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穿孔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_缪体军

胃肠道穿孔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_缪体军

缪体军

(中国五冶集团公司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探析螺旋CT用于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均采用螺旋CT诊断,分析患者的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经过螺旋CT诊断后发现有50例确诊为胃肠道穿孔疾病,诊断符合率为96.15%;其中38例腹腔积液,占73.07%,45例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占86.53%,36例胃肠道壁增厚,占69.23%。结论:胃肠道穿孔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可促进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螺旋CT;胃肠道穿孔;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48-02

临床常见急腹症中胃肠道穿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临床以突发性腹痛作为主要表现[1]。以往临床主要是通过摄取立位腹部平片、腹部透视、胸部透视等方式进行诊断,CT检查在腹部X线平片中可起到重要补充的效果,可广泛的用于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中。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52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20例,年龄为18~80岁,平均年龄为(45.32±5.6)岁;临床以板状腹、腹肌紧张、反跳痛、局部压痛、突发性腹痛等症状为主,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腹胀、呕吐、恶心、发热等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少数患者白细胞以逐渐升高呈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选择:GE Prospeed Ⅱ 双排螺旋CT机或GE Oprima CT 540 16排螺旋CT机作为检查仪器,均进行CT平扫,未进行增强扫描处理,在接受扫描之前不需要给予特殊准备。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体位进行横断扫描后,设置层距为10mm,设置层厚为10mm。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2名以上影像诊断主治医生共同完成,通过双盲法对图像进行细致、全面的阅读。在阅读影像学图像时合理的调整窗位以及窗宽,并给予针对性的总结分析,如遇到意见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讨论的方式获取一致的意见。

2.结果

2.1 对比术后病理与螺旋CT诊断

本组52例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肠道穿孔疾病,其中50例患者经过螺旋CT诊断后确诊为胃肠道穿孔疾病,诊断符合率为96.15%;其中2例患者经过螺旋CT未能明确诊断,阑尾穿孔、胃后壁穿孔各1例。

2.2 螺旋CT特征

据分析本组研究对象的螺旋CT检查资料得知,其中38例腹腔积液,占73.07%,积液常在阑尾周围、小网膜囊、胆囊窝、穿孔区周围等位置局限;45例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占86.53%,常见气体在肝前上间隙、膈下间隙等位置,以不规则形、小泡状、月牙状等形态为主,气体量以不等量呈现;36例胃肠道壁增厚,占69.23%;CT表现软组织肿块形成或者胃肠道壁水肿以及增厚,同时发现系膜增粗或者筋膜、腹膜增厚。

3.讨论

外科常见急腹症中胃肠道穿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具有病情重、起病急等特点,若不及时控制治疗,则会引发严重并发症[2]。胃肠道穿孔主要是由于消化道肿瘤、消化道炎症、消化道外伤、消化道溃疡等因素引起的,临床以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作为主要表现,同时合并反跳痛、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3]。部分患者在因为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加上无法明确患病史,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症状。一旦临床接诊突发性疼痛同时合并其他临床体征、临床症状的患者,则可考虑为胃肠道穿孔疾病,以往主要是通过X线平片进行检查,该影像检查方式具有经济性高、方便性好等基本特征,但是临床存在一定的限制。临床大概有20%~30的胃肠道穿孔患者通过X线平片进行检查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4]。而螺旋CT由于自身的优势,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可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受到广大医学者的重视。胃肠道穿孔通过螺旋CT检查中若在腹腔内发现存在游离气体,基本上能给予确诊,主要是相对于X线平片来说,螺旋CT平扫检查在明确腹腔内游离气体具有极大的敏感性。特别是对于隐蔽在盆腔、肝肾隐窝、胆囊窝等位置的气体中,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均能发现,而通过X线平片进行扫描则有一定的难度。通过CT对腹腔内是否存在游离气体进行判定时,不仅需要给予细致、认真的观察,还需要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窗位以及窗宽,同时对气体位于肠管内、腹腔内进行鉴别,且需要全面认识腹部穿刺术后、人工气腹等类型的假性气腹。临床诊断时则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临床体征给予鉴别。若通过CT检查未发现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也不能将穿孔的可能全部排除,还需要对患者病情改变进行严格观察。腹腔内积液通过螺旋CT检查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即便是少量的液体积聚也容易被发现,通过CT检查无法将积液性质全面判断,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临床体征等症状。若确诊为胃肠道穿孔症状,则综合分析胃肠壁、积气位置、积液位置等,对穿孔所在位置给予明确,对穿孔原因进行判定[5]。

研究表明,胃肠道穿孔患者采用螺旋CT平扫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放射线检查来说,其准确性较高。若临床接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且突发性腹痛等患者时,如果通过CT检查发现腹腔内存在大量游离气体,大部分能够肯定存在胃肠道穿孔症状。同时综合考虑病史、临床体征、临床症状、腹膜炎、胃肠道壁改变、腹腔积液等临床特征,不但可促进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升,还可为明确穿孔病因以及穿孔位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华,任春慧,李强,范芬.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J]. 医疗卫生装备,2013,34(06):63-64.

[2]董涛.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应用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146-148.

[3]宋朝虎,张涛.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2):138-139.

[4]苏凯燕,刘增韬.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应用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235-236.

[5]刘成磊,孙志先,张毅,刘婕,杨杰.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10):2033-2034.

论文作者:缪体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胃肠道穿孔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_缪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