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院校自主招生的新途径_高考论文

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院校自主招生的新途径_高考论文

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技工学校自行组织招生的新路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工学校论文,积极探索论文,劳动力市场论文,新路子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使技工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劳动部《关于深化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决定》,使我们逐步明确了技工教育改革方向,我们以技工学校自主招生为重点,提出了在技工学校实行“六放开、三加强、一探索、一大办、一提高”(即:人权、财权、专业设置、学制、招生时间、招生对象和年龄放开;加强“三定向”、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协调服务;探索技工学校自行组织招生的新路子;大办校办产业;提高培训质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并通过一年试点、两年扩大、三年提高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了技工学校自行组织招生的新格局。截止目前,全省自行组织招生的学校87所,占全省技工学校总数的51%,涉及33个行业,年招生数量近万名。

基本做法

一、大胆改革,勇于实践,积极试点,逐步探索技工学校自主招生的方法和途径。

1993年初,针对我省艰苦行业生源短缺,招生困难的情况,根据劳动部《技工学校招生规定》第三十条和学校意见,在三月份召开的全省培训工作会议上,我们作出了在煤炭、地质、冶金、建筑、农垦、水利、森工、公路等八个行业的技工学校进行自行组织招生的决定。五月份,劳动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一九九三年技工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选择少数技工学校自行组织招生试点。这与我省的思路不谋而合,更增加了我们搞好此项工作的信心。为此,我们又选择了办学条件较好、生源比较稳定、社会影响较大的宝鸡铁路司机学校、宝鸡铁路运输技工学校、西安电力技工学校、陕西省邮电技工学校作为试点学校。我们抓住两头,首先在招生吸引力最强和最弱的技工学校中,率先进行了学校自主招生的尝试。

在反复实践中,我们将学校自主招生的具体办法逐步明确了下来。主要是:

1.自行组织招生学校须依据社会和企业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制定招生实施方案,经主管上级同意后,由省劳动厅下达招生计划。

2.自行组织招生的试题,必须从省技校招生办试题库提取,试卷评阅由省技校招生办负责。

3.自行组织招生的学校,不参加地、市统一划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由学校确定,实行单报单录或几个行业联合划线,互相调剂生源。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省招生办的具体规定。

4.录取档案由学校建立,录取人选由学校确定,录取手续可以自己办理,也可以由劳动部门办理。

5.考生录取档案和录取花名册要在省招生办鉴证、备案。

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逐年扩大了自主招生的范围。三年来,我们迈了三步,1993年自行组织招生共11行业18所学校;1994年又扩大了三个行业17所学校;1995年又将省、部属行业系统技校全部纳入自行组织招生范围,并要求各地、市在所属技工学校范围内选择1 —2所学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

二、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技术人才多层次、多规格、多专业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招生办法。

为了适应和服从于社会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促进学校发展,在招生方法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

1、在招生时间上,采取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 即:技工学校招生主要集中在全国统考时间内进行,以便扩大技工学校的社会影响,增强技工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根据社会需要,还可不定期进行招生,以便调动和发挥用人单位和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年来,经省批准,先后有34所学校进行了70余次不定期招生,单独录取新生4935人。

2、在组织招生报名考试上, 采取相对独立与相互联合相结合的方法。从三年的实际执行情况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①以学校为主,地、市劳动部门协助为辅;②以学校为主,行业主管部门配合为辅;③生源集中地区由学校直接组织,其它地区委托当地劳动部门代办;④由几个行业或技校联合组织。

三、以“培训合同”为龙头,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步发展。

签订“培训合同”是加强“三定向”的核心。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过去那种由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由于脱离实际而逐渐被淘汰。实践中,自行组织招生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由下而上,综合平衡后,再由上而下的下达招生、分配派遣计划模式。在计划形成过程中,将“培训合同”作为中心环节,抓住不放,突出和发挥了“培训合同”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相互制约作用。

第一,合同是计划的基础。学校招生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首先与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凭合同上报招生计划。

第二,合同是培训的依据。学校招生的专业、数量、培训目标和质量要以合同为准。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应,违者要追究法律、经济等方面责任。

第三,合同是录用的依据。只要培训合格,用人单位就要按合同录用。开始签订合同,主要靠学校下工厂、上矿山登门走访来签订,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与各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关系,建立了联谊会和用人单位座谈会等制度,在这些会上交流用人信息,签订培训合同,使教育与经济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就大大减少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盲目性和浪费,提高了培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试管理,保证入学新生质量。

学校自行组织招生后,为了维护招生考试的严肃性,提高和保证考生质量,我们将加强技校招生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列为全省劳动系统纠风工作的重点,进行专项治理。在全省技校统考期间,厅监察室与省技校招生办和有关行业部门领导,成立了十个考风考纪巡查小组,分赴各地、市进行巡视。对查实的203名违纪者, 分别给予取消录取资格和通报批评的处理,并在各考点张榜公布。对在录取后发现的问题,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通过专项治理,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严格考风考纪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并以此规范自主招生学校的考试工作,确保了技校自行组织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

