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丹参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曹利明

曹利明

河北省三河市医院儿科 河北 三河 065200 作者简介:曹利明,主治医师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小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茵栀黄联合丹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茵栀黄联合丹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其血清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茵栀黄联合丹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指标,同时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黄疸; 茵栀黄; 丹参; 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88-02

黄疸是一种临床较为多见的儿科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全身的黄染,同时有小便的发黄,在临床上也将其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以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1].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黄疸病症,多数会自动消退,而对于有严重黄疸的患儿则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处理不当对患儿可能造成严重伤害[2].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主要进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但是由于其副作用较为明显,其临床治疗也有较多争议.在病理性小儿黄疸中其诊断标准为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患儿的病理分型结合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重度患儿在通过对症治疗其效果多较为显著, 如果不给于及时治疗,多数会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不利[3].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小儿黄疸进行茵栀黄联合丹参治疗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黄疸患儿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5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的分娩胎龄在37~41周,平均为39.3周,其出生体重在2103~4231g,平均为3219g,其就诊日龄在5~34 天,平均为14.2天;治疗组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的分娩胎龄在37~42周,平均为39.5周,其出生体重在2100~4131g,平均为3198g,其就诊日龄在5~33天,平均为14.5天.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分娩孕周和就诊日龄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患儿额常规治疗主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单面的蓝光进行间歇照射治疗,患儿每天照射6消失,持续照射五天,然后对患儿进行肝酶诱导剂的治疗,服用苯巴比妥,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天5mg,患儿每天服用三次[4,5].治疗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茵栀黄联合丹参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的静脉滴注治疗, 将2ml茵栀黄折射也和3ml丹参注射液混于100ml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患儿每天滴注一次,持续滴注五天,对于伴有肺炎的患儿则进行抗感染治疗[6].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指标变化情况.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其病症改善情况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为患儿的黄疸病症基本消退,其胆红素的指标降低至119.7μmol/L;有效为患儿的黄疸病症多数消退,其胆红素指标在119.7~171μmol/L;无效则为患儿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其皮肤恍然病症均没有明显减退,其胆红素指标在171μmol/L以上,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7].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技术资料的对比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 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其血清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指标变化情况(μmol/L)

3 讨论新生儿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病症,其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涉及肝婴综合征,在患儿血肿其胆红素指标异常升高.新生儿黄疸多采用蓝光继续拧照射治疗,同时采用肝酶诱导剂和激素进行综合西医治疗,母的在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8].在中医则认为新生儿黄疸是胎黄,诱因是湿邪,茵栀黄注射液则主要其清热化湿、利胆退黄最用,大黄的作用主要是解毒泻下,在胆红素的代谢和排除方面有促进作用同时山栀则组要为清热功效,与丹参联合应用则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物的联合应用还对狄氏括约肌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同时促进胆囊的收缩,并且增加胆汁的流出[9].另外丹参还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并且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因此,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其血清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 在小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茵栀黄联合丹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指标,同时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冯霞,吴小霞.中药结合光疗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13(60):96-97 [2] 魁艳凤,曾红军,姜叶洁.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复方丹参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5(18):480-481. 3] GuanYX,ChenQ,WanSH,HuangJS,YangXQ,PanLJ,ZhangQI,ZhangQ,OuYJ,PengXW,LiuSZ,ChenQJ,LouJ.Effectofdifferenttimephasesofradionuclidehepatobiliaryscintigraphyon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congenitalbiliaryatresia.GenetMolRes.2015;14(02):3862[ -3868 4] 王天元,王红英,肖仕平.茵栀黄颗粒治疗ABO 母婴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12(30):1953-1955. [5] 杜会双,张秀敏,王文雅,徐静梅,田立学,王丽娟.利胆汤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05(34):86-87.[6] 汤剑平,沈雪梅,吕晓莉.复方丹参加硫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高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06(34):590-591. [7] RadmacherPG,GrovesFD,OwaJA,OfovweGE,AmuabunosEA,OlusanyaBO,SlusherTM.A modifiedbilirubin-inducedneurologicdysfunction(bind-m)algorithmisusefulinevaluatingseverityofjaunG[ diceinaresource-limitedsetting.BMCPediatr.2015;15(p):28 8] 孙海峰,金翠香,宋义燕.茵栀黄注射液联用美能、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9 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07(16):124[ -125. 9] 刘需祥.拉米夫定联合丹参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08(26):799-800.

论文作者:曹利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小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丹参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曹利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