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北京 101300)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手术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舒适护理,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且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率(2.0%)、护理满意率(98.0%)和常规组(18.0%、84.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临床舒适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现状,提高护理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临床结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91-01
手术室为临床外科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由于患者缺乏一定的疾病知识,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室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我院所接收患者作为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程度临床护理,旨在探讨舒适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手术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位于18-70岁时段内,平均(25.6±2.6)岁;其中,骨科手术患者2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1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10例,其他手术患者2例;干预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位于20-75岁时段内,平均(25.8±2.8)岁;其中,骨科手术患者1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1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8例,其他手术患者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比对(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舒适护理,包括:
1.2.1术前护理 临床手术前期,护理人员应进入病房巡视,多和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存在心理特征,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信心,调整最佳状态接受临床手术治疗[1];同时,护理人员应还根据患者疾病进行知识讲解,如:疾病病发原因、手术治疗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让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疾病,进而更好地缓解临床负性情绪[2];术前带领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保每位患者均可承受手术治疗,做好备皮准备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带领患者提前熟悉手术室环境,让手术操作人员、麻醉医师再次专业讲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将温湿度调整为合适指标,提高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用自身温和语言和患者交流,获得患者充分信任,便于手术期间各项操作;耐心向患者讲解呼吸机、心电监护临床目的,指导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减少不适感。临床手术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应配合操作人员进行手术,针对截石位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确保其双腿保持一定的角度,并于患者下肢铺垫棉垫[3];针对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还应轻微按摩下部肢体,便于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舒适度。另外,临床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以免加大患者疼痛度;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2.3术后护理 临床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将身体残留血液、液体擦拭干净,将患者送至病房后密切观察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后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观察引流管是否畅通,禁止出现扭曲现象。同时,还应观察引流液颜色、总量变化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针对行动不便患者,护理人员还应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饮食帮助,在确保患者日常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加快康复进度[4];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并发症预防措施,做好疾病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1.3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标准:借助焦虑、抑郁量表判定患者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焦虑、抑郁;(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3)比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标准:借助医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判定,总分处于90分以上为满意,总分在60-90分范围内为一般,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焦虑、抑郁评分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0%,其中,满意30例,一般19例,不满意1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4.0%,其中,满意20例,一般22例,不满意8例,两组患者差异性鲜明(X2=5.983,P=0.014)。
3 讨论
目前,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常见手段,然由于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手术治疗过程等因素的存在,致使临床结果并不明显。因此,探讨针对性措施护理意义重大。舒适护理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患者心理现状,制定满足其心理、生理需求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全面的护理服务[5]。从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舒适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焦虑、抑郁评分和并发症总率和基础护理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术前根据患者不同程度临床心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信心,促使其调整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再次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可进一步缓解负性情绪;术后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护理,可预防临床并发症,加快康复进度,和李静[6]成就相似。
综上,给予手术室患者临床舒适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现状,提高护理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程金菊.手术室舒适护理的现状及提高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8(09):4448-4449.
[2]胡慧丽.手术室舒适护理的运用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32(28):182-183.
[3]金转兰,李玉芳,李静,等.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2012,26(04):209-210.
[4]吴青.手术室舒适护理的进展研究[J].中外医疗,2014,16(01):194-195.
[5]杨佳.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J].现代养生,2014,12(04):228.
[6]李静.手术室舒适护理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23):17-18.
论文作者:朱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舒适论文; 两组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