不够”。可见,重视方法论的前沿研究应当成为城市科学、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前沿。其中,如何融合中西方两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和不同优势的智慧,应当成我们追寻的目标。西方科学主义的方法论重分析、重观察、重实证研究、重实验和检验,而东方传统的智慧则优于综合,强调直觉,倡导顿悟,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就城市科学领域,西方重物质形体及其关系、重技术进步对城市的影响分析;而东方传统,讲城市形胜,倡导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契合,强调伦理上的和谐和秩序。两者各有优长,我们研究方法论课题时应当重视两者的融合。

1997.6

标签:;  ;  

21世纪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_城市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