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_李志俊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_李志俊

李志俊 喀什市东城第七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越发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回归社会进行教学,才是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在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在生活感悟中学到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生活化教学的真谛。本文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14-01

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现在已成基础教育的必要成分。所谓“生活化教育”,是指结合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或是时事政治等方面,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学习科学为辅的教学模块,推动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和家长只有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对学生的法治素质教育,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提升课堂有效率,利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不单单只是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思想的纸面意思。生活化思维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思想认知与道德价值观,把学生能够理解和考虑透彻的事情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学生要把自己作为生活实际的主体,通过在生活中主动寻找细节来学习道德法治的运用与实施。譬如,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废纸以及泼洒的汤汁,若是捡起来,就会耽误上课,被记迟到;如果不捡,东西快速腐烂污染环境。教师要探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想法有哪些,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做出适当的点评。其实这些小事都可以拿来做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以教材为主体。现今教学中总是带了很多模板,教师拿着书本,将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随后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番,纯粹是为了高分成绩。这样的教学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但是教材的编写也有它存在的意义,教师不应对教材的理解只存在于表面,因为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并不占据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将书本上的知识点,与现实融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知,会更加准确和全面。同时,做到这一步了,也不能仅仅止于此,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进度以及自身发展。合理运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现在中国有很多时候犯罪的青少年即使经过了刑罚的惩戒,也没办法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和错误,所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在初中,时机恰好,力度也需要足够的支撑。

3.贴近生活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果想让课程与实际相结合,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得将这门课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来主导。其中贴近生活素材,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论题,进行讨论。打个比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思考到的:假如这时候发生地震了,学生应该怎么做?学校也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演练,可是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情景中再设置一个情境,在发生地震的同时有同学哮喘犯了,此时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学生阅历不深,有的时候需要教师来做出引导,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把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拎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表演来感悟道德法治精神。事实上,在教师进行授课时,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感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方面,设置一个情景,要求学生在课上表演出来。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一个场景中:学生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家长不想通过正面谈话来获取,于是就给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或者是从学生的朋友那里获取消息。然而谈话被学生知道了,发觉家长态度有异,学生的后续情感发展,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示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各个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全情投入,谁扮演家长或是老师这个角色,还有学生应该有几个反应,大家各自比较倾向于哪种。推陈出新,也可以别出心裁、各抒己见。整个教学课程就不再是教师的单口相声,而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大杂烩,却有利于学生理解到道德法治的精神,领会到教育中课程的生活化,同时感同身受,有更多的感悟。

二、结合有效途径来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1.教师的自我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化资源以及多媒体途径来给学生带来更多方面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以及感受。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仅要在平时学习充实自己的精神面貌,还要在教授学生时,以身作则,不给出极端或偏颇的指示。在职业上,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学会结合实际,认识反省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2.逐渐转化师生关系。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质量的基础。如果教师在专业素质足够,却无法与学生友好沟通的情况下授课,其结果不如学生读看书上的例子,来得效果还要快一些。在生活中,为了道德精神的实践,教师应该用更加亲密的姿态与学生授课。

3.充实生活化教学的资源。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有很多,但是作为教师,提供的生活化资源不能太片面。教师应该联系时事新闻,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帮助塑建道德法治精神。除了时事新闻,教师也可以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体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初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一言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来进行授课,是显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魅力的重要途径。

论文作者:李志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_李志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