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放在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地位。基于此,校本课程的构建成为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打破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则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核心素养以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出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特色校本课程 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进一步细化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层面。校本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意义进一步彰显。因此,学校应围绕学生主体,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将学校自身特色融入到课程体系构建中来,挖掘特色化课程资源,进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一、坚持国家相关规定,构建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随意增减课程门类,调整课程难度以及安排课程时间,它是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作出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在高中阶段,由于应试压力较大,学校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片面关注文化课成绩的误区,导致在校本课程构建中,有意识地压缩一些与提高考试成绩缺乏直接关联的课程比重,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劳动等非文化学科课程,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得不为高考备考让路。针对此,学校应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出发,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基本的课程框架:即确定文化课余非文化课的比例,构建完善的课程门类,控制课程难度,确保每一个学科都拥有充足的课程时间;加强课程管理,形成课程管理动态记录,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评估,检验各类课程的开展效果;完善课程考核体系,着重强调非文化学科的建设,根据文化课程的实施,制定非文化课程教师的评估标准,以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强化教师主动开课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文化课与非文化课的平衡发展。
二、多角度获取课程资源,丰富特色校本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打破认知局限,从多方面获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讲,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特色校本课程资源:
1.从学校历史文化中获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立足学校自身,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积累是学校之间相互区别的最重要的“名片”。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应追溯历史,从学校成立的初心,把握课程构建的方向,从文化积累中展现课程发展的脉络,提炼其中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作为特色课程的依据,形成独特的、充满人文底蕴的课程资源。
2.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社区则是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最重要的场所。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课程中很少有指导其参与社区实践的相关内容,而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积极与社区建立联系,利用企事业单位特殊实践环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实现社会性的发展。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作用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在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引导。教师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学校应善于挖掘教师的多重身份,利用教师的特长,根据教师的课题研究等设计课程内容,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搭建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家长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此,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家长在社会中的角色,如公安、交警、技术专家、企业家、医生等等,开设“家长讲坛”,利用家长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为学生现身说法,以充实校本课程内容。
5.发挥校友的资源作用。从学校中走出来的优秀学子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学校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分布在各个行业中,而不定期地将这些优秀校友“召回”,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学习经历、人生规划,从而形成更贴近学生现实,更具指导意义的课程资源。
三、注重课程实践与发展,完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要想检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必须要通过实践途径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在反馈中及时发现校本课程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冲突,并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完善课程内容,从而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具体来讲,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课程构建:
1.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师生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发展,因此也更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在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设计并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感融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落实课程培养目标。
2.在动手操作中落实课程目标。高中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备考状态,其知识构建过程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记忆与运用,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针对此,在特色校本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并推进学科知识的融合,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知识构建效果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活教育。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特色校本课程强调学生走出课室、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因此,学校、教师在实施课程目标过程中,应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充足的机会。例如引导学生进入社区的企事业单位中来,基于课题展开实践调查,初步探究社会运转规律,体会社会生活价值等等,进而在实践中形成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价值理念。
4.在自主实践中提升学生素养。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特色校本课程落实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参与提供广阔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及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自我认知。
5.在评价反馈中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改革评价方式,打破传统评价中以纸笔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程参与过程、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变化等作为评价依据,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持,而在高中阶段,学校应依托国家教育规划,立足自身条件,积极构建课程框架,获取课程资源,落实校本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为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提供课程支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溢泽 郭云飞 王帝昭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9,(30):51-53。
[2]王玉 朱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52-57。
[3]魏依云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台湾日南中学“日南·壮游”特色课程的启示[J].学周刊,2019,(14):63。
课题项目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模块化构建的研究与实施》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一般资助课题——合管理研究,立项编号 :1703003, 课题承担人:吕金起。
论文作者:赵红 吕金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素养论文; 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特色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