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论文_梁彩银

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中心小学 广东 云浮 527500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例如,学生在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想问题没有方向性、灵活性,其原因主要是思维能力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下面我谈谈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在直观演示中启发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所限,对许多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数学系列的数学概念时,必须使用直观演示(包括直观教具、表演、图片、投影片、实际操作等)的方法,通过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一节中,我注意使用大量的实物教具和投影片,把长方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圆形等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阴影标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很自然地对分数这个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又如教学“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又通过实物教具来演示,先找来“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对比它们的“底”和“高”,先建立了“等底”“等高”的概念,然后用红色的墨水三次由圆椎倒入圆柱,从1/3高到2/3,到全满,学生清楚地体验到“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反之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二、在比较中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

如五年级《数的整除》中,“因数”就是这样的一组概念,在分别学了这三个概念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具体的感性事例中进行比较。如12的因数有1、2、3、4、6、12,(即:12=1×12,12=3×4,12=2×6),其中2和3是质数,所以2和3是12质因数。其中1、6、4则不是12的质因数。把12分解质因数就是12=2×2×3,而不可以是12=2×6或是12=3×4等。这样在同一个特定的具体与环境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就很容易地理解这个三个既相似但绝不相同的,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的方法不单可以用在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一组概念,为了加深对某一概念的理解,我们还可以对同一概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反面提出来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这个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比如在认识“钝角”这一概念中,认识第一层次是先提出大而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 )角,即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钝角。然后引导学生从下面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判断:①大于90°的角是钝角。( )②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学生通过判断更明确了概念的具体实质,即钝角上限是180°,下限是90°,在会叙述时缺一不可。这是认识的第二层次。认识的第三层次是设计判:钝角都大于90°。( )这就引导学生从反面于来判断,而从反面来叙述,钝角都大90°的角,这样学生对钝角这一概念就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通过概念的变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学习概念时,要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熟悉广泛的事物才能正确地形成,所以在教学一些概念中,除了要提供常态的标准式的感性材料外,还要提供一些变换了非本质属性的变式材料,通过两者的比较,学生就能正确掌握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教学“垂线”这一概念时,列举出

标准式:

非标准式:

错误式: ,

这样学生对“垂线”的本质属性:“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不同位置和垂线的判定,思维就更为灵活。

四、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的正确形成要在多次的练习巩固中才能实现。

(一)抓住概念的几个基本要素,强化概念本质的记忆

在建立好概念后,对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再把它们从定义中分离开来,使它们更为明确。

如“平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①“在同一个平面”是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从反面举例证明之。

②“不相交”是关键的要素。

③“两条直线”指判断两条直线间的关系。

对应可设计如下练习:

判断: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等线。 ( )

(突出“同一平面”这一要素不可少。)

②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平等线。 ( )

(突出“不相交”这一关键要素。)

③平等线都是不相交的。 ( )

(从反面来认识平等线的本质。)

(二)设计判断辨析练习,使对概念的认识更为深刻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后,设计:

判断:

①把一包糖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 ( )

(突出“平均分”不可少。)

②把一堆煤平均分三天烧完,每天烧这堆煤的 。 ( )

③把4吨煤平均分五次运完,每次运 吨。 ( )

④把4吨煤平均分五次运完,每次运这堆煤的 ( )

(把分率 与 吨的具体数量加以区别。)

论文作者:梁彩银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论文_梁彩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