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老年高血压病例50例,将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未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同时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药物,观察组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同时服用的降压药种类明显比对照组多。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联合服用阿司匹林。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阿司匹林;临床分析
高血压是Ⅱ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俗称“姊妹病”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虽然高血压发病率比糖尿病高大约2-3倍,但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后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特别是急性并发症的几率增高,从而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为重要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调查的50例患者均是已经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之前没有高血压急性并发症及心、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在这50例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45例,未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这50例年龄都在60-7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患病时间都在2-7年之间。
1.2方法
将所抽查的5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有25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在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对这50例患者都进行常规降压治疗,比较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急性并发症情况。
2.结果
2.1降压药应用情况
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得出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为主,同时长期配合阿司匹林口服。
2.2降压治疗方案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然后再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止心脑血管急性并发症。降压治疗方案中,不主张大剂量地单独用药,而联合应用小剂量多种降压药物,特别是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发挥药物协同降压的作用,并且减少甚至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合理治疗,阿司匹林应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放心服用。
3.讨论
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药,除了最早发现的解热、消炎、镇痛作用外,小剂量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该药已广泛用于防治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临床上,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两病同时存在时,机体严重处于高血黏度、高血小板聚集、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失平衡状态,属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危险性很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3]。因此,这些病人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人危险因素(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蛋白尿等)越多的病人,治疗益处越大。对无消化道溃疡史、无出血倾向,血压维持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的高危高血压病人,若年龄超过50岁,有糖尿病或早期靶器官损伤一项以上,都应及早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00毫克,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通常健康人群服用阿司匹林3~5年后,男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明显减少,女性中风发病的危险也明显减少。
4.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即使服用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抗血栓,有时也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甚至出血。此外,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下降,使肾易发生缺血性损伤。因此,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4.1定期化验血常规。服药前,病人应检查血常规,看血小板有否减少,若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则禁用阿司匹林。平时,病人应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瘀斑出血点、牙龈、鼻腔有无出血倾向,若有则应该慎用阿司匹林。此外,病人治疗前后还应检查血黏度、血小板凝聚率,并观察服用阿司匹林后有无改善。
4.2观察胃肠道反应。虽然人群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很低,每年仅1‰~5‰,但是,若病人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或消化道出血史,则应禁用阿司匹林。年龄老化是一个重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因此,老年人常需服用阿司匹林。但是,老年人又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人群,即使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应密切注意。若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疼痛或黑便,应立即停用阿司匹林。
4.3晚餐后服药较好。人体血小板新生的主要时间是晚上18~-24时,而服用肠溶阿司匹林3~4小时以后,才能在人体内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因此,晚饭后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既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又能很好地发挥抑制血小板作用。有人还发现,晚饭后服用阿司匹林有轻度降压作用,而早饭后服用则无降压作用。
4.4避免联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高危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合用药,以免发生出血风险。
特别提醒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不要突然停药:临床证实,冠心病人停服阿司匹林后30天内是病人死亡的危险期,可出现药物作用“反跳”现象,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支架内血栓堵塞,因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要特别谨慎,不要随意停药。
参考文献:
[1]周北凡,刘小清,武阳川等.我国中年人群糖尿病和空腹血糖的糖异常对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3):
[2]刘彦.周郁秋.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7,22(3):76-79.
[1]伏虎,刘国树.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观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178—1179.
论文作者:高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人论文; 血小板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