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研究论文_陈晨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研究论文_陈晨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省开远市 661699

摘要:目的:针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在慢性乙肝患者群体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临床诊治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有关检验资料,将其中的3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列入观察A组,35例慢性乙肝患者列入观察B组,另收集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血清IgG、IgA、IgM指标进行比较。结合患者治疗效果再分为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对其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总胆红素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A组与B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P<0.05),观察A组患者比观察B组患者明显更高一些(P<0.05)。在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方面,好转组患者比未好转组患者明显低一些(P<0.05)。结论:在临床诊治乙肝中,免疫球蛋白是一项重要指标,其检验结果对客观判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临床诊治乙型肝炎中同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验具有比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清免疫球蛋白;慢性乙肝;临床检验

1. 前言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肝细胞损伤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慢性两种,其中较难治愈的是慢性乙肝并具有较高的复发性,所以临床中非常重视慢性乙肝治疗。免疫球蛋白属于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体类似物,机体发生感染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明显增加,检测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相关检验资料,患者病情与慢性乙肝诊断标准相符。将其中的3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列入观察A组,35例普通慢性乙肝患者列入观察B组,另收集7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A组中有18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3—64岁之间,平均年龄(43.5±3.6)岁,体重在51—85千克之间,平均体重(64.3±5.2)千克。观察B组中有19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2±3.3)岁,体重在50—84千克之间,平均体重(63.6±5.3)千克。对照组中,有2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在22—61岁之间,平均年龄(45.6±3.1)岁。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正常,近期未服用药物,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三组研究对象不存在显著差别(P>0.05),可进行比较。

2.2 方法

清晨采集研究对象的4毫升空腹静脉血,按照3000 r/min转速离心10分钟,分离标本血清并装入抗凝管内放在-20 ℃的冰箱中进行保存备用,采用血清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采用重氮比色法测定总胆红素水平。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评价患者疗效,将患者分为好转组与未好转组,痊愈与有效为好转,无效与恶化为未好转。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处理软件比较三组患者的有关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对比三组患者之间的数据,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患者的计数资料,P<0.05表明比较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在免疫球蛋白指标方面,观察A组患者IgG、IgA、IgM分别为(17.69±3.11)克/升、(2.64±0.57)克/升、(2.74±0.68)克/升,观察B组患者IgG、IgA、IgM分别为(14.15±2.87)克/升、(2.19±0.49)克/升、(2.09±0.35)克/升,对照组患者IgG、IgA、IgM分别为(11.39±2.05)克/升、(1.74±0.29)克/升、(1.46±0.22)克/升,观察A组与B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P<0.05),观察A组患者比观察B组患者明显更高一些(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有44例患者好转,26例患者没有好转,免疫球蛋白指标中,好转组患者的IgG、IgA、IgM分别为(14.22±4.09)克/升、(2.41±0.32)克/升、(2.59±0.15)克/升,未好转组患者的IgG、IgA、IgM(16.39±3.38)克/升、(3.18±0.17)克/升、(3.79±0.38)克/升,在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方面,好转组患者分别为(170.56±100.74)微摩尔/升、(52.74±16.06)%,未好转组患者分别为(381.38±163.36)微摩尔/升、(26.37±14.32)%,好转组患者比未好转组患者明显低一些(P<0.05)。

4. 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中,对于乙肝致病机制的有关研究观点认为,患者肝组织损伤机制主要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乙肝病毒通过很多特殊免疫反应造成患者肝组织产生病理性免疫损伤,并不是在肝细胞中因乙肝病毒的复制繁殖而造成肝组织损伤。乙肝病毒属于一种非细胞性病毒,患者机体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不直接伤害肝细胞,但却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这才是乙肝的主要发病机制。乙肝病毒感染肝脏后,病毒抗原将在机体肝组织中持续存在,进而对机体多克隆B细胞产生刺激及活化作用,导致致敏B细胞向浆细胞转化,并产生球蛋白,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能与相应抗原结合并具有抗体活性。

按照血浆球蛋白物理、化学及免疫特性,可将其指标分为IgG、IgA、IgM、IgE 及IgD五类。临床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球蛋白水平方面,慢性肝病患者的指标相对高于健康群体,主要是由于慢性肝病患者体内肝脏存在Kupffer细胞功能障碍,产生过多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导致免疫球蛋白指标升高发生异常。有关研究中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的IgG、IgA、IgM指标结果显示,患者比健康体检者的IgG、IgA、IgM指标明显升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充分表明在乙肝临床检测中免疫球蛋白检测具有比较重要的提示作用。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分析乙肝病毒破坏肝实质的程度,破坏肝实质的程度越严重,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愈明显。所以,本研究收集普通慢性乙肝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并对他们的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组检测,通过比较有关指标可知,在IgG、IgA、IgM指标方面,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比普通慢性乙肝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且,检测病情程度不同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病情好转患者比未好转患者低的比较明显(P<0.05),对于临床诊治慢性乙肝患者中对其病情预后的准确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指标。

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之和被称为总胆红素,在胆汁中胆红素是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其代谢过程中肝细胞具有摄取、结合及排泄等作用,所以,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在肝功能受损时会产生总胆红素代谢障碍,总胆红素指标与患者病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病情愈加严重,总胆红素指标也愈高。根据本研究中的总胆红素指标可知,好转组患者比未好转组患者低的比较明显(P<0.05)。充分表明总胆红素也可作为对患者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 临床诊治乙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在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时,其凝血功能也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主要是由于肝脏具有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功能,对凝血抗凝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肝细胞实质损伤时,凝血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中华医学会传染分会已将凝血酶原活动度作为肝炎实验室诊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程度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活动度越低,肝功能损害程度愈加严重。本研究通过检测病情不同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可知,未好转组患者比好转组患者更低。

5. 结语

总之,免疫球蛋白属于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体类似物,机体发生感染时,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增加。检测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客观判断患者病情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在临床诊治乙型肝炎中同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验比较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俊,王金鹏,沈超.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6.8

[2]梁兴东,容亓,韦廷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11

[3]杨律,范明亮,许沉龙.血清中免疫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0

[4]岳锡宏,吕红蕾,王军.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7.8

[5]胡旗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5

[6]周臣敏.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7

[7]刘亚萍,陈新军.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10

[8]万瑶.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7.6

作者简介:陈晨,女,彝族,云南开远人,大学本科学历,初级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

论文作者:陈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研究论文_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