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视角下的乌克兰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俄罗斯论文,视角论文,危机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普京政府强硬而颇有进攻性的应对策略震惊世界,其面对经济制裁毫不退让的态度使美欧无计可施,只能望俄兴叹。但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和调解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力,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外部因素。因此,乌、美、欧外交决策部门和国际学术界都在思考:普京为何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如此强硬?其在乌克兰意欲何为?乌克兰东部冲突局势将如何收场等等。国内外学术界对俄、欧、美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博弈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政策举措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认识危机的原因、进程和前景多有助益。本文将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策略置于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视角下考察,在论述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策略和目标,评估乌克兰危机的发展趋势及调解前景。 一、1991-2013年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 苏联解体开启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重建过程,这一过程掺杂着民族国家建设与区域一体化,争取外交独立性与保持“老大哥-小兄弟”模式、探寻本国发展道路与维持俄罗斯发展模式、欧洲认同与欧亚认同、俄罗斯帝国主义与乌克兰民族主义以及原苏联遗产和边界划分、乌克兰历史文化“去俄罗斯化”等异常复杂的矛盾。在俄乌两国内政形势和欧洲地缘政治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1991-2013年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大致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文明离婚”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991-1997年) 俄罗斯独立初期,西方派主导国家外交决策,奉行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方针,而对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则采取了“甩包袱”政策。民族主义者克拉夫丘克总统领导的乌克兰把俄罗斯视为对其独立和主权的主要威胁,①为了保卫乌克兰独立和国家利益,推行亲欧疏俄政策。就是在新独立国家“主权化”和相互疏离的背景下,俄罗斯和乌克兰着手处理异常复杂的苏联遗产,主要是军事遗产分割问题。黑海舰队问题一方面包括俄罗斯与乌克兰在黑海舰队的舰船和基础设施划分比例、驻扎地塞瓦斯托波尔的归属权等方面的分歧;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攸关俄罗斯在黑海地区主导权和乌克兰领土完整与主权问题,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而长时间的争论。1997年5月,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了三份协议,②确定俄罗斯、乌克兰分得81.7%和18.3%的黑海舰队舰船,俄罗斯黑海舰队租驻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从而解决了黑海舰队问题。 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使乌克兰无核化,以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唯一核大国地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境内共有176枚战略核导弹和2500多枚战术核导弹。③1992年5月,乌克兰将其全部战术核武器运往俄罗斯销毁,但是出于利用战略核武器遏制俄罗斯对乌克兰主权和独立的威胁、获取更多经济补偿等考虑,乌克兰不愿意放弃战略核武器。俄罗斯联合美国共同向乌克兰施加压力,促其弃核。1994年1月,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关于销毁乌境内核武器的三边协议,在获得美、俄两国的安全保证和经济补偿之后,乌克兰开始拆除战略核武器。1996年6月,乌克兰向俄罗斯移交完核弹头,成为无核国家,俄乌“核争论”消失。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承认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相互间现有边界不可变更原则,但是心理上难以接受失去克里米亚半岛,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的现实。俄罗斯议会1992年5月通过一项关于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定非法的决议,1993年7月又宣布塞瓦斯托波尔为俄罗斯城市。俄罗斯一些政治势力还鼓动和支持克里米亚俄罗斯族居民的分离主义运动。俄方的领土要求在乌克兰引发了强烈的反俄情绪,也是后者将俄罗斯视为独立和主权威胁来源的主要原因。由于俄罗斯政府持克制、慎重态度,克里米亚归属争议问题才没有严重干扰俄乌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约东扩计划的实施促使俄罗斯调整亲西方外交政策,转而重视对独联体外交和加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1995年9月俄罗斯政府出台《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宣布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主要目标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占据应有地位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合体。④这表明俄罗斯不再将独联体视作“包袱”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文明离婚”的机制,而要组建独联体军事政治联盟以抵制北约东扩和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从此,俄罗斯开始目标明确地将乌克兰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纳入独联体经济政治一体化战略。