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王宛然

成都现代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脑梗死(CIS)患者的实施效果,建立CIS患者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 将60例C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现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CIS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日,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护理计划标准,为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在CNP模式下,护士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医疗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过程,达到了医护患三方相互促进,从而改善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1]。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们对本院住院的3、0例CIS患者应用CNP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的CIS患者60例,所以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其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5.19±11.28)岁。所有患者为神志清楚的CIS患者。排除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的患者、有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其有肝肾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其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CNP制定和CNP小组培训

CNP制定: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通过与患者进行座谈,并同时查阅大量资料,征求专家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CIS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健康知识问卷。CNP小组培训:对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用药应注意、情绪指导及其让病人了解脑梗死的相关疾病知识培训。

1.2.2 CNP的内容和步骤。入院第1天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和病区环境,进行入院宣教。入院第2天饮食指导:适量增加蛋白质,蔬菜、水果及其低盐低脂,稀饭饭为宜,指导家属正确的喂食方法和注意事项。入院第3天静脉输液,,检测体温等同第二天;加强护患沟通,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第4-5天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副作用 第6-7天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如发病的机制、原因、临床表现第8-10天介绍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及其吞咽困难功能锻炼的方法。第10-出院前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预防复发,运动指导(运动的类型、时间和强度)和心理指导;护理评价,书写护理记录单。出院当天向患者告知办理出院手续的时间,地点,办理流程,复查的时间,并且讲明出院后应该注意应坚持锻炼和用药,调整饮食结构,劳逸结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测评以及住院天数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评定标准:发放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形象和意识、护士工作能力、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和关爱与沟通,共25题100分,满意度统计分为4个等级不满意(1分)、一般满意(2分)、较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CIS知识掌握程度评定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CIS健康知识测评表”,CIS健康教育内容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检测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釆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和CIS健康知识问各卷60份,各回收60份,回收率100%。具体结果见表3。

3讨论

脑梗死(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CIS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CIS等[3]。目前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己居首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因此,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CIS患者的护理模式主要有小组制护理、功能制护理、整体护理及个案护理。功能制护理对护士分工明确,便于组织管理,技术相对熟练,节省人力,但工作机械,较少考虑病人心理、社会因素。个案护理有助于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职责明确,但是对护理人员能力,技术要求较高,这成本较高。小组制护理有利于成员间的协调与沟通,但患者在每位护士处得到的是整体护理的片段,缺乏归属感,不利于心理治疗与康复。整体护理可以向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个体性的护理,但需护士水平高,人数较多,成本也较高,目前临床实施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针对当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过度医疗干预或不足和卫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在临床上形成了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CNP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病种或手术,在临床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康复医学、药剂学、心理学、麻醉学、管理学和伦理法律等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综合和融会贯通下,按照诊疗护理流程和时间顺序,对检查、治疗、用药、护理等各个诊疗护理工作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界定下完成,其最终目的为建立一种可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减少卫生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的程序化、标准化治疗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CNP指导对CIS患者进行护理,经过护理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及住院日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CNP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CNP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缩短脑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278-27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徐云侠,李敏,颜顺荣,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全科医学,2011,3:332-334

论文作者:王宛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王宛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