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改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论文_俞士隔

俞士隔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专案改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86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案改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案改善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专案改善护理;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11-03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极高致残率及致死率,主要病因是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等,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偏瘫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及早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健康[1]。有关文献表明[2],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采用专案改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结果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86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62.57±1.27)岁,脑梗死17例,脑出血21例,脑血栓5例;对照组43例,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62.63±1.58)岁,其中脑梗死14例,脑出血22例,脑血栓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类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神志清醒、情绪稳定患者;(2)CT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肢体运动障碍,需良肢位摆放者;(3)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并同意者。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脏器功能不全者;(3)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状态、呼吸状况等,采用静脉滴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时更换患者体位以满足患者舒适度需求,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有效沟通。

1.2.2对照组采用专案改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专案改善护理小组:选择5名资历较深护士组成一个小组,其中工作年限最长者为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策划活动及协调内部工作。其余4人分别负责资料收集、分析、汇总、原因查找、制定计划、任务监督、效果评价、书写报告等。

(2)现状调查:对86例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调查和满意度问卷发放,结果发现其中仅13例良肢位摆放正确,有73例良肢位摆放不规范,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满意度仅为62%。

(3)分析影响因素:①培训缺乏规范性:目前对新人培训缺乏对良肢位摆放统一标准,护士工作任务繁多,缺乏时间学习,知识储备有限,其临床技能及操作经验较薄弱,护理工作具体步骤掌握不牢,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对病人恢复及良肢位摆放产生很大影响;②宣教不到位:科室中没有制定相关统一宣教材料与操作流程,讲授方式不全面,宣教时间短,信息量大,护士仅凭自身经验来实际操作,导致良肢位摆放合格率较低,致使患者与家属对康复护理人员不信任,依从性较差,使得康复难度增大;③康复辅助工具缺乏:科室缺乏相关专业良肢位摆放辅助工具,使患者较难长期保持良肢位;④交流沟通不到位:没有及时安抚患者情绪,护理过程注重个体化,与患者及家属交涉不到位,没有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从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偏低。

(4)制定目标:在2017年12月以前将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高至70%以上,将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5%以上。

(5)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①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参考相关书籍,加强与康复师沟通合作,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相关标准制定一系列规范操作流程;②加强护士培训:加强对护士知识、实践及心理培训,包括如何正确摆放良肢位知识、良肢位摆放正确的目的与注意事项、辅助工具的正确使用、护士如何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如何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教学过程中护士注意密切关注康复师讲解良肢位摆放要点及实际操作等;③加强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对患者讲解有关脑卒中病因、影响因素及生活注意事项,帮助家属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表现及用药指导等,指引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正确摆放良肢位对患者康复重要性。

(6)良肢位摆放过程:①仰卧位:分别将软枕垫于患者肩部下方、膝关节外侧与大腿部位,头部固定于枕头,肘、腕、指伸展;②患侧卧位:将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患侧上肢伸展,避免压迫,手指分开,软垫放于腰背部下及膝关节处;③健侧卧位:软枕垫于肩关节下方,呈约90°屈曲,患侧上肢伸出,健侧上肢自由摆放,患侧下肢微曲,后靠软枕,避免跖屈内翻;④床上坐位:协助患者做于床上,背靠软垫,上肢直立,下肢轻度屈曲。早期采用前三种摆放方式交替循环,后期逐渐加入床上坐位,出院后加强锻炼,便于稳定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为百分制标准,分为4个等级,评分为90~100为非常满意;评分为80~89为较满意;评分为70~79为满意;评分为69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1.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比较

观察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74.42%,对照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45.24%,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由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因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偏瘫主要发病机制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发的血液回流受阻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对大脑神经元运动细胞产生一定影响,造成肢体运动功能性障碍,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3-4]。早期有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而正确规范的摆放良肢位是康复护理中最关键步骤,过程中需利用软垫枕于患者肢体下方调整患者舒适度,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与姿势来刺激患者的患侧与患肢,有效预防肌痉挛与肌紧张[5]。

常规护理模式对良肢位摆放重要性认知较低,使患者大脑不能形成长期良肢位摆放标准模式,导致错误姿势得不到纠正,为康复训练带来诸多不便[6]。相关研究显示[7],专案改善护理是一种以专业科学办法改善护理模式的活动,其中包括用科学办法进行材料收集、问题分析、计划制定、规范操作与实施、统计与数据处理等,并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来对康复过程进行了解与沟通,保证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与康复治疗有效性。良肢位摆放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其过程繁琐而持久,专案改善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与护士合作完成,还要有患者与家属极力配合,有利于增强护理团队合作力、提高护理质量,使良肢位摆放得以规范化操作,为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表明专案改善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综上所述,专案改善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高护理质量,利于康复治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春英,郭毅,杨欢,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2):166-171.

[2]范天伦,符川,李娇红,等.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0):1719-1720.

[3]郑彭,黄国志,彭生辉.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9):955-959.

[4]贾秀贤,雷少军,刘卫霞,等.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8):2806-2808.

[5]陈正静.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现状调查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242-243.

[6]曹钏宏,常巧云,吴小花.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6):676-678.

[7]王希悦,谢家兴,张红云,等.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及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93-496.

[8]李小金,韩秀兰,田潇飞,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膝关节本体感觉干预对平衡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1):845-847.

作者简介:俞士隔,性别:女(1987年7月-),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科室:神经外科.

论文作者:俞士隔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专案改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论文_俞士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