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祁玉霞 赵瑞文 王萍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祁玉霞 赵瑞文 王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祁玉霞 赵瑞文 王萍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入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3例),另一组为研究组(43例),前组选用常规护理,后组基于常规护理选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后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提升其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偏瘫;失语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YS

脑梗死作为一种心脑血管常见病症,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极易出现行动不便、语言障碍及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及时治疗及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1-2]。本研究选取86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入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3例),另一组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17例;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2.63±7.38)岁;18例右侧麻木,25例左侧麻木。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7:16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2.51±7.27)岁;19例右侧麻木,24例左侧麻木。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

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多进食低脂食物、低盐、易消化及清淡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严禁进食刺激性、辛辣食物,禁烟酒,嘱咐患者保持规律作息习惯,并提供安静、整洁的医疗环境,给予日常生活护理,如擦洗皮肤等。

(2)研究组

基于常规护理选用早期护理干预:①早期偏瘫干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摆放患者的良肢位,指导及协助患者于病床上进行翻身运动,每日按摩全身,按摩2次,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开展运动训练,由被动训练至主动训练,做肘关节旋转、屈曲,手指屈伸、并拢,各关节灵活度提高之后,开展床边坐位训练、体位平衡独站训练及扶床栏站立训练等,由有人搀扶的步行训练至可独立行走,由简单传物至自行扣纽扣、洗澡及穿衣等训练。②早期失语干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如咀嚼吞咽练习、舌头伸缩锻炼等,开展简单的单音节发音、字句重复训练,通过口型法向患者示范口型,并通过短句提问方式,使患者回答“好的、是的”等开展语言交流训练,再至长句回答,训练期间给予支持、鼓励。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后满意度。运动功能选用Fugl-Meyer评定法[3]评估,得分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取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4]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满意度选取调查问卷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由均数±标准( ±S)与率(%)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资料,依次采用t检验与x²检验,P<0.05代表有差异。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对比护理前,两组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见表1、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运动能力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43) 30.52±6.08 58.74±5.16* 32.63±7.84 56.82±8.65* 对照组(n=43) 30.69±6.15 42.84±5.33* 32.55±7.76 41.34±8.74* T值 0.0879 9.5851 0.0324 5.6298 P值 0.9304 0.0000 0.9743 0.0000 注: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代表P<0.05

表2 满意度比较(n,%)

组别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n=43) 31(72.09) 11(25.58) 1(2.33) 42(97.67) 对照组(n=43) 20(46.51) 15(34.88) 8(18.61) 35(81.39) X² 4.8179 0.4962 4.4675 4.4675 P值 0.0282 0.4812 0.0345 0.034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果语言、运动神经中枢阻滞,干扰原始反射,即会导致偏瘫、失语,对患者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重视有效治疗及护理[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主要在于早期护理干预可针对脑梗死患者的偏瘫、失语症状进行护理,通过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及一系列康复训练,定时按摩其全身,可有效缓解偏瘫症状;同时,通过指导患者开展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可促使其失语症状得以缓解。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提升其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娟.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4):3430-3431.

[2]刘小青.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71-72.

[3]安建华.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5):274-275.

[4]葛明月.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0):66-67.

[5]段焱. 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51-152.

论文作者:祁玉霞 赵瑞文 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祁玉霞 赵瑞文 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