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外资对我国产业布局的影响_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试论我国区域外资投入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外资论文,布局论文,区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70(2005)01-0052-03

利用外资是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可分为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三部分。

外资投入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以其低风险、低成本的特点在我国利用外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着重关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并对此进行相关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质是投资方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技巧、营销渠道、市场联系、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道国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乃至市场规模等优势结合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以最低的生产投入,利润最大化地为整个世界市场提供生产商品与劳务。跨国公司在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客观上通过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出口和技术等方面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普遍存在着的羊群效应,外商往往会集中在少数投资环境好、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和行业。在这些地区运营的三资企业一方面由于其自身创造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工业制品的出口,直接拉动投资地工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三资企业通过向投资地输入先进技术、提高出口竞争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培养当地优秀的管理人才,使投资地工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从而对东道国工业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外部驱动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中资本跨国界的流动日益重要。自1979年以来,我国同家财政拨款的注资方式日趋缩小,国有企业所需资金基本靠贷款。但贷款筹资容易让企业背上包袱,老帐未还又添新帐,令国有企业望而生畏,而外资的注入,则弥补了国内的资金缺口,增强了工业的发展能力。成为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外部驱动因素。

一、我国吸引外资的特点概况

1.我国吸引外资的简要历程。

我国吸引外资的历程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1年,其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城市和3个沿海经济开发区,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吸引外资。这一时期吸引的外资以对外借款为主,外商直接投资为辅。199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由1985年的44.62亿美元,上升到115.5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由30.6%上升43.66%。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我国先后开放了6个沿江城市、13个内陆边境城市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发布《指导外商投资方面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商投资结构。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吸引外资中一直占据了着主导地位,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的496.72亿美元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4.35%。

表1 1979~200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总额 投资额 所占比重(%)

1979~1984171.43 30.6017.85

1985 44.62

16.5837.16

1990 102.89 34.8733.89

1991 115.54 43.6637.79

1992 192.02 110.07

57.32

1993 389.60 275.15

70.62

1994 432.13 37.6778.14

1995 481.33 375.21

77.95

1996 548.04 417.25

76.13

1997 644.08 452.57

70.27

1998 585.57 454 63

77.64

1999 526.59 403.19

76.57

2000 593.56 407.15

68.59

2001 496.72 468.78

94.3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截止至2001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90484户,合同外资金额达7459.0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954.69亿美元。2002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家在中国投资数千个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2.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特点。

但无论是从外资的来源,还是从外资在我国的空间分布上说,都具有极不均衡的状态。从外资来源方面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港澳台地区中小资本为代表的外资在中国引进的外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我国大陆吸引外资的60%以上。这些地区的投资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型投资,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特征。他们看重当地的优惠政策,把中国大陆作为生产基地和出口平台,利用投资地低廉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投资于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注入的资本日趋增多。来自欧美和日本的投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表现为市场进入型投资,具有明显的国内市场导向特征。他们更多地看重中国巨大的国内潜在市场,开发和占领当地市场是他们来华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投资于资本相对密集型的产业。

从外资在我国的空间分布方面来说,我国外商投资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虽然东西部的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见表2),但是沿海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仍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

表2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分布(%)

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1983 92.93

1.125.95

1985 89.65

5.235.12

1987 88.57

4.626.81

1989 90.39

5.743.87

1991 92.46

4.483.06

1993 87.37

8.883.75

1995 87.71

9.213.08

1997 86.12

10.46

3.42

1999 88.03

9.222.75

2001 87.84

9.202.96

资料来源: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2001年我国吸收的外资中,排在前10位的除中部地区的湖北以外,其他九省市均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外商投资的86.17%,仅广东一省的外资就占了全国外资总量的1/4强。而排在后10位的重庆、山西、内蒙古、甘肃、云南、青海、贵州、新疆、宁夏、西藏均为中西部省市,其外商投资总额仅占我国吸收外资总量的1.79%。显示了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东部沿海的空间格局。

二、 区域外资投入与我国工业布局

1.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工业是我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头号产业,大规模外资的持续注入,增加了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出,拉动了外资企业供应链上相互联系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经济的整体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在吸引外资的能力上有很大差异,受外商投资的影响各不相同,区域外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从而对我国宏观工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用工业总产值及其区域分布来说明工业布局。从绝对值看,1985~199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31.12亿元上升到4359.27亿元,增长了32.3倍,同期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从9716.47亿元增长到136068亿元,增长了13倍。如图1显示,虽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绝对数相差很大,两条线的增长幅度明显不同,但是两组数据的发展趋势还是清晰的,即1985~1999年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工业生产总值持续、同向增长。也就是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与工业布局是密切相关的。据测算,这一时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与工业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6,属强正相关,这就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图1 1985~199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全国工业总产值变化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从实际利用外资与工业生产总值区域分布的中观层次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实际利用外资的份额与当地工业生产总值的份额较为相似,如表3所示,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中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所占的份额在全国名列榜首,与这三个省市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排序完全一致。说明外商投资的注入不仅推动了我国宏观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受资地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外资的注入规模及空间分布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布局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表3 2001年我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工业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地区

