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砌体 抗震加固 抗震鉴定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市某小学,该小学教学楼建于1979年。由于该房屋建造时抗震设防烈度及设防分类与现在有所不同,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及构造措施可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为落实《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对其进行抗震鉴定,为房屋抗震加固处理提供依据。
2.对房屋进行第一级抗震鉴定:
第一级抗震鉴定 以宏观控制盒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按A类建筑进行第一级抗震鉴定,将鉴定结果列在表一中。
表一
3.对房屋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
以上项目不符合一级抗震鉴定的要求,在二级鉴定中进一步判断,进行抗震验算,根据计算结果房屋一层至五层出现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抗震验算结果(抗力与效应之比)显示结构五层部分位置抗力与效应之比不满足要求。根据计算结果显示结构墙体高厚比均符合规范要求。
4.本工程通过鉴定分析其存在问题:
1)由第一级抗震鉴定得知,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中砂浆强度等级不满足,见表三。
2)没有设置构造柱不满足要求,见表三。
3)非刚性房屋结构房屋女儿墙高度不满足要求,见表三。
4)由第二级抗震鉴定得知抗震验算结果不满足要求。
5)由计算得知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5.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论证:
5.1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中砂浆强度等级不满足,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此法主要用于加固砖柱、砖墙与砖筒壁,可以不用支模板,铺设钢筋后分层抹灰,比价简便。通过增加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后加大了墙体的整体性,加大了墙体的截面,并有效的约束了墙体的变形,从而达到加大砌体抗压,抗剪强度的能力,又因为水泥砂浆面层一般2~5cm,在不较多增加自重的条件下有效的增加了墙体的抗震性能及强度。并且可用于裂缝的修补,因为裂缝处一般因温度应力或不均匀沉降或偏心力引起弯矩在截面端部产生拉应力,而通过配置钢筋网片再加砂浆面层的做法可以有效的修复裂缝。
5.2 没有设置构造柱不满足要求,针对此款提出加固方法在外墙四角,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与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增设构造柱并加设圈梁与之形成整体,从而有效的约束墙体,增加房屋的抗震能力。
5.3 非刚性房屋结构房屋女儿墙高度不满足要求。针对此款提出加固方案,考虑屋面为不上人屋面,故将女儿墙高度减小,使其高度满足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的要求。
5.4 由第二级抗震鉴定得知抗震验算结果不满足要求。考虑到之前在一级鉴定后加固中已经选用了加设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来增加砌体强度及增设构造柱及圈梁增加原有墙体抗震能力,在针对二级鉴定抗震能力的加固中依然选用以上2种方法,通过加设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和构造柱、圈梁不仅在构造上使的结构满足宏观调控的第一级鉴定的需要,又能满足在微观上满足抗震能力验算即第二级鉴定得要求,从而一举两得进行房屋抗震加固,加固后承载力满足要求。
5.5由计算得知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受压承载力为承载力验算,抗震鉴定中未对其作出要求,因为之前的加固中采用了加设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和构造柱、圈梁的加固方法,而且这样的加固同样适用于加固墙体的抗压承载能力,也就是说在加固抗震能力和满足构造的同时已经在无形中加固了其抗压承载能力。对其也进行了加固,加固后承载力满足要求。
6 加固结论:
1)在外墙四角,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与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增设构造柱并加设圈梁与之形成整体。
2)增设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从而加大了墙体的整体性,加大了墙体的截面,有效约束墙体变形,从而达到加大砌体抗压,抗剪强度的能力,修复墙体裂缝。
3)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减少女儿墙高度以满足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的要求。
4)在楼面梁下增加构造柱以加强此处砌体受压承载力。
5)对装配整体式楼面采用支座加角钢加固以增强预制板的支承,防止其滑移倒塌。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6]《建筑抗震鉴定加固手册》
论文作者:石维,吴伟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鉴定论文; 墙体论文; 砂浆论文; 不满足论文; 面层论文; 房屋论文; 承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