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有企业整体改制的困难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对策论文,困难论文,中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央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在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具有示范性、全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一方面,央企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基本由中央政府掌控;另一方面,也有相当数量的央企是从国务院部委办脱钩的小公司。资产规模大的7—8千亿元,小的只有2—3亿元,还有一批科研院所划入央企,划入时资产仅有几千万元;职工人数多则逾百万,少则只有几十人。因此,央企改制重组整合的难度较大,必须寻找符合央企特点的措施和对策,确保整体改制积极稳妥顺利地进行。
一、加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力度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深化央企整体改制的重要内容。就全国国企而言,自办的中小学还有1.1万多所,自办的医院有6100多所,每年缴纳的城市建设费和教育附加费约500多亿元,同时每年用于办社会的资金支出高达456亿元,央企占其中主要部分,可见央企办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个困难不解决,央企无法与外企和民企平等竞争。但是,分离央企办社会职能的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并且必然需要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今年初,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为央企分离办社会职能、摆脱沉重的社会负担指明了方向。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央企有望在近几年内摆脱困难,轻装前进。
二、加大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
在某种意义上讲,央企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摆脱计划经济时间最短。由于长期受“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有饭大家吃”等“一大二公”思想的支配,央企人浮于事现象相当突出。据专家测算,央企现有的910万职工中,有三分之一是富余人员和辅业职工;全国国企职工总数从1997年的6975.6万人减少到目前的4600多万人,下岗分流了2500多万人,但国企富余人员仍然过多。国企整体改制最大的困难就是安置富余人员。前几年大庆油田等央企在减员增效中出现不安定因素的教训非常深刻。因此,解决这一困难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慎重稳妥;既要全面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在落实岗位责任制上做到铁面无私、无情下岗,又要对富余职工热情关怀、有情帮助,更要把政府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运好运活,切实解决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把改革的“阵痛”减低到最小程度。
三、加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教育力度
绝大多数央企都脱胎于国家的部委局办,多数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几次政府机构改革后独立为企业的,相应的行政级别给央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目前央企内设机构名称看,设有办公厅、老干办、武装部、保卫处、团委、妇联等与政府相关的二级机构;央企内部的干部行政级别也还是老人老办法,一些央企还设有类似于政府公务员的非领导职务系列,如处级调研员、局级巡视员等。加之央企长期担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央企领导人员与政府官员实际存在的对调、轮换及交流,使央企干部职工中的“官本位”思想比其他任何企业都浓厚,央企中干部能上不能下、分配能高不能低、职工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还有相当市场。这些陈旧观念对央企的整体改制必将产生巨大阻力,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和措施,尽快改变央企进入市场而职工思想没有进入市场的状况,从观念更新、思想解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解放生产力,推动和促进央企整体改制。
四、创新用人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活泼局面
人才是事业之本。没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职业经理人可忠于事业,但又不必困守于某一家企业,他们可以不满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或个人的价值分配而离开企业。但由于目前央企还无法完全按照“商业化”操作,不能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这一基本原则,导致央企想要的人来不了,想留的人留不住,想用的人用不起,想裁的人裁不掉。目前,国企特别是央企的高层次优秀管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成为外资、合资及民营企业高级人才的培训基地。去年下半年,国资委按照市场规律从国内外公开选拔了5名高管人员,为创新用人机制开了先河,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好评。最近,国资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作用制度改革的步伐,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人才到国有企业任职,为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决定组织22家央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3名高级经营管理者。从统计的数字看,央企人才队伍素质明显高于其他企业。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际中观察,无论从学历上看还是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央企的各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较多、数量较多,关键是如何稳定这支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献身精神,为央企的整体改制贡献力量。从今年开始,央企普遍试行的年薪制,央企领导人平均年薪在25万左右,这是一项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激励措施,必将有力地促进企业高管人员的职业化、商业化的进程。同时,国资委领导多次强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打破地区、国别、所有制的界限,从海内外广纳人才,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外环境,尽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敢于走向世界、敢于同500强同台竞技的企业家队伍。
五、加大创新机制、理顺体制的力度
