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较大,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各类建筑工程不断兴起,其质量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建筑中的基础部分,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着重注意这部分施工技术的运用,以实现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本文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在当前施工工程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应用率最高的建筑材料,因此其相关施工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为了确保能够满足工程的正常需要,保证施工整体的质量,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成为了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即实际体积超过 1 m3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工艺可以减少温度应力,同时预防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产生问题,可以很好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比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拥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针对大多数的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对应的施工标准要求非常高,比如,高层建筑工程箱体结构当中,施工要求不能预设施工缝。 第二,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体积非常大, 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将带来非常多的水化热,热量也不容易散发出来,就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产生非常大的偏差,导致内部应力出现集中的现象,如果温度应力高出混凝土强度,将会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 所以,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时, 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方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保证施工可以顺利完成。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2.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例
在进行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我们往往需要将水泥、凝胶材料、水的比例控制好,综合施工的重量要求和时间要求,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配合比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水泥中掺入煤灰等材料,以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承压性。在获得调配结果之后,我们不应当马上就将其投入使用,而是应当先在小范围之内进行试验,确保不会出现裂缝问题之后,再投入到正式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了类似裂纹的现象,应当马上的做出应对,以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裂缝问题的
出现。
2.2混凝土的混合与浇筑
建筑工程当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一定要严格根据材料的使用量以及搅拌时长进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比较,施工需要搅拌时间较长,具体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当中会加入较多特定的粉煤灰及添加剂,造成水泥使用量下降,因此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搅拌时间进行科学控制,尽量的将时间维持在 0.5 h 左右。浇筑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带来了影响,是房建施工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浇筑混凝土一定要按照顺序一层一层进行浇筑,并且要保证上一层的凝结的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良好效果。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必须使用振捣器来实现对混凝土后续的加固处置,要科学合理正确地应用振捣器操作。一定要确保浇筑混凝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施工工作,最大程度上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率以及房屋建筑品质提升上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控制温度应力
2.3.1降低水泥掺加量
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问题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因而在混凝土材料中要适时地减少水泥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泥水化热,避免产生内外温差大的问题,从而对温度应力进行良好控制,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在减少水泥掺加量的同时,将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入减水剂及矿粉材料,不但可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可以符合要求,而且还可以保证混凝土水化热显著下降。
2.3.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温度与外界环境间有非常大的关系,一旦浇筑温度高,就会造成混凝土水化过快,产生巨大的温度应力。因此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特别是不要在夏季中午时间进行浇筑混凝土作业。也可以使用冷水进行搅拌,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防止产生温度应力过高的问题,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
2.4施工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振捣方式、浇筑方式、表层处理及泌水方式的影响,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佳。在开展振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振捣棒在混凝土的坡脚、坡中及坡顶分别振捣,同时还需要用刮杆对其表面进行刮平处理,再在其表面用碎石覆盖。浇筑施工的主要方式是逐层浇筑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推移操作。对于表面的处理,主要是要提高表层的密度。在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刮抹,还需要适当覆盖塑料膜,使表层的水分不会过快挥发,这样能够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 在开展泌水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含量,按照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泌水处理,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控制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较大的关系,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施工要求开展相关操作,管理人员也需要做好施工管理,规范自身的思想。施工单位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限制,保证每个环节及工序都能够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
2.5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通常混凝土都是分层浇筑,所以分层工艺技术、凝固的时间点及凝固程度非常关键,尤其要重视凝固时间。并不是完成浇筑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混凝土表层可能会出现形变对总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振捣以及抹压,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扎实,如此一来更加有效地将表面水分进行过滤,防止混凝土表层产生气泡或者裂痕。后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最理想的时间是浇筑之后的 10 h,养护维持 4 周最理想。在比较特殊的位置要适当地延长养护时间,针对特殊位置要将养护方式进行调整,具体问题实现具体分析研究。养护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看管,利用适当的遮蔽物将混凝土盖住,预防表层被破坏,定期打开进行查看湿度情况,一旦湿度不够要立刻补充水分。如果出现混凝土表层凹凸不平的情况,要立刻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修补,保证成型的混凝土完整无缺。
3、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质量及施工技术的使用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进而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温度计施工质量,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发挥最大的效用,提升整体建筑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保国.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309-310.
[2]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12):176.
论文作者:蔡圣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表层论文; 水化论文; 温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