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公有经济:当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能论文,当代论文,组织论文,政府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在中国60年的实践中,虽然先后采用了计划和市场两种不同的发展手段,但都贯穿着一个主线,即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公有经济。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政府组织公有经济只做不说,社会所能听到的声音则是对政府组织公有经济行为的各种责难,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政府不应该组织经济。但在研究中国与世界之经验以后发现,组织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职能。鉴于此,我国的国家政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应当充分行使组织公有经济的职能,积极承担起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历史责任。
一、政府参与组织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实践已经从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世界,认为公有制经济仅仅属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过时
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而形成的实体经济,其性质是公有制经济。本文综合称其为“政府组织公有经济”。
政府不仅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政府还有组织经济的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首先在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出来。政府组织经济的职能,则首先在前苏联、中国等以“计划经济”为基本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初始时期,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中国或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以国家政权直接组织实体经济亦即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强势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社会的发展表明,政府直接参与对经济的组织,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了国有军事工业,及其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经济体,如国家银行、大型制造业等。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发展起了在国家经济中占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日本则有国家组织经济的传统,如把其国内的一些重要工业部门如银行、矿山、交通等或其中的一部分实行国有化,并以此来引导国内经济的发展。有研究认为,上世纪60、70年代英、法等国的国有经济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近半的比例。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英、法等国采取了将公有制经济私有化,但还都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国有经济。在政府直接参与组织经济方面,在当今世界的主要工业国家中,美国可能已经成为例外。就国家层面来说,美国政府是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极少数不参与组织经济的政府。一方面,美国的垄断企业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高度,这些企业往往能够左右国家的行为;另一方面,美国各州政府对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在许多方面往往要比美国联邦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大。因此,从国家层面所表现出来的是,美国的市场经济是相对最自由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直接组织公有经济,是因为它们认识到这样的组织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直接组织公有制经济,它们的初衷是运用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组建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济实体,以利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同时,它们认识到这种方式对于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起到调节经济、稳定社会的作用。
二、不同制度的国家政府参与组织公有经济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真理性
政府参与组织经济已经从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世界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性所致,正确认识政府组织经济也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或如何指导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出发得出社会主义应当具有公有制、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等基本特征的理论是成立的。马克思主义把无产阶级带进了社会主义这扇“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必然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必然以政府组织下的计划经济代替无政府状态,等等。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在消灭资本主义以后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应当具有公有制、计划经济等一些基本特征,但是这些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何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当时的马克思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实践,因而不可能为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具体的理论,而这一点只能从概括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中产生。社会主义实践到今天,反映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相当欠缺,或者只有零散的理论而没有系统的理论,零散的理论可能会各自成立,但综合到一起可能就会互相不能衔接而不成体系。如果说要求产生一个像马克思为世界尤其是为无产阶级提供的研究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的《资本论》那样的著作,也许是太苛刻了。但是,肯定政府组织公有经济是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组织经济有规律可循,客观地总结、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各主要现象产生、发展以及各种矛盾转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等等,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不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为一句空话。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从前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就已出现,直到目前,无论是成就还是问题,都仍然在积累过程中。由政府组织经济而产生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等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特征,原则上没有错,错就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采取了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实行了至高无上的计划经济。以往的这些极端的做法所表现出来的,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的时代条件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既纠正了过去“左”的极端做法又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使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因而是完全正确的。对存在于社会上的一些无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应当加强必要的引导,不应当放任自流。我国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现在需要实实在在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落到工作的实处。
当世界都在逐步重视马克思主义之时,中国更应当重视。当前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马克思主义推崇有加:马克思被评为20世纪的百年世界伟人之首,马克思被评为1000-2000年的千年世界伟人之首,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西方主要国家(例如德国、日本)的印发量不断上升到新高度,西方的一些主要国家有一支稳定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专家队伍,西方的一些高校(包括美国)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颇受欢迎,西方一些国家的青年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政党。反观当前的我国,一些人只在口头上还坚持马克思主义,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有观点直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新时代的具体实践对立起来。是不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首先获得了组织经济的职能,是使资本主义的生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的必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过去的社会主义实践有不足、有错误,但不要对马克思主义妄自菲薄。
三、与美国相比,政府组织经济更能应对经济危机的风险
