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3;11”事件后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3)10-0253-04
从国家诞生的那一刻起,爱国主义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其独特的功用,正如学者阿克顿指出:“爱国主义之于政治生活,一如信仰之于宗教,它防范着家庭观念和乡土情结,如同信仰防范着狂热和迷信。”
权威爱国主义是一种不加批判的爱国主义,一味强调对国家和政府的忠诚,要求公民无条件地对国家持积极评价态度,不容忍任何对国家的批评。在1966年出版的《自由与秩序》一书中,历史学家亨利·康马杰指出:“权威社会里的人们总认为批评其政策是危险的。他们总是将政策与爱国主义等同,并时刻去寻找那些批评颠覆者。”[1]
对美国而言,其权威爱国主义强调,美国是国际社会中的一个“例外”国家,美国不仅比其他国家优越,而且比其他国家人民站得高,看得远,美国是“人类进步的火车头”,“肩负”着上帝赋予的“使命”,代表着全人类利益。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怀特在谈论美国爱国主义时兴奋之情跃然纸上:“美国显然比其他所有国家都优越,这是显而易见的……正是我们的所作所为,全世界才承认我们是伟大的自由和机会之国。美国是一个光辉实验,但只有全人类都享有我们美国人所享有的自由,这一实验才彻底完成。通过理性的爱国主义,美国才能够塑造一个大同世界,消除束缚自由和机会均等的制度。”[2]
一、“9·11”事件后美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9·11”事件后,美国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人们到处悬挂国旗,高唱国歌,电台、电视里也反复播放着爱国歌曲和爱国电影。联邦政府(布什政府)积极利用这种社会气氛,通过倡导权威爱国主义,凝聚国内政治支持,推行自己的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在布什政府主导下的学校权威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特别重视爱国仪式的作用
权威爱国主义非常注重发挥象征性仪式的作用,强调使用仪式来强化国家归属感。“9·11”事件后,保守主义政治家、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非常注重象征性仪式的作用,鼓励人们通过展示国旗、唱国歌、背诵效忠誓言等方式来表达爱国情绪,希望学校通过这些爱国仪式来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国旗是美国价值观的象征物,是美国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9·11”事件后,美国国旗成了安抚受伤害民族的保护毯,美国公众“团结在国旗周围”,全美国几乎成了星条旗的海洋,美国人希望以此表明举国一致,支持政府,应对灾难。
“9·11”事件后,忠诚宣誓被视为爱国的重要表现,成为联邦政府积极倡导的爱国表达形式。2001年10月12日,白宫与政治保守组织——“庆祝美国”合作,呼吁全国公私立中小学的5200万学生集体参加效忠美国的宣誓活动,教育部长佩奇带领全国107000所中小学生参与了此次忠诚宣誓活动。在联邦政府的号召下,许多州的立法部门也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忠诚宣誓。学者玛格丽特·纳什(Margaret Nash)通过对“9·11”事件后州的教育政策考察后发现,背诵《忠诚宣誓》是各州学校最常见的爱国表达形式。[3]由此可见,“9·11”事件后,效忠宣誓成了美国学校复兴爱国精神的重要内容。
(二)忠诚政府,拥护政策,反对异议
权威爱国主义一味顺从政府,对国家的缺点和社会不和谐熟视无睹,反对异议,认为异议对国家是危险的,它会导致国家不稳定,会对民主构成威胁。在权威爱国主义者看来,“爱国就意味着没有怀疑”。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即使美国犯了什么错误,一个真正具有爱国精神的美国公民也不应该批评自己的国家。“9·11”事件后,应对危机、保护国家和社会安全为加强行政当局权力提供了正当性,忠诚于当前领导和政策、支持政府被美国公众视为展示其爱国主义的重要方式。同时,这种忠诚爱国是无条件地积极评价和支持,不加任何批判、不含任何质问、不容忍任何批评。美国政府宣称,无论在国际和国内都不允许有中间立场,支持反恐战争就是爱国,质疑反恐战争就是不爱国。“美国,要么爱它,要么离开它”、“闭嘴并与总统保持一致”、“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反对我们”。这些口号就是典型的权威爱国主义表现。[4]在这种背景下,公众、媒体都自觉地与政府保持一致,以避免被指责为威胁国家团结。据调查,在1998年,美国人对联邦政府的信任率为33%,而在“9·11”后则一下子飚升到64%。[5]
2002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起并资助一系列教育项目,而这些项目均渗透着权威爱国主义观点,强调忠诚、服从政府。布什政府希望这些爱国主义教育项目能加强美国青年人的爱国心,强化公民意识。“9·11”事件后,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学习美国传统历史,花了大量资金来资助美国历史教学项目,但在学习中并不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分析,而是告诉学生:历史只有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就是美国在行动上总是正确和富有道义的。正如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达特所说:“我们的国家没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而只有一种,我们的国家命中注定应该如此。”[6]
