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模式。(1)宽窄行技术模式:把原65cm或7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90~100cm,窄行行距(即垄上小行距)35~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株距因选用品种等因素而定,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亩增加300~400株。(2)比空技术模式:采用种植两垄或三垄玉米空一垄的栽培方式,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可在空垄中套种或间种矮棵早熟马铃薯、甘蓝、豆角等。其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是:能充分发挥边际优势,利用空垄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能力和产量;同时,由于空垄的出现,空气流动较常规小垄栽培大大增加,利于玉米脱水,降低含水量,提高品质。(3)间作技术模式:a.粮粮型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矮高梁、谷糜、小麦、早熟玉米、小杂粮等作物,采取2:1、2:2、2:4、2:6、4:4等形式间作。b.粮经型间作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甜菜、油菜、亚麻等作物,采取2:4、4:6、4:4、4:8、4:12等间作形式。c.粮菜型间作模式主要采取玉米与马铃薯2:1间作,玉米与白菜、甘蓝2:2间作,玉米与茄子、辣椒等2:4间作。现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论述如下。
1择优品种
以选用生育期适中、紧凑型玉米品种为宜,因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上冲,受光好,适宜密植栽培。
2地块选择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具有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弱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地块,才能使玉米生长良好。玉米对茬口的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在茬口上最好选择大豆、马铃薯、高粱、玉米等肥力较高的前茬。同时,禁止选用前茬应用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茬口,如豆磺隆系列、普施特系列、绿磺隆等,以免发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选择玉米作前茬,最好调换品种进行种植,以免病害的发生。
3精细整地
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cm,达到待播状态。原垄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采用小垄宽窄行偏垄种植。春整地要尽量少动土,为防跑墒,应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以免跑墒抓不住苗。
4适时播种
玉米是喜温作物,易受低温早霜的危害,适期早播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低温早霜对玉米的危害,还可以充分利用春季土壤中的返浆水。根据富裕县的实际情况,当地温稳定通过7℃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如遇干旱,宜采取座滤水、喷灌等抗旱措施。采用机械精量点播,用种量为37.5kg/hm2,种植密度为6.75~7.50万株/hm2,播种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坐滤水种的隔天镇压),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5田间管理
5.1查田补栽。出苗前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做好补种准备;出苗后如缺苗,要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5.2化学除草。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播后苗前除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50%乙草胺2 250~3 000mL/hm2或90%禾耐斯1 500~1 800mL/hm2或72%异丙草胺(72%都尔乳油、50%乐丰宝)2 250~3 750mL/hm2或75%百农思120~150g/hm2;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50%甲草嗪900~1 050g/hm2或75%宝收干悬乳剂15.0~22.5g/hm2;对于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地块可选用72%都尔1 500~1 950mL/hm2加50%甲草嗪375~450g/hm2或50%安威乳油3 750~4 500mL/hm2或75%百农思120~150g/hm2加50%乙草胺1 950mL/hm2。在玉米播后3~5d杂草未出土时对水375~600kg/hm2喷布土壤表面。
5.3苗后除草
在玉米3~5叶时、杂草2~4叶时,用4%玉农乐悬乳剂1000~1 500mL/hm2兑水450~750kg/hm2茎叶喷雾。
5.4精准施肥
玉米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因而需肥量多,在施肥时应遵循因地施肥,前重后轻的原则,做到农肥与化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施含有机质8%以上农肥30~45m3/hm2,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施45%玉米配方肥600kg/hm2,追施尿素225kg/hm2,或施P2O5 75~105kg/hm2、K2O 60~75kg/hm2作种肥;施纯N 105~150kg/hm2,其中30%作种肥,70%在玉米7~9叶时追肥,追肥部位为玉米小行距中间,深度10~15cm。
6病虫害防治
6.1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6.1.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
6.1.2播前种子处理。可用速保利按40~80g有效成分与100kg种子拌种;或用0.3%的氧环宁缓释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7%用量拌种;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0.7%用量拌种。
6.1.3除病株。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拨除的病株要深埋、不要随意丢放田间。
6.2玉米苗枯病
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20%三唑酮1000倍,或恶霉灵3000倍喷灌幼苗,连续喷2次,重病地块隔7~10天再喷灌一次。
6.3锈病。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前期叶片出现圆形的病斑,还伴随着锈色粉末,后期病斑上会生长孢子。这些孢子可安全越冬,来年会接气流再次传染,并逐渐扩大,危害极大。选种时选用抗病力强杂交品种,合理施肥,发病初期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喷洒,发病重时重复喷洒。
6.4玉米地下害虫防治。
6.4.1合理轮作:在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严禁重茬或避免种过茄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通过轮作,能有效地杀死地下害虫,减少虫源基数。
6.4.2灌水深耕:春播前进行农田灌溉结合深耕,清除田边地头杂草,以减少虫口基数和卵的滋生场所,通过灌水改变土壤温、湿度,造成害虫不利的环境,可使害虫死亡率达90%以上。
6.4.3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在耕地前撒在地面,耙入地中,可杀死蛴螬和金针虫。
6.4.4喷药灭杀: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选用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及其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地面喷雾;防治蛴螬除用以上药剂喷施外,也可采用菜叶拌敌百虫毒饵进行诱杀,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作常规喷洒,茎叶要喷湿,喷施1~2次,可有效杀死地老虎。
论文作者:冯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玉米论文; 地块论文; 杂草论文; 害虫论文; 土壤论文; 宽窄论文; 病株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