实际利用外资

工业生产总值

北京 1463.52 3.662908.82 1.05

天津 1765.88 4.422940.4 3.08

河北 560.21 1.403766.85 3.95

辽宁 2082.59 5.214480.32 4.69

东 上海 3552.15 8.887003.9 7.34

部 江苏 5723.40 14.31

11747.8312.31

浙江 1830.56 4.587882.47 8.26

福建 3242.96 8.112945.02 3.09

山东 2914.27 7.299377.37 9.82

广东 11285.4128.22

14035.3514.70

广西 317.97 0.801059.23 1.11

海南 386.46 0.97219.5

0.23

山西 193.62 0.481396.73 1.46

内蒙古

88.59

0.22830.32 0.87

吉林 279.48 0.701876.65 1.97

中 黑龙江

282.36 0.712365.44 2.48

部 安徽 278.70 0.701824.64 1.91

江西 327.56 0.821016.02 1.06

河南 378.50 0.953841.18 4.03

湖北 1178.85 2.953299.51 3.39

湖南 670.53 1.681811.22 1.90

重庆 213.38 0.531072.83 1.12

四川 481.62 1.202304.51 2.41

贵州 23.42

0.06696.63 0.73

西 云南 53.44

0.131157.4 1.21

部 西藏 0.000.0017.88

0.02

陕西 291.14 0.731338.2 1.40

甘肃 61.57

0.15951.21 1.00

青海 30.20

0.08194.16 0.20

宁夏 13.91

0.03268.84 0.28

新疆 16.84

0.04876.57 0.9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2.对出口的影响。

外商投资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布局的影响,也是其对工业布局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额的宏观影响而言,1985~1999年期间,同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总体走势一致,我国出口总额持续增长,从2066.7亿元上升16159.7亿元,增长了6.8倍。如图2所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出口总额均有较大的增长,而且这两组数据的总体变动趋势是一致的。测算证明,1985~1999年我国外商投资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为0.97,属强正相关。这表明外商投资与我国出口及其布局的关系密切。

图2 1985~199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出口额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从表4我国各地区外商投资比重与出口额比重的关系看,外商投资对受资地区出口额的影响是显著的。从2001年我国各地区出口额所占比重的排序看,同各地区吸引外资份额的排序一致,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上海名列全国前三名,出口份额分别为35.99%、10.89%、10.42%,这说明外资是影响我国出口布局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对外贸易出口的重要力量,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实际利用的外商投资比重较小,外资对当地出口额增长的作用有限。综上所述,外资的注入与我国出口额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我国各地区吸引外资能力的差异导致外商投资在我国空间布局的不同,从而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布局产生显著的影响。

表4 2001年我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地区 实际利用外资

% 出口额 %

北京176818 3.661178687

4.45

天津213348 4.429492113.58

河北67603

1.402955591.11

辽宁251612 5.211100 845 4.15

东 上海429159 8.882762367

10.42

部 江苏691482 14.31

2887354

10.89

浙江121162 4.582297636

8.67

福建391804 8.111392584

5.23

山东352093 7.291812067

6.83

广东1363466 28.22

9542609

35.99

广西38416

0.801235360.47

海南46691

0.9779797 0.30

山西23393

0.481468240.55

内蒙古 10703

0.2262707 0.24

吉林33766

0.701461710.55

黑龙江 34114

0.711611920.61

中 安徽33672

0.702282260.86

部 江西39575

0.821039040.39

河南45729

0.951704910.64

湖北142425 2.951796720.68

湖南81011

1.681752810.66

重庆25780

0.531102550.42

四川58188

1.201582720.60

贵州28290.0642177 0.16

云南64570.131244060.47

西藏0.00 8237 0.03

陕西35174

0.731108190.42

西 甘肃74390.1547632 0.18

部 青海36490.0814913 0.06

宁夏16800.0335184 0.13

新疆20350.0466849 0.25

合计4831353100.00

26515464 100.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3.关于引入外资的争论。

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一方面,东道国用市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吸引外商投入资金、技术、管理技巧、营销渠道、市场联系、研究与开发等资源;另一方面,外商投资是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最终目标,它所注入的资金、技术等资源是为了换取东道国的市场、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引资合作过程中,双方都尽可能地以最低投入换取最大化利润。因此,引入外资与东道国民族工业之间经济和利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民族工业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商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方面所涉及的控制向东道国输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及尽可能提高产出方面所涉及的挤占东道国市场、争夺人力资源、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高污染行业等方面。

此外,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是稀缺资源,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外企在政策和体制上的特殊待遇才有可能争取到,这对于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能,包袱沉重的国有企业就更为不利。尽管如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外资不仅仍是大势所趋,而且从长远看,也是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在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资金短缺、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方式落后的状况下,应当适当地保护民族工业中的精髓。保护的目的是提升民族工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维持现状。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市场都掌握在投资国手中,中国大陆的企业参与的只是最底层的分工,这是由我国现阶段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这种“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发展模式只是过渡性的。中国要发展就要在技术上领先,但这需要时间。在中国尚没有能力在技术上获得世界市场的时候,走世界制造中心的道路仍不失为一个良策。虽然中国大陆的企业参与的只是最底层的分工,但我国承担的是最低风险、没有投资、只有大量劳动力参与的环节。相对地说,在品牌方面我们还没有创立出来,在资本投资方面我们缺乏与国际知名品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缺乏国际市场的经验,在技术方面缺乏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实力,处于制造业环节也是恰当的定位。因此,我们应当及时掌握引进外资的情况,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管理,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

标签:;  ;  ;  ;  

区域外资对我国产业布局的影响_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