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拜城县第四小学 842300
摘 要:为改善学生的作文现状,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趣,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学生积累有情趣的素材,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热情鼓励学生。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培养情趣 热爱生活 注重积累 鼓励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高级阶段,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但它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近年来,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视作文为“猛兽”难于驯服,有的甚至怕上作文课,总把写作文当作负担,一提笔免不了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或是把背来的范文中的字词短语生搬硬套,甚至是胡编乱造,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情趣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物理学家、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世界“教育之父”、捷克心理学家、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有效吸收,使学生喜欢作文、乐于表达,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自在,乐学活用。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根本没有契合,作文教学枯燥乏味。作文课首先要树立我们的大语文观。老师要爱语文,要得到学生起码的尊重和认可。语文老师要喜欢语文,除了掌握专业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读书说话要有语言感染力;语言文字方面的功底要深厚,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扎扎实实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兴趣。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我们应该考虑到孩子们之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景物,影响深刻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小主人,课上敢于大胆发言,课下乐于沟通畅谈。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观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对于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要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这样一来,班里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消极吸收”变为“大家说,共同议,积极参与”。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情景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域特色、民汉风俗特点、个性感受和时代气息。
二、源于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要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我国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叶老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打开生活这个源头,就要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独立,追求新颖奇巧。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带领他们捕捉时代潮流中新鲜的、能拨动学生心弦的社会生活话题,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美、正确审美、揭露其“丑”,获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起他们积极生活的愿望,使他们感受到每天的生活都是新奇的,积极地参与生活、用心地感受生活、刻意地积累生活,然后不断整理自己的感受,丰富自己的阅历;学会思考,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感受生活的亮点,把它真实地再现出来。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积累越多,打开时思路便越畅快。应怎样沟通作文与生活,拓宽作文的视野呢?一方面,固然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引导学生走上充实生活之路,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体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多媒体获取外界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以更广泛地积累生活素材。积累的东西多了,说的时候才能畅所欲言,写的时候才能“下笔如有神”,写作文时也就自然不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了。另外,还要指导学生不能为作文而生活,而应该为生活而作文,即先学会生活,以生活情趣、生活质量为中心。应注重学生生活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充实的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满足自身的情感体验。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写出有激情的文章,才能写出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如写《第一次做饭》,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是胡编乱造的,不生动不具体。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其亲自实践、积极参与、努力面对,亲身体验做饭中的忧愁和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不但能得到写作直接的素材,而且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积累素材
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要帮助他们积累新鲜有活力有情趣的素材。春秋时期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课堂上打牢词句基本功,总得来说首先要多积累语词,并准确透彻地理解和运用,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不同;其次要积累趣味性的鲜活素材,就是要多读多记、多听多悟,适时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原本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天真烂漫的,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可为什么孩子们大多“怕写作文、烦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看不到生活的亮点,还没有积累材料的意识和习惯,似乎思维处于混乱停滞状态,更谈不上生活的激情。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说家庭生活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多少事情呀,可是正因为孩子们“太熟悉”这些事情,他们反而觉得没什么可写、没什么要写的。教师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在与亲人交往过程中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理清语言和动作之间所包蕴的关爱情愫,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种浓浓的亲情,学生就一定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最喜欢(高兴)的事》、《三十年后的我》、《一件……的事》等一些好的文章也就随之而来。
四、指导写作
作文指导方法的单一性与模式化是造成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通过实践,其实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方法很多。
通过趣味作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效果就很好。很多老师都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个活动,就设计了一个“吹杯子”活动。活动分几个环节,每一环节进行完后,让学生及时写作,然后再进行下一环节:
1.激趣:教师拿一玻璃杯和一张纸,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活动目标——吹倒杯子。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写心理活动。
2.大力士率先尝试:找一位肺活量大的学生尝试吹杯子,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神态,然后写作。
3.人多力量大:由学生推选6位同学组成“吹杯子”小队,共同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多人的活动,然后写作。
4.群策群力:告诉学生“蛮干”是不行的,还需“智取”,启迪学生开动脑筋,有了方案后可自行实践,学生纷纷尝试。此环节引导学生如何略写多人的活动。
5.释疑:教师将纸叠成信封状,将杯子压在“信封”上,在“信封”开口处吹气,“信封”鼓起,杯子应声倒下。如此边活动边写作,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之中,直至活动结束方恍然大悟。由于有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体验,学生的作文自然也写得绘声绘色。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将作文指导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也一定会使课堂趣味无穷。
我给学生讲“作文要写得具体”,首先从央视《焦点访谈》的那句“用事实说话”讲起,然后给他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香港一家经营胶粘剂的商店推出了一种最新的“强力万能胶水”。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胶水,店主便在电台、报刊上做广告。可人们对这些广告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前去购买者自然寥寥无几。后来,店主夫人想出了一种奇特的做广告的办法:用该胶水把一枚价值数千元的金币粘在商店门口的墙上,并宣布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金币便归谁所有。一时间,该店门庭若市,不但围观者议论纷纷,街头巷尾,兴味盎然,而且一试身手想捞一笔的人数不胜数。可是许多“壮士”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望币兴叹”。其中有位自称为“力拔千钧”的气功大师闻讯专程赶来,结果也是徒劳。于是,这种胶水声名大震,吸引着八方来客,销量与日剧增。学生听完故事后若有所悟。在随之进行的作文训练中,说空话、套话的果然大幅度减少了。
学生喜欢画画,在作文指导课上,我让他们画“风可真大呀”,画“饭菜可真香呀”,引导他们去思考,悟出“写无形的事物时,要用有形的事物去衬托”的道理;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在作文课堂上,我便让他们写“声响作文”,给他们提供几种很形象的“潮来潮去”、“日出日落”的声乐或几段大家熟知“升国旗时”的音乐,让他们在乐曲声中区分出“开始、起势、高潮、结束”,与之联系起来,编写故事。只要开动脑筋,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一定能够丰富起来,学生学起来自然就会兴味盎然。
五、热情鼓励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教师个人唱独角戏。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方法很多,如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让学生自己在班里诵读,以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解读和成就感;大家都觉着好的片段,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诵读。评选出优秀作文,汇集成班级或校园优秀作文选,还可推荐上报刊杂志参赛。优秀的作文还可以在班里进行传阅,以供参考。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则通过针对性的评语、专题的评讲,在学生中进行“我做作文小医生”等活动进行评议。如此一来,可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取得好的效果。
当然,作文教学是个概念很大的课题,也是一道难啃的“骨头”。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该怎样做、怎样改革?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素质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在哪里?在作文教学中到底是抓技能还是抓育人?问题纷繁交错,有待于我们教育同仁进一步探索。
论文作者:夏家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素材论文; 杯子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