“9·11”事件后,在政府的权威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异议或持不同政见者被看成是对爱国主义的一种威胁。在学校课程政策层面上,一些州专门对教科书进行了立法。德克萨斯州要求,教材内容必须体现爱国主义、对权威的服从以及对“异端”的排斥。为适应“9·11”后美国的民族情绪和爱国主义理念,一些教材出版商也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普安提斯·霍尔最畅销中学历史教材《美国民族》强调“我们都是美国人”,而不是“我们都一样”,强调关于公共服务和对人类自由的共同探讨,而不是强调多元文化。[7]
在权威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许多学生的爱国主义承诺已具有反民主的倾向,强调盲目或无条件地支持国家。在加利福尼亚公民教育调查中,在对焦点小组的访谈中,学生频繁表达了强烈的权威主义爱国承诺。一位学生说:“我当然喜欢美国,我不认为我们是坏的国家。我们在尽力帮助人们——当然我们也有缺点,有时我们做事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但我认为从整体而言,我们正在努力做到最好。在这里,我们享有许多权利,我不能想象生活在其他任何地方会是什么样子。”
(三)主张志愿服务,反对参与政治
“9·11”事件后,志愿服务成为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活动,并被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吹捧为培养民主公民的一种主要手段。2002年1月,为建设服务文化、增强公民责任感,布什总统在白宫建立了美国自由服务团,强化联邦政府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2003年1月,布什总统还创建了公民参与和服务总统委员会,并设立了总统志愿服务奖,奖励在国内外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美国人,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此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还提出了320亿美元的社区服务计划,要求高中生参加这项活动,使青年人能够通过社区服务获得四年制州立学院学分。
“9·11”事件后,除了联邦政府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外,一些州也把服务作为政治和政府规划的替代品,把爱国和服务看成与民主理想相联系的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校政策和实践中,爱国和慈善活动常常被等同于民主课程而被强调,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就成为公民实践民主理想的同义词。实际上,“9·11”事件后,美国许多组织也禁止成员参与政治活动。比如所有美国志愿队成员均被禁止从事与任何政治制度相关的活动。[8]
二、对爱国主义的反思
为了对“9·11”事件后美国学校的权威爱国主义教育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需要对爱国主义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流派,与权威爱国主义相对应的是民主爱国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民主爱国主义在促进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美国民主制度得以延续、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权威爱国主义则对民主起破坏作用。
(一)反对权威爱国主义
权威爱国主义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意识,相信自己的国家天生优于其他国家,而这种自我优越感不可避免地会与贬低其他民族的意识伴随在一起,这便与一些政治学家主张的关于“爱自己国家,但尊重并平等对待其他国家人民爱国情感”的爱国主义定义相背离。美国哲学家马莎·努斯鲍姆曾尖锐地指出,美国爱国主义“在道德上是危险的”,因为它鼓励美国人只考虑自己关切的问题,而淡化或漠视其他国家人民的关切。[9]
权威爱国主义认为“国家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对国家完全持积极评价态度,对国家坚定忠诚,对国家的缺点和社会不和谐熟视无睹,不容忍任何批评,反对异议。权威爱国主义极易导致对国家强权政策的支持,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尤为明显。
权威爱国主义普遍强调忠诚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毫不怀疑地支持自己的国家,掩盖了理性辩论价值,拒绝批判和分析,否认分析和批判是改进的动力。权威爱国主义不符合民主社会的发展要求,因为它不容忍批评,缺乏“自由和充分的相互作用”,是反民主的行动,实质上是民族利己主义。研究表明,权威爱国主义常常陷入民族主义中——强调自己国家的优越性和支持国家的主导地位,秉承“不管对与错,都是我的国家”、“批判自己的国家就是不爱国”观念。[10]