央企机制不活、体制不顺由来已久,已到了非改不可、不改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地步。集中体现在用人、分配、激励、奖惩等方面的机制不活。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体制表面已经打破,但实际还或多或少存在。如按行业设置的流通体制,原工业部委和商业、外贸都成立供销、物资等公司。现在外贸体制改革后,这些公司没来得及进行整合,都在做相同或相近的业务,不少这样的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央企内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机制不活、体制不顺的问题。如央企内部组织结构层级过多,一般企业都有三、五级,少数企业多达七、八级。当年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检查一家央企,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搞清楚该企业究竟有多少子公司、孙公司和重孙公司,最后查清仅这一家企业所属的各类经济实体共1812家,连企业法定代表人也不清楚这个“家底”。这么多的中间层次和环节,这么长的管理链条,无法做到高效快捷,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去年国资委成立不久,李融荣主任就明确指出:央企内部层级一般只设三级,最多少数也只能设四级,有条件的母公司一般应该实行本部制,进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六、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资料显示:央企在母公司层面上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仅有9家,其他基本上是国有股“一统天下”,绝大多数还是按照《企业法》而不是《公司法》组建的。由于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造成的弊端是对外既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有效监督,对内又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无法形成符合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产业集中度不高问题更加突出,生产规模过小,造成利润下降。以汽车产业和建筑行业为例,我国汽车制度企业100多家,去年创造生产汽车数量超千万辆的历史新高,但与国际的通用、丰田汽车企业相比,还不如他们一家汽车企业生产的数量。由于产业集中度与利润成正相关关系,我国汽车企业的利润和人均劳动率都无法与通用、丰田相比。据统计,我国建筑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只有4.5%,2001年我国共有近10万家建筑企业,施工面积为19亿立方米,平均每家企业的施工规模仅为1.95万平方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与利润同步增长,另一方面又造成过度竞争,很多企业营业额增加了,利润却下降了。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七、尽快建立高效透明、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讲得非常清楚,政府的行为有四条: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但目前市场存在不少恶意竞争,如不断出现的冰箱彩电大战、VCD大战等,如建筑业出现的过度压价、垫资、拖欠、回扣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施工企业被拖欠的工程款累计达3366亿元,拖欠工程款的项目占同期施工项目总数的50%以上,以至长期反复出现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出现让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事。甚至少数地方政府出现保护欠债人、干预债权人合法权利的违法乱纪事情。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发育的不充分,市场环境的不优化,诚信失缺、竞争恶劣。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透明高效运转,让各类企业在平等、公开、公平的基础上竞争发展。
八、加强基础管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消灭亏损、提高效益
据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央企虽然整体盈利3000亿元,但从央企数量上讲,仍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上的央企亏损或处在亏损的边缘,少数央企由于先天不足、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个别央企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00%以上,按照市场规律早就应该破产。如按财政部已解密的会计年报显示,像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中国国际合作企业公司和中国包装总公司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仅50%左右并严重资不抵债。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央企,除确无市场前景、依靠自身无力扭亏的应该果断予以政策性破产外,其他央企还是要从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堵塞跑冒滴漏,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限期扭亏为盈,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九、按照WTO规则,以市场为导向,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竞争
除公益事业垄断性企业属地方外,绝大部分垄断行业高度集中在中央,其载体绝大部分是央企。如军工、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石油、石化和烟草等。这些行业打破垄断有的起步不久,有的才刚刚开始,有的还在策划过程中。这种局面和状况,在入世保护期内尚可容许,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是无法继续下去的。按照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5年后国内所有市场都应该向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逐步开放,离这个期限只有2年了。央企中属于垄断性企业必须要在这短短的2年里学会竞争,面对国际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强身健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十、由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决不能用行政手段过度保护
央企和其他所有制的企业一样,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适销对路、核心竞争力强、能盈利水平高,就能生存发展壮大,否则,该退出的就应该退出,该破产的就必须破产,决不能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去保护。目前,央企中还有不少行业没有享受到政策性破产待遇,仅有军工、矿山、煤炭、纺织等不多的行业开展过政策性破产工作。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遗留问题和巨额债务,靠单个企业自身无力卸掉这些历史包袱。据初步抽查,全国符合破产关闭条件的资源枯竭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2500多家,涉及金融债权2400多亿元,涉及职工510多万人,央企占其中相当数量。这是一道迈不过的坎,是必须付出改革成本的,早改早主动,拖得越久改革成本将会越大。中央决定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起正常的国企退出市场机制,国资委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央企这个问题,必将为央企整体改制赢得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