主要收获和体会

学校自行组织招生,既是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学校深化改革,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之路的内在需要。我们的主要收获和体会是:

一、提高了学校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加快了开放式办学进程。实行学校自行组织招生,实际上就是学校进入市场,面向经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学,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学校自身改革的深化。1、 转变了思想观念,变封闭式办学为开发式办学。2、调整了学校内部机构,加强了招生工作力量,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发展。3、 促进了培训多样化,实现了“三个并举”。即:在培训对象上,做到城镇青年和农村青年并举,为国有、集体和私营单位培训人才;在培训层次上,做到初、中、高并举;在培训形式上做到中、长、短并举。

二、增强了学校活力,激发和调动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办学规模。

省冶金技校面向市场,及时捕捉市场用人信息,立足本省,涉足沿海,不断扩大招生范围。1992年招生971人,1993 年在国家宣布取消指令性计划和不包分配的情况下,其招生数量反而猛增为1456人。西安电力技校在校生为800人,但他们内引外联,通过建分校、 办校外班等形式,扩大了办学规模,使在校生达到2400人。省农工贸、省商贸、省水利、省印刷等技工学校,在本行业生源萎缩的情况下,校长们亲自挂帅,组织力量奔赴全省100多个县区,找米下锅,联系生源, 逐个签订培训用人合同,有的合同仅有一、二人;有的学校一年招生四、五次,但集沙成塔,几年来,他们的招生数量不仅没减少,反而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学校自主招生,扩大了生源,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学校发展后劲。

自主招生学校招生数量增加,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省四级工达标率1990年为15%,1995年上升为70%,个别学校达到100%。 通过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大办校办产业,学校的经费收入也就逐年增多。几年来,每年学校创收一般都在近6000万元,占所有学校经费的三分之一还多。随着学校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职工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校办产业得到了发展。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人心稳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省冶金技校,省安装技校,西安电力技校,铁路运输技校,省水利技校,省农工贸技校等,年创收都在二、三百万元,他们有的购置土地,扩建学校;有的盖家属楼、办公楼、实验楼、增添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学校工作生活条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自主招生的广阔前景。

四、必须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放在首位。

深化技工学校改革,实行学校自主招生,这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但也涉及到各级、各部门的权力再分配,必然会引起不同反响和阻力,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必须从劳动制度改革的方向上,从技工学校发展的方向上,来认识技工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意义。

技工学校招生,过去主要是劳动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的事,现在,让学校自行组织招生,劳动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的权力分配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3年,我们在实施由学校自行组织招生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在招生过程中,个别地、市和部门,表现了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关心。后来,通过开会宣传,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才保证了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必须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才能使学校自主招生顺利进行。

为了使学校真正能够做到自主招生,就必须扩大学校的自主权。为此,我们不仅提出了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具体要求,而且组织了扩大学校自主权的检查。去年,我们采取学校及其主管上级自查,劳动部门复查的方式,对全省技工学校扩大自主权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落实和基本落实的达123所, 尚有一部分学校未能全面落实,特别是在学校经费、人权、财权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采取了重点检查、限期整改等措施,促使学校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为技工学校自主招生创造了条件。

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握好放权的进度和程度。

改革和放权的进程,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承受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决定,并应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落后于形势不行,超前于社会发展现状也不行,应尽量做到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在1993年招生中,我们将报名、考试、建档、划线、录取等权力都下放到行业技校。八个艰苦行业的技校,为了增强社会影响力,组织好招生工作,自发组织成立了“陕西省技工学校八行业联合招生办公室”。他们扬长避短、互相配合,共同出简章,联合划定录取分数线,并直接办理新生录取手续,最后在省招生办备案,招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步子迈得太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一些新生对“八行业招生办”发的录取通知书不放心,担心将来的前程和出路,不愿意到学校报到。根据社会反馈信息和学校要求,我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重新在“八行业招生办”录取通知书上加盖了省招生办公章。

七、必须加强宏观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

我们强调给学校放权,并采取措施设法予以落实,但放权并不等于不管。相反,在向学校放权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校的宏观管理。我们在宏观管理上的主要作法是:①制定“培训录用合同”;②按合同下达招生计划;③制定考试试题;④统一组织阅卷;⑤控制最低录取分数线;⑥监控、督导“培训合同”的执行;⑦按“培训合同”下达派遣计划等。

同时,要切实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过去是我们的招生计划下到哪里,就到哪里招生;派遣计划下到哪里,就在哪里就业。现在是生源在哪里,招生计划就下到哪里,录用单位在哪里,就派遣到哪里就业。计划要为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需要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另外,在出试题、下计划方面,也要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做到服务及时便利、讲求实效。

存在问题

一、学校自行组织招生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

二、学校之间在运用自主招生政策上还有一定差距,需加强交流,不断提高。

三、我省劳动力市场尚不规范,也不健全,宏观上的信息收集和提供不足。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

标签:;  ;  ;  ;  ;  

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院校自主招生的新途径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