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文化馆,215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要求越来越高。文艺作品创作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如何创作出优秀作品尤为重要。本文着眼于“繁星奖”决赛优秀作品浅谈文艺作品一定要扎根本土文化。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本土;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优秀的本土文化是群众文艺创作的沃土
苏州有2500年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也成为了苏州乃至是中国的典范。
1、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标识。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2、传统文化是创作的精神命脉。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要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群众文艺创作的题材和体裁。
二、运用优秀本土文化进行群众文艺创作的角度
1、群文创作要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导。要讲清楚本土文化的历史渊源、讲清楚本土文化的独特创作、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的自信和价值观的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都灵动的呈现出来。认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时代价值。
以苏州为例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殷商后期,先周首领泰伯、仲雍因让国奔吴已有2500多年历史。“苏州园林甲天下”、“姑苏城外寒山寺”、“苏绣”、“昆曲”、“评弹”、“苏州状元”、“吴门画派”、“范仲淹”、“唐伯虎”等等这些苏州本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苏州的响亮名片。民俗节庆“姑苏三宝”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百姓喜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群文创作中传统文化进行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重点做好创作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小戏《让园》就是对范仲淹让出自己出资购买的“南园”兴办府学的故事加以改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正能量。“曲艺类”获奖作品评弹《上头条》讲述了发生在“敬老院”里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评弹是苏州特有的曲艺形式,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群众喜闻乐见,将人物的先进事迹用评弹表现既传承了评弹这种非遗形式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舞蹈《忆糖粥》表现了人们对“糖粥”的爱和卖糖粥老人对孩子们的爱,也表现了现代孩子们的幸福生活。舞蹈《画虎》取材于传统节日端午,苏州民间习俗端午节大人要给孩子头上用雄黄画个“王”字以求驱邪避灾,身体健康,舞蹈就是用此来表现习俗,爷爷,孙子画虎的温情,亲情。场面温馨、活泼。深受群众喜爱。
3、创作群众文艺作品为本土文化代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的同时,要提高一个层次和境界就是做到为本土的优秀文化代言,做到独特性与艺术性、思想性相结合,做成高辨识度的作品。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对本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汲取其精华和特色加以艺术创作。比如:白洋湾山歌《打夯歌》就是曲作者深入白洋湾基层经过多次的采风走访,找到掌握白洋湾山歌的老艺人,经过现场演唱、记录、整理、改编才将《打夯歌》的词曲呈现在舞台上。
三、优秀的本土文化是群众文艺创作多样性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族人民创作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要认真借鉴,不断汲取各种文化养分。比如:儿童舞蹈《京韵芭蕾》就是用京剧和芭蕾这两种表现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京剧元素的音乐将芭蕾的足尖、大跳和京剧的水袖结合在一起,虽然说还不太成熟还有改进的空间,但是这种文化的交融和尝试给我们打开了另一个创作的空间。《歌剧》运用了现代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营造出了音乐表演的层次性,多样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单纯传统的群众文化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要想创作出更好的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只有扎根本土文化,运用更合适的艺术形式使两者有机结合使群众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M].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4.6
[2]戴珩.把门打开[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论文作者:信虹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文化论文; 本土论文; 文艺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苏州论文; 群众论文; 优秀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