(二)倡导民主爱国主义
权威爱国主义与民主理想不相符合,应予以抵制,应坚持民主爱国主义。民主爱国主义主张爱制度、爱理想,持异议参与政治活动。
1.爱国是爱制度、爱理想
爱国是一国公民忠诚、热爱、报效祖国并集情感、意志、行为于一体的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怀,是一个国家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民主爱国主义认为,在民主社会中,爱国主义显然不能定义为对现有政治领导者的盲目忠诚,每个公民都应保留对领导者进行判断的权力,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们的权威。在现代民主国家,真正的爱国是理性爱国,而理性爱国就是制度爱国。保障人民幸福的关键在于制度,因为制度是事先设定的规则,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它不被事发当时人的情感和意志所左右,是受人们理智控制的,因而是理性的。[11]
民主爱国主义认为,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同,一个国家之所以值得认同,乃是因为它维护公民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基本价值(自由、平等),使他们的集体存在有尊严(人权)、有道德目的(正义),并符合他们认可的公正程序(法治、公正的政治代表机制)。
2.持异议是爱国的
权威爱国主义认为,政府代表一个国家,对政府持批评意见和不同意见是一种不忠的行为。因此,所有公民应该积极地支持政府的政策和行动。与权威爱国主义不同,民主爱国主义也依恋国家,但对国家有更加灵活的认同,其特点是“批判忠诚,质疑和批评目前的做法,支持建设性的批评,并希望实现积极的变化”。民主爱国主义认为“持异议是爱国的”,“爱国”并不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或无条件的忠诚。公民的爱国并不表现在一味地顺从国家权力,而在于要求和督促国家权力不要破坏公民群体所共同珍惜的东西。
民主爱国主义会考虑各种各样的观点,尊重甚至鼓励持不同政见,其被欧文斯·托布称之为“批判的忠诚”。[8]民主爱国主义认为,当确信自己的国家正在采取不明智或不公正的行动时,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大胆地讲出来。
在民主国家,异议是非常重要的,对国家的批判并不等于不爱国,相反,在一个民主国家,应鼓励人们大胆质问政府的行为。民主爱国者批评甚至积极反对国家的某些行动,因为他或她认为他们违反了基本原则,与长远的国家利益是背道而驰的,故他们就有权不保持沉默。民主爱国者赞扬一些行动,努力促进国家积极的变化,与国家的理想是一致的。民主爱国主义要求学校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探索、自由政治表达、独立思考等民主爱国主义品性。
3.爱国不仅要参与志愿服务,更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一个民主国家,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具有生命力。爱国不是一种符号,而是一种行动。爱国并不等于高喊空洞的口号,爱国是由公民的一系列社会责任意识升华而成的一种行为必然性和自觉性,实际上体现为一种社会责任。公民必须具有民主知识与品质,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还应履行相应的义务。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爱国,就要看他是否在履行这种社会责任。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参与志愿服务和具有善良品性固然重要,但就民主公民而言,仅有这些品性是远远不够的。参与志愿服务只是爱国的一方面,成为社区志愿服务者并不等于就是民主公民。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注重培养公民好的品行。但是,这些特征并非是民主所固有的东西。
公民参与包括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社会参与指对公民社会的参与,主要指公民自愿参与那些完全由公民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社区活动和非政府组织或社团,包括参与居民协会、体育俱乐部、信仰团体等等;政治参与指对政治社会的参与,主要指参与国家事务,包括参与政治过程和参与治理。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是民主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总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只是公民参与的一种形式。要维护国家的民主和自由,每个公民不仅要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更应该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具备相关的国家政策、社会政治背景等知识,具备相应的政治技能,超越所从事的社区服务或志愿行为去思考政治参与的问题。
标签: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联邦政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