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考论文_李丽红

楚雄市东瓜水利水土保持站 云南楚雄 675005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水利工程的生态性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方法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保证工程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就生态水利工程合理规划设计的策略做出研究,为实际工作和相关研究作出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利;生态保护;工程规划设计;设计思考

生态水利工程以水利工程为侧重,同时包括水利工程和生态学两方面内容。其学科基础为工程力学和水文学,同时兼顾生态学。该学科利用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使工程水利建设既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又能够保证水域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主要是:对于准备新建的水利工程,在进行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十分注意结合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持;对于已经修建完成的水利工程,要对受到危害或者严重破坏的河流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可以看出,生态水利工程不仅是传统的水流清污治污,同时也将生态产业和环境等工作结合为一体,不仅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也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

1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生态水利工程是指以系统思想为基本出发点,按照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专业技术经验、现代管理手段相互结合,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将生态保护学与水利工程学相互融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小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符合生态工程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符合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

2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水利工程可有效改善水库周边的环境,改善大坝上游的航运条件,防止洪涝灾害,开发清洁能源等,但是,水利工程在给生态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

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可分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对自然的影响包括对气候、水文、泥沙、水体、地质等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生物、文物、移民等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导致气候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大气环流控制地区性气候状况,水利工程中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会受到影响变成了湿地或水体,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局部小气候的风、降雨、气温、雾等气象因子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水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水量增加这就导致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于此同时,由于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也就是说降雨地区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而改变,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降水量增加。水库建成后,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对水的泥沙含量、水温、水质3个方面。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将破坏天然河流水沙条件与河床形态的相对平衡条件。库区水位壅高,坝前侵蚀基准面抬高,使得水深增加,水面比降减缓,流速减小,水流输沙能力显著降低,促使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水库淤积与流域面积、流域特征(土壤、植被等)、库容以及河道比降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水库的调度运用方式关系密切。库区淤积部位和特点与水库运用方式密切相关。当水库蓄水位较高时,入库泥沙首先淤积在水库末端的河床上,因而抬高了水库的回水位。随时间不断向上游延伸,形成所谓翘尾巴现象,不仅减少有效库容,而且形成拦门沙,使上游河道排水不畅以至洪水泛滥。当蓄水位较低时,入库泥沙可输送至坝前淤积直接减少有效库容,甚至堵塞引水建筑物,减少引水流量、影响发电等。目前,我国部分水库淤积相对严重。水利工程中水库工程对水温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水库的特点是水面宽广、水体大、水流迟缓、更新期较长等,加之水体受太阳辐射、对流混合和热量传输作用,使水库具有特殊水温结构,水库水温随相对容积(库容与来水量之比)的大小和水深呈不同性状的变化,一般分为混合型、分层型和过渡型3种。

水温的改变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于鱼类的影响及农作物的影响。由于鱼类繁殖要求一定的水温条件,如我国四大家鱼繁殖时要求水温在 18℃以上,我国的鱼类资源是以温水性鱼类为主,水温变化对水库鱼类影响不大。但是出库低温水对坝下游一定距离内的鱼类产卵影响较大,有可能推迟鱼类产卵期,对鱼类繁殖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低温灌溉水对下游农作物的生长期有不利影响,水库如采用深孔放水建筑物,存在下泄低温水的问题,使水库下游产生人为冷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水利工程的建设工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产生影响水质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导致水质量下降,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等。滑坡、地震、塌岸、等不良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会伴随着水利工程中大坝的修建而产生。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导致滑坡出现;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等都是可能导致地震出现的原因。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注意事项

鉴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抓住生态保护的关键点进行设计。

3.1水库淤积方面

水库淤积计算不仅是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工作,也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如下一维数学模型计算库区淤积平衡地形和回水水面线。重要工程还需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两种方法同时论证。一维非饱和输沙模型基本方程式:

3.2 水温控制方面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水温控制方面是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目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模拟工具已经发展起来,它们可为进行这些评估提供帮助,不仅仅是为温度变化,而且是为预测影响的全部范围。由挪威几家机构共同开发的河流系统模拟工具(RSS)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主要目的是预先设想出对河流进行管理的后果,包括一组具体的程序,用来模拟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和人口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允许之下,可采用相关的模拟工具观察温度变化的大小顺序和温度变化的近似影响,并且采取的减轻影响的措施和涉及的范围。

3.3生态系统保护方面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要避免生态设计建设过程中改变生态系统原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水利工

程在当地的取料要适量,避免过多取料用地,导致当地的地质结构受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对环境存在着较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局部地区的气温改变,水温、水质改变,导致当地的降水时间,降水地区随之改变,河流中的生物难以适应从而迁移、死亡,农作物存活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重点在水库淤积计算方面、在水温控制方面、生态系统保护方面进行加强,能有效促使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林成,徐建明.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考[J].吉林水利,2013(06):12-14,22.

[2]李思静.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J].中国科学工程,2011.

[3]周向伟.浅议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J].浙江大学学报,2010.

[4]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1(8),245-246.

[5]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243-244.

论文作者:李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考论文_李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