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研究步伐的不断加快,提高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水平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其相邻的领域。因此在我国的工厂电气自动化设计中,也必须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文就我区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分析采取何种方式来提高我区的已有的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策略
1 发展现状
随着近些年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因此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控制,这样就可以在生态过程中实现动态控制。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的设备上也有重大的创新。例如:在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使用到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能够将我国的电气控制模式由传统的人工控制转向自动化控制的方向转变,同时还大大提高说了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电气设备设施的应用中设计到电子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操作度和准确度。而在电气设备的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则可以大大降低了使用人工管理的成本,还能够对整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不间断的监控,实现人机远程交互。同时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返修率以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缩短维修时间。总的来说,应用Windows操作平台可以使整个管理过程趋于透明化和高效化。
1.1 编程接口的标准化
在传统的电气设备的生产过程当中,对于编程都没有具体统一的规定。因此,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实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产品往往会造成无法通用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余杭地区已利用统一电力系统规约来实现不同厂家,不同设备之间的通讯以及交互功能.在该区即使开关站,开关设备厂家或者型号不同,但都能通过同一规约上传到供电公司控制中心。实现远程“三遥功能”(遥控、遥测、遥信)。
1.2 工控标准平台
在工业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Windows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常用的标准化技术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之上。电力工业领域应用Windows后,电力工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工业的维护和操作上都具有着一定的优势,这种技术平台不断的超越了其他的技术平台。所以,这种技术在电力工业领域的运用十分的广泛。
2 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2.1 自动控制功能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以大电流与高电压为主要服务对象,其拥有体积非常庞大的开关设备,一般情况下,分散操作为其运行过程中的常见形式,以此实现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分、合闸任务的实施以操作系统来控制,特别是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则会将电路自动切断。
2.2 技术保护功能
自动化控制实施过程中,电气线路与设备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故障,如设备的使用电流超出自身范围与限度,故障一旦发生,系统则会自动终止任务的运行,为此,电力企业应以完善的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或手段为技术保障,以应对不同情况的发生,做到系统设备电流与线路及时进行自动调整或却换,达到保护设备的效果。
2.3 测景功能
电力工程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对其及时进行观察与测定任务的实施,从中找到不足之处,并通过完善与创新的手段,使得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如果想对电气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做到及时了解与掌握,则需通过专业仪表测试器及线路参数测量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检测与控制,并以此得出的信息完善与创新设备运行与操作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分析
3.1 变电站自动化
作为联系电力用户与发电厂的主要环节,变电站与输电线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变电站实施自动化控制,其目的在于将人工监视与电话(人工)操作逐渐取代,完全实现智能化,进而将其监控功能进行扩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与安全系数。变电站自动化控制实施的具体内容,是为全方位监视与有效控制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其主要以各常规电磁式设备被全微机化装置取代;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为表现特点。
3.2 电网调度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作为现代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的核心技术,其主要包括实时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以及供实时计算、分析、控制用的软件系统。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屏幕显示、安全检测、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和实时控制的功能。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收集信息部分称为远动端,位于调度中心的部分称为调度端。软件系统由静态状态估计、自动发电控制、最优潮流、自动电压与无功控制、负荷预测、最优机组开停计划、安全监视与安全分析、紧急控制和电路恢复等程序组成。
3.3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该系统(DCS)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过程控制单元(PCU)、运行员工作站(OS)、工程师工作站(ES)和冗余的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以太网)组成。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I/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I/O总线与智能I/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4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同时也使得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出。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传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应用,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方向日益得到促进,必将实现我国电气自动化领域发展的质的飞跃,并于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创新,不断进取,才能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求。
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分散性与开放性的表现呈现出一个整体的角度,并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确保各模块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以此提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开放性系统结构网络互连功能的实现,则需通过外部接口的应用方能达到内外联系的目的。而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工程中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得到提升,是为社会发展趋势所在。
结束语:
工业发展,电力需先行。随着电力系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当前最具有发展前景,最活跃,最具研究价值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在电力工程发展和应用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是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依据,因此,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坚强电网走向智能电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耀中,胡红升,卢长燕,樊若雷.中国电力数据网络建设和运行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1期.
[2]朱开阳,宣筱青,宋锦海,叶振风,司庆华,许高阳.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过程层数据通信研究及设计方案[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谢志远.面向10kV配电网运行监测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论文作者:李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设备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