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的思考_税收征管论文

关于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的思考_税收征管论文

关于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征管论文,流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收征管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及执行。当前,如何对现有税收征管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税收征管综合质量,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此就优化现行税收征管流程问题进行粗浅探索。

一、目前税收征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税收征管改革,从征收、管理、检查“两分离”、“三分离”的改革探索,到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特别是近几年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专业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税收征管新格局,税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多元化经济形式不断出现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我们的税收征管流程,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弊端:

弊端之一:不能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对纳税人来说,最突出的就是要多头跑、多次跑,信息重复报送,呈单点对多点形态;纳税人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事项,环节过多,程序复杂,办一件事跑多次;税务机关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分散在不同部门,纳税人要受到税务机关不同职能部门、岗位多头找、多次找,呈多点对单点形态。当前,纳税服务总体来说是一种“粗放式”和“松散型”的服务,针对不同的纳税人还不能按照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管理服务,导致工作效率低、办事速度慢、办税成本高等问题。

弊端之二:不能充分提升税务行政效率。税务机关组织机构层级多,造成信息传导不畅,信息衰减和失真;机构重叠、职能交叉,重复劳动多,部门界限明显,形成一条条信息相对封闭的孤立流程,协作配合不够,工作效率不高。

弊端之三: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流程的科学性远远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只是做到了将原来的手工操作流程进行了电子化,并未从根本上触动税收征管流程的变革。税务部门虽然都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开发了一些应用软件系统,各项工作也都离不开计算机,充其量只是实现了业务操作的无纸化。

二、现行税收征管流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税收管理机制分离,税源监控边缘化。现行的以职能管理设置的征管程序,把整个税收业务的主流程割裂为单项的、重复的、各自独立运转的流程,必然造成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税务机关多头找、多次找的问题。税收征收、管理、稽查三个模块相互割裂,过分强调三者的外部分离,降低了税务机关的整体行政效率。

税源监控长期被弱化,存在着部门之间对税源的多头监控。税务系统中计划统计和征管部门都对税源管理负有责任,计划统计部门掌握税收收入计划进度,统计上报税收收入的完成数据,处于税源监控管理的下游;税收征收部门了解纳税人基本纳税情况,进行纳税申报、资料受理等日常管理,处于税源监控管理的上游。税收征管中的税源监控处于大家都管、大家都不管的状态,处于整个税收流程中的边缘地带。

第二,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不高,税收职能弱化。虽然通过层层审批,但实际上大多数环节并不掌握更多信息,只起到“信息经纪人”传手、传递信息作用,没有形成信息增值,而且层级越多,控制也在衰减。一是各项审批牵涉税务机关内部部门过多,完成审批时间过长,甚至存在机关内务科室之间相互扯皮、推诿,让纳税人无所适从的现象,影响了审批效率。二是现有各项审批的受理和调查工作都是由管理人员来完成,这就给相关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容易造成部分管理人员在收到企业申请后迟迟不进行调查的现象。

第三,纵向层级过多,横向信息封闭。在职能导向的大环境下进行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信息化打破层级、穿透时空的优势,成效难以体现。税务系统内部审批事项基本涉及所有层级人员,仍主要依靠人工传递电子化文书来完成逐级审批,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既不能对其他部门传输有效信息,也不能接受其他部门的可靠资料。

要有效而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按照职能导向进行征管改革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打破部门工作割据状况,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规范业务流程入手,优化职能配置,理顺工作机制。

三、有效解决税收征管流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策一:需要简化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职责再明确”,就是要解决长期征管改革遗留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弊病,杜绝职能交叉重叠和管理真空的现象,吸收专管员管户制的优点,完善管事制,在CTAIS的信息平台上完善现行岗责体系和征管流程。

“权力再分配”,就是在以流程为导向的变革中,对部分职能科室的职权进行合理再分配。如现行基层局各职能科室的职责分配不尽合理,一部分职权过于集中,一部分职权过于单调。例如,税政管理科的职责过于集中,管理不到位,应将部分职权转移到其他部门,减轻税政人员的工作负荷。

“流程再简化”,就是在现有征管流程的基础上,以纳税人满意度为目标,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尽量简化工作流程,以效率为主要的度量标准,保证履行税务机关对外的服务承诺制。

“资源再配置”,就是以优化和简化的工作流为链条,重新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以保证税收征管流程重组的效果。

对策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完善网上政务功能。

当前,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为征管业务重组打下了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共享和应用已成为可能。当务之急是要致力于数据向信息的转化,提高辅助决策水平,解放手工劳动。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网上政务功能,改变现行不能网上远程抄税的现状,实行网上申报纳税、文书受理、交互式的税务咨询等纳税体系。

对策三:坚持遵循渐进原则,努力实现税收征管流程重组。

税收征管流程重组不是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局部调整、改革,而是根本性的、彻底的重新设计和组合,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流程重组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税务机关循序渐进地进行质量改进。

对策四: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将现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窗式”服务推广到所有税种、所有纳税人。把基层局核批事项推向前台,使咨询、受理、核批活动集中到一个办税服务厅办理,使办理涉税事宜纳税人与国税机关单点接触;具体行政行为在不影响分权制约的前提下能归并的尽量归并,同时调整部分活动先后顺序,简化管理环节和表证单书,可以较好解决纳税人反映比较强烈的多头跑、多次跑问题。

清除非法定非增值管理环节,同时简化部分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管理。以往基于自身控管需要,许多常规事务都要层层报批审核,设了一道又一道关口,给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纳税人带来麻烦,客观上形成“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的状况。如办理税务登记,只要纳税人申请资料齐全、合法,受理部门先行发证,然后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调查部门进行事后调查,环节可大大减少。

对策五:优化职能配置,提高工作运行效率。

职能导向下是按照职能来设置流程,总是就职能调整职能,流程围绕职能转,职能理不清,流程转不畅;以流程为导向,优化配置职能,使职能更清晰,更容易发挥,流程也更顺畅。

目前应当以流程为导向对现有机构职能进行优化调整,应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方便纳税人,一方面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形成的新型团体组织结构,中间管理组织设置变得简单,管理程序简化,上层决策层贴近执行层,信息传输更加容易。把纳税人找税务机关的所有涉税事务集中到一个点,把税务机关找纳税人的所有日常管理事务集中到一个点,变为“点对点”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要依据流程建立健全涵盖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度,以明确分工,确保流程运转通畅。

对策六:提高税收信息化水平,实现优化的流程运行

从税收信息的运转阶段看,咨询、受理体现信息的收集,调查、核批体现对信息的核实分析,评估、检查体现信息的增值利用,这就构成收集——核实分析——增值利用的信息流。从征纳双方的连接方向看,收集体现纳税人找税务机关;核实分析体现税务机关找纳税人;增值利用体现国税机关与纳税人的交互联系。

开发征管流程控制系统,对新征管业务进行自动化控制。一方面数据处理人员可以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纳税人信息中,抽取户籍数据、违章处理数据、申报征收数据、行业税负率等相关数据定期进行分析比对,产生征管质量分析报告。另一方面将各项业务的受理要求、办理时限及办理过程等在办公软件中全面体现,在软件内形成受理通知书、各部门审核、审批意见、审批结果通知书等具体文书,使得各环节人员能够在计算机的提示下按照操作程序完成各自的工作。

总之,新的流程、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管理方法,定会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释放强大的推动力,并在强化税收征管基础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和提高干部基本素质、优化纳税服务等多方面初步显示其明显的优越性。

标签:;  ;  ;  ;  ;  ;  

关于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的思考_税收征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