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成为检验政府组织经济的职能发挥作用程度的试金石。国家组织经济的作用与功能,在社会的危机来临之时,将可以比较充分地显示出来。一般地说,参与组织经济的国家政权凭借组织经济的方式、手段、经验等,在解决危机时,就能够通过社会组织起来的力量,比较迅速、果断地采取对策并取得实效,使危机的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就具体国家来说,像西方一些实力较小的国家在危机时采取措施实行自救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但对于中国这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国所起的作用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时,中国所采取的措施就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然而那一次只是牛刀小试而已。在当前的危机中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更是受到了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的政要和世界知名理论专家的普遍赞扬和肯定。在此期间中国做了什么?就是中国政府充分施展了组织经济的能力,果断采取了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措施,首先尽可能地使公有经济的潜能最大化,并以此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的国家政权不参与组织经济,所以在应对危机时的措施就相对滞后。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头号强国,以往当危机发生时,其他国家都指望美国首先从危机中摆脱出来带领世界经济的复苏,可是这一次,认为能够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已经不再是美国而是中国,所以,世界的目光都已经聚焦于中国。
美国政府不参与组织经济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的少数派,不能以美国的模式为参照来要求改革中国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曾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专家所推崇。我国改革30多年来,有识之士也逐渐认识到了美国经济的优势与不足,能够越来越客观地吸取其长处为我所用。这里,仅就美国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冒昧地从两个方面谈点个人的认识。(1)美国政府不直接参与组织经济,成为造成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美国政府不参与直接组织经济,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它的缺点是政府缺少驾驭风险的能力。美国的各大企业(集团)相互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美国政府却无有力的手段控制这种不平衡,所以,严重的经济危机最容易首先从美国发生。现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当危机发生时,也是以一国作为整体来共同面对。可是,本次危机的发生使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已经相当欠缺。并且,美国似乎已经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当美国政府希望控制金融高管的薪酬时受到了个别州提出脱离联邦即分裂的威胁。以往的危机发生时,由于没有中国政府的行为相对照,西方世界都依赖美国将其带出危机。其中,真正将世界带出危机的,并不是美国的政府,而是美国的企业,是美国的企业通过自身经济的调整而使经济逐渐走出危机,并以此带动世界的经济走出危机。这次危机发生后,由于有了中国政府行为的对比,所以,美国政府的行为就相形见绌。(2)美国政府不参与组织经济,导致其经济的总体实力与其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政府于是靠寅吃卯粮,为美国经济的崩溃埋下了祸根。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生产力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目前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望其项背。这也是我国最应当向美国学习的方面。而关于美国的生产关系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迟早会应上马克思主义说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希望美国的经济崩盘。但是,美国的经济,由于是用未来赌现在,是用外国赌自己,如果这样下去,美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所剩无几时,美国岂不面临破产的边缘!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学习美国的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模式,千万不能认为美国政府不参与组织经济也要求我国政府不要参与组织经济。当然,如果美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积极地参与到组织经济的行列,它为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肯定也将会更多、更大。
四、政府组织公有经济实践的客观理论总结为这一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指导政府组织公有经济实践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产生于这种实践以前的理论,也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另一种是产生于这种实践以后的理论,也就是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已经发生的政府组织公有经济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总结而产生的理论。政府组织公有经济的实践,既需要前一种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后一种理论的支撑。科学地总结政府在组织经济过程中的成效和经验,深刻分析以往社会主义实践中种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政府组织经济提供现实的理论支撑,是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目前,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1.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理论。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问题,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在我国改革以后出现的一些歪曲、否定公有制经济的观点,使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发展公有制经济成了问题。国家改革的政策规定,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是,理论和实践非常热衷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对于公有制经济,虽然改革以来也在发展,但它主要是政治决策的产物。理论首先也应当研究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公有制,是在坚持公有制方向前提下的研究,而不是以改变公有制为目的的研究。将公有制转变为非公有制不是这里所强调要研究的内容。我国在改革以前采取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研究政府与公有独资公司、公有控股公司之间的关系,要肯定政府对这类公司强有力的直接组织经济的职能。曾有观点认为,赢利、潜亏、明亏的公有制企业约各占三分之一,由此认为绝大部分公有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公有制企业要改革。但是殊不知,三个三分之一,正是经济规律的反映,即使私有制企业,也能够区分出这样的结构。改革以前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效益不高,并不能证明其经济效益不好,而是它分担了许多社会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在同样的市场规律面前,公有制经济的效益并不一定比私有制经济差。改革需要以转制的方式把一些公有制企业推向市场,改革更是要以不改变公有制性质为前提把一些公有制企业推向市场。政府通过对公有独资企业和公有控股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对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新的理论指导。
2.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理论。它是相对于私有制企业的产权理论而言。私有制企业的产权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并且已相当完善。但在东西方都已有很大发展或一定发展的公有(国有)制企业的产权理论却是一片空白。它对于我国改革过程中有观点认为公有制企业只有变为个人所有才能明确产权而显得更加急迫。只有变为个人所有制的产权理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总结概括而形成的产权理论,它不适合解决公有制企业的产权问题。即使西方具有国有经济的国家,也没有用这种产权理论解决其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对于公有制企业来说,说过去较长时期只有政策而没有理论恐怕不为过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企业的所有权人为老板,而企业的经营者为老板打工。由此推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该企业的经营者在为什么样的老板打工。经营者既可以为“个人”老板打工,也可以为“国家”老板打工。我们可以参照私有制为基础的产权理论,研究在公有制前提下,如何解决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财产处置权、分配权等问题并形成理论,为公有(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撑。研究公有经济的产权理论是一个新事物。现在还没有公有经济的产权理论,不等于就不可能形成公有经济的产权理论。只要人们有意识地去研究,就会产生这种理论。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公有制企业改革的理论。与之相关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垄断。我国的经济要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竞争,同样,也要在国际范围内研究我国的垄断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垄断是竞争的产物,垄断又更利于参与竞争。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中,我国要培育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企业多而分散时,在对外经贸活动中总是要吃亏,前一时期搞得沸沸扬扬的我国钢铁行业铁矿石的进口问题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二是国内大中小企业的关系。一般地,在相同或相近领域,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在同一个层次(水平)上,它们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也同样如此。解决这方面的矛盾,不是用反垄断法来解决,而是需要通过内部的政策协调来处理。要大力发展大企业,适当照顾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在经济的发展中,中小企业不断地并入到大企业之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了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而牺牲大企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中国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从而也不符合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利益。
研究公有制,不仅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它要在社会组织起来的力量下进行研究,也就是需要靠政府的组织来推动其研究,这样的研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社会的自发的力量所进行的研究,若要取得实践中的明显成效,那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标签:公有制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产权保护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