库奇马政府虽然在对独联体政策上比克拉夫丘克总统积极一些,但只是借此扩大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因为俄罗斯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与独联体国家贸易占乌克兰外贸总额的65%。乌克兰仍然反对俄罗斯将独联体变成军事政治集团,因为它担心丧失独立地位,并可能卷入俄与其他国家的冲突。 核武器与黑海舰队问题的解决为俄乌关系正常化扫清了障碍,1997年5月两国签署《俄乌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深化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的合作。⑤俄罗斯以正式承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主要是对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所有权换取与乌克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因此,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俄乌两国“文明离婚”进程的基本结束和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 (二)在务实基础上发展合作(1997-2004年) 这一阶段,俄罗斯在国际体系中面临美国阻止其成为多极世界的一个中心;在欧洲面临北约东扩、美国和北约挤压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传统影响等问题;在独联体范围则面临地区一体化的削弱。1997年版和2000年版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都把上述问题确定为俄罗斯国家安全威胁。⑥因此,《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都将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反对北约东扩、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关系作为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任务。⑦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最重要的伙伴,对于俄罗斯的大国外交和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目标是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和经济一体化,使之完全处于俄罗斯势力范围。具体说来,就是以实际的多方位合作去充实《俄乌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使两国关系达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但是库奇马总统推行东西方平衡外交,在发展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同时,以推动乌克兰与欧盟一体化为优先目标,这就使俄乌关系面临分歧和变数。 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乌克兰的政治关系。双方签署了《1998-2007年俄乌经济合作条约》(1998年)、《2001-2007年俄乌地区间和边境合作纲要》(2001年)等一系列文件,扩大了两国合作的条约法律基础。俄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显著增多。2000年4月普京在宣誓就任总统之前就访问乌克兰,次年又任命与库奇马总统私交甚好的俄罗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无不反映出俄罗斯对发展与乌克兰关系的高度重视。2003年1月,两国签署《俄乌边界条约》,解决了陆地边界划分问题。虽然同年9月因为俄方修筑刻赤海峡堤坝问题爆发争端,但是不久后俄乌两国平息这场危机,商定共同利用亚速海和刻赤海峡。 俄罗斯利用乌克兰对其天然气的依赖,力图控制乌境内输气管道系统。乌克兰位于俄罗斯与其天然气主要市场欧盟之间,当时俄出口欧洲的90%的石油和72%的天然气是通过乌克兰境内油气管道输出的。⑧2002年10月,俄乌两国签署《天然气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文件规定建立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联合集团,俄乌各自控制其50%的股份。由于乌方态度消极,该协议一直没有落实,因此俄罗斯未能实现控制乌克兰输气管道系统的意图。同时,针对乌克兰实施的旨在摆脱对俄油气依赖的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政策,俄罗斯积极开辟绕过乌克兰的替代性天然气输送管线,亚马尔-西欧天然气管道和“蓝流”(至土耳其)天然气管道的运营削弱了乌克兰在过境运输俄罗斯天然气方面的垄断地位。 随着北约和欧盟双东扩计划的实施,俄罗斯将乌克兰拉入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努力与乌克兰“回归欧洲”外交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1998年,库奇马政府出台《乌克兰与欧盟一体化战略》。2002年,库奇马总统发表题为“欧洲选择”的国情咨文,表明乌克兰在经济政治一体化战略问题上,作出了面向欧洲的选择。2002年5月,乌克兰国家安全与防务委员会通过启动乌克兰加入北约进程的决议,又给俄乌关系增添了一个新的矛盾。俄罗斯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也极力阻止乌克兰融入欧盟一体化进程,但是对乌克兰影响效果不彰。由于2000-2001年与记者格奥尔基·冈加杰谋杀案有关的“录音带事件”和2002年关于乌克兰向伊拉克出售“锁甲”雷达的传闻,乌克兰与西方关系停滞不前,从而促使库奇马政府将外交重心从西方转向俄罗斯。2003年,普京总统不失时机地将乌克兰拉入独联体一体化进程,成立了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俄罗斯期望以此打造四国共同市场,带动独联体地区经济一体化。 (三)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2004-2010年) 以2004年10月乌克兰总统选举为起始,俄罗斯对乌克兰外交转入应对“橙色政权”反俄政策的阶段。从更大范围的影响来说,乌克兰“橙色革命”还导致俄罗斯总体外交政策从“9·11”事件之后与西方合作为主的实用主义向与西方抗争为主的新斯拉夫主义的转变,⑨因为普京政府认为“颜色革命”实质上是美国挤压俄在独联体传统影响的地缘战略行动;俄与西方关系的冷淡又加剧了双方在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独联体地区的竞争。 乌克兰“橙色革命”给俄罗斯带来了诸多挑战,包括乌克兰积极谋求加入北约,脱离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架构下的一体化,加强独联体范围内反俄阵营的合作等。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目标是阻止其加入北约,抑制其离心倾向。 尤先科政权放弃库奇马时期的多维外交政策,实行向西方“一边倒”方针,其主要内容是谋求加入北约和欧盟。以许诺给国家社会带来“改变”而上台的“橙色阵营”,强烈希望通过加入北约和欧盟,取得像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邻国那样的政治经济进步。