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外七科 150000
【摘 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术(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软组织感染及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软组织缺损及感染病例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清创及VSD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清创与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彻底清创后,比较两组二期缝合,植皮时间、创面缩小面积、VSD更换次数、静脉滴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二期缝合,植皮时间、创面缩小面积、VSD更换次数、静脉滴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单纯清创应用VSD比较,清创与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软组织感染缺损,能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提高细菌清除率、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软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VSD;抗生素灌注;软组织缺损及感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能量损伤高发,易导致严重的开放伤,骨折的同时可能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创面感染也成为高能量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给临床医生处理带来棘手的困难。1992年Fleischmann等[1]在德国ULM大学首先发明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vacuum sealing device)并将其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及感染以来,其作为一种治疗组织感染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我国于20世纪初由裘华德[2]率先采用该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感染创面,显著的减小了创口面积,缩短了康复时间。目前VS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创面修复。其构成包括生物相容性的泡沫材料、生物透性密封膜及负压装置。笔者2011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负压封闭吸引结合抗生素灌注治疗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软组织缺损及感染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3岁。其中骶尾部压疮8例;髋部压疮4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4例;碾压伤及四肢外伤后感染20例。创面面积在(3.0cm×4.5cm)~(13.5cm×15.0cm)之间。随机将单纯应用VSD(18例)的分为对照组,将应用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18例)分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创口大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单纯VSD方法治疗:常规彻底清创,不留死腔是使用VSD的前提,在临床中我们常采取4C法来判断清创是否彻底,即colour(颜色)、contractility(收缩性)、consistency(张力)、capacity to blood(循环状态)。按创面大小、深浅和形状设计修剪VSD敷料(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泡沫微孔直径0.2~1.0 mm,内置有多侧孔引流管),但需注意每块敷料需保留至少一根合适长度引流管,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创口面积大者将引流管串联并合。将修剪好的VSD敷料完全覆盖于创面或直接置入创腔内,与腔内各壁充分接触,为很好的固定VSD敷料在创口边缘进行缝合固定,使敷料完全覆盖创面。如果创面损伤较深,应该将VSD 材料置入到创面的深处,不留死腔,做好覆盖后进行缝合稳固。用75%乙醇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将VSD敷料覆盖整个创面。临床上最长使用的为系膜法和包饺子法。半透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的覆盖范围应超过创缘至少2cm。根据需要采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引流管接负压装置,开放负压;将压力调节在125~450mmHg(0.017-0.060MPa),填入的VSD敷料明显瘪陷或萎缩、薄膜下无液体积聚,可见引流管管型,无漏气声提示负压有效。
(2)观察组采用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在治疗期间根据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情况使用抗生素,取创口分泌物,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若培育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给予患者0.9%氯化钠100ml+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1g灌注;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给予0.9%氯化钠100ml+万古霉素500mg灌注。如果为混合感染首选对两种菌群均敏感的抗生素。对未培育出细菌生长的观察组采用庆大霉素+盐水(0.9%氯化钠100ml+24万U庆大霉素)灌注。将敏感抗生素配制成适量浓度的抗生素溶液,进行VSD灌注,每天1次。具体方法:单管VSD,将抗生素溶液灌入,夹闭负压吸引管1h再行吸引;双管VSD,一管滴入抗生素溶液,经另一管吸出进行持续灌注。其他操作同对照组[3]。
所有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操作均有同一医师完成,定期检查创面,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如果肉芽组织生长饱满,鲜红嫩活,组织生长好,即可直接缝合创口或行游离植皮术等多种方式覆盖创面。如创面不新鲜,依旧有脓性渗出时,重新清创后,需重新填入VSD敷料继续引流及灌注,直至创面新鲜再行手术修复创面。术后着重观察创腔密封是否严密,负压是否有效。若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变软,说明负压吸引失败,应仔细检查薄膜是否破损。
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著。
3.结果
对比两组二期缝合,植皮时间、创面缩小面积、VSD更换次数、静脉滴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8-14天更换VSD敷料;对照组因经常发生吸引装置堵塞,需5-7天更换一次VSD敷料。其中观察组创面均在5周内治愈,直接缝合治愈11例;游离植皮后治愈4例;应用推移皮瓣治愈3例。仅使用1次VSD敷料,持续吸引两周未发生堵塞5例。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1
4.讨论
