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书面语)文化意识与地方汉语研究的建构意义与发展前景_文化论文

汉学(书面语)文化意识与地方汉语研究的建构意义与发展前景_文化论文

中国学的构建意义与发展前景(笔谈)——文化自觉与本土中国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学论文,笔谈论文,发展前景论文,与本论文,土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有学者在对国学和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析中国和平崛起及其软实力明显不足的现状,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本土“中国学”(Chinese studies)的构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探寻、把握和提炼,进而向世界展示一种新的中国视野、中国形象,总结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经验,构建一种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学理论体系,使中国学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摆脱西方理论的价值评判和负面影响,以开放的心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学术精神与西方学界展开平等的对话。如此远见卓识的构想,反映出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及对塑造21世纪中国新形象、推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热切渴望。

本土中国学构建应与文化自觉相结合。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不断进行文化反思,在不断自我觉醒和自我创建,其历程十分艰难,颇多歧路。中国人的文化反思一直纠缠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之中,沿着激进与保守两条路线延伸。激进者延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路,主张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全面接受西方的工业文明,以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到反传统的全盘西化论。这样的反思虽有觉醒,却缺乏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创建。而保守者则多持审慎和本位态度,在思想的深层结构上固执“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主张“倡明旧学,融化新知”,这样的反思虽未丢根,却多遭人摒弃,其维系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合理内核往往也一同被摒弃了。

费孝通先生说得好:“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自己的文化以达到自知之明,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的位置,进而在与其他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沟通、融合中形成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新文化,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任务,否则中华文明就难言崛起。

文化自觉是与文化自信和自强紧密相连的。百余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外力的强大压力下,具有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和文化紧迫感,因而在反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小学生的心态来学习外来文化,缺乏对自身文化的深入梳理、发掘和创建。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维方式的引领下,往往重视“师夷”,而缺少创新和自强精神。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如果只是跟在西方文化后面亦步亦趋,那就难以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就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从而也就失去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钱穆先生曾非常深刻地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要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是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的精神断丧或斩伐。换言之,即是如何吸收融合西方文化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光大与更充实。第一个问题若不解决,中国的国家民族将根本不存在;第二个问题若不解决,则中国国家民族虽丰收而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失其存在。由此而论,本土中国学构建不仅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之表现,亦当成为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之途径。

标签:;  ;  ;  

汉学(书面语)文化意识与地方汉语研究的建构意义与发展前景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