2005年2月,乌克兰与欧盟签署欧洲化行动计划,4月宣布只参加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架构下的自由贸易区,乌克兰的退出使普京发展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计划搁浅。2005年4月,乌克兰通过开启其与北约“加强对话”阶段的决议,继而出台乌克兰新版军事学说,其中明确规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目标。乌克兰还加强了独联体地区反俄阵营——“古阿姆”集团的合作,2005年12月与格鲁吉亚等国发起成立“民主选择共同体”,以促进独联体国家的民主化和发展其与西方的一体化。“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不仅拒绝了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一体化的方案,而且变成独联体地区“西化”的急先锋。 俄罗斯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多次发表声明指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损害俄国家安全,因此必然导致俄乌关系严重恶化。2006年初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天然气战”,其结果是将天然气出口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到230美元。同时俄罗斯又打响“贸易战”,禁止进口乌克兰肉、奶产品。俄罗斯动用了它能动用的政治、能源和经济等工具阻止乌克兰投奔北约,但是效果甚微。倒是乌克兰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和政府的数次更迭滞缓了其西进的步伐,2007年12月季莫申科重返总理府后乌再次加速向北约靠近。2008年1月,乌克兰向北约提交加入“北约成员国资格行动计划”的申请书。由于俄罗斯的强烈抵制和德国、法国等北约成员国的反对,同年4月召开的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没有批准乌克兰加入“北约成员国资格行动计划”。自此,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被搁置起来,但是并没有从俄乌关系和俄-北约关系的议程中消失。因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乌克兰国家安全保障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它必然随着乌国内政治和欧洲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幻而时起时伏。 (四)重建俄乌友好与合作(2010-2013年) 在“梅普组合”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平稳,而国际金融危机对独联体国家经济的冲击对于俄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却是一种促进因素,但是俄罗斯在与乌克兰合作上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反俄的“橙色政权”对加强俄乌合作没有兴趣。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重新将亲西方反俄政策调整为东西方平衡政策,因此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外交的转机,俄顺势而为,使俄乌关系再次实现正常化。 俄罗斯恢复对乌克兰友好与合作政策。亚努科维奇是亲俄的政治家,倾向于发展俄乌合作,以提振因长期内政不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每况愈下的乌克兰经济。俄罗斯求之不得,乐意合作。2010年4月,俄乌两国总统在哈尔科夫签订协议,规定俄罗斯黑海舰队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期限自2017年起再延长25年,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价格降低30%。7月,亚努科维奇总统签署乌克兰《内外政策原则法》,该法案规定乌克兰外交遵循不结盟原则,⑩也就是说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政策选项,俄乌关系因此进一步升温。2010年俄乌两国总统会晤达11次,俄乌国际委员会等机制恢复运作。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急剧回暖和经贸合作项目的展开,2010年俄乌贸易额增长到约350亿美元,已经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俄罗斯积极游说乌克兰加入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发展与乌克兰全面合作,包括加强双方地区与边境合作,为两国公民便捷地来往创造条件,都是着意于此。但是乌克兰仍然以加入欧盟为优先目标,在改善与俄关系的同时,2012年同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为了将乌克兰拉回欧亚一体化进程,俄罗斯对其施展经济影响。2012年12月,两国总统在莫斯科达成俄罗斯政府购买15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债券的共识,双方签订关于将俄罗斯对乌克兰出口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约400美元降低到268.5美元的补充合同。尽管如此,乌克兰只是批准了《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定》,同意以“3+1”模式(11)与关税同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而无意放弃与欧盟一体化的目标。 随着乌欧商定的2013年11月签署《联系国协定》日期的临近,普京政府加大了对亚努科维奇政府的施压力度。俄罗斯多次警告乌克兰,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自由贸易区,将取消俄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将实行关税同盟对乌克兰反制措施。2013年,俄罗斯多次暂停进口乌克兰生产的奶制品、钢管等商品,8月14-19日则全面停止了乌克兰商品的进口,使乌出口遭受重创。由于乌克兰不能承受失去俄罗斯(12)和关税同盟(13)市场以及俄停止供应天然气的后果,加上欧盟无意为乌克兰进行入盟的政治经济改革提供大规模财政援助,还以亚努科维奇政府准许季莫申科(14)出国就医作为与乌签订《联系国协定》的前提条件等原因,乌克兰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同时恢复与关税同盟及独联体国家关于加强经贸关系的谈判。反对派随即组织其支持者在基辅市独立广场抗议政府的这一决定,由此揭开乌克兰危机的序幕。11月29日,在欧盟“东部伙伴关系”维尔纽斯峰会上,亚努科维奇总统没有签署《联系国协定》,随后寻求俄罗斯的经济援助。2013年12月,普京总统宣布启动俄罗斯购买乌克兰债券和给予乌克兰天然气价格优惠等举措,乌反对派将此举视为俄收买乌加入欧亚一体化的行