1997 年,Argenta和Morykwas 等人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VSD可以促进创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4]。Moues等人[5]研究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显著的缩短创口的愈合时间。与传统清创对比,VSD具有以下优势:(1)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利用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微孔直径0.2 ~ 1.0mm,具有很强的吸附分泌物的特性,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组织液渗出,减轻局部组织水肿,为创面的愈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的微湿的环境,降低了血管的渗透性[6],(3)VSD的持续负压吸引产生负压的方向与肉芽组织生长方向一致,能够很好地缩小创面的面积,有利于创口的生长。(4)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使局部的微血管舒张,改变内皮细胞的形态、功能,促进肉芽组织及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7]。(5)负压吸引下牵拉机制使机械应力能够将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创面供血、供氧,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促进肉芽生长[8]。(6)VSD负压吸引可使淋巴细胞浸润消退较快,使增生期胶原合成较早,修复期收缩性纤维合成增强[9]。(7)减轻医务人员换药次数的同时能够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王宏等[10]通过VSD技术治疗32例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发现,负压吸引能够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迅速,通过负压吸引技术将通常行皮瓣移植处理的创面通过游离植皮治愈,简化了治疗过程,同时明显降低感染率。
但负压吸引自身存在一些缺陷,VSD能够充分将渗出液引流,但负压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陈川等[11]认为,VSD技术治疗中,抗厌氧菌感染不应忽视,创面损伤后渗出较多时,渗液中存在多量纤维素、血小板、纤维蛋白及凝血因子等促凝物质,有可能对VSD敷料造成堵塞,Baharestani M等报道[12],堵塞发生率可达到12.7%,这衍生了许多问题,如形成厌氧环境,且负压状态对厌氧菌的生长有利,导致负压吸引失效。而观察组将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后,则可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局部使用抗生素可对感染起到有效地控制作用,而抗生素冲洗过程中,促进了炎性物质的引流,避免堵塞VSD敷料,延长了敷料的使用时间。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后,灌洗过程中使部分微小脓栓随灌洗液流出,从而减少了引流微孔的堵塞机会,使VSD海绵单次使用寿命延长,同时避免因长时间吸引导致敷料干燥,弹性下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Parrett等[13]在回顾性研究中发现,间隔抗生素灌注可提高局部创口抗生素的浓度,起到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
综上所述,与单纯清创应用VSD比较,清创与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软组织感染及缺损,可使局部高浓度药物提高抗菌疗效,能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提高细菌清除率、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软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Unfallchirurg,1993,96(9):488-92.
[2]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
[3]刘欣,卢微,李荣刚等,负压封闭吸引结合抗生素灌注治疗软组织感染疗效观察,人民军医,2011;54(11)966-967
[4]Morykwas MJ,Argenta LC,Shelton—Brown EI,etal.Vacuum-as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ani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Ann Plast Surg.1997;38(6):553—562.
[5]Moues CM,van den Bemd GJ,Heule F,et al.Comparing conventional gauze therapy to vacuum-assisted closure wound therap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7,60(6):672-681.
[6]吕小星,陈绍宗,李学拥,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44-1245
[7]Ando J.Shear stress and Vascular formation.Nippon Yakurigaku Zasshi,1996Mar,107(3);141.
[8]Morykwas MJ,Argenta LC,She 1 ton-Brown El,McGuirt W.Vacuum-as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animal studies and basic fbundation.Ann Plast Surg.1997;38:553-562.
[9]Michael Schintler,Ingrid Marschitz,Marija Trop,et al.The use of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in a paediatric patient with extensive burns.Bums.2005,31(8):1050—1053.
[10]王宏,曲巍,汤欣,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30)408-409.
[11]陈川,孙士锦,姚元章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反植皮法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J].重庆医学,2010,5(39):1069-1073.
[12]Baharestani M,Amjad I,Bookout K,et 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ediatric wounds:clinical review and experiencee[J].Int Wound J,2009,6(Suppl1):1-26.
[13]Parrett BM,Matros E,Pribaz JJ,et al.Lower extremity trauma:trend in the management of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open tibia-fibula fractur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12):1315-1322.
作者简介:
刘欣,男,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外七科,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刘欣,贾寻源,孟祥龙,赵军,李明超,原霖,王舜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创面论文; 抗生素论文; 负压论文; 敷料论文; 软组织论文; 创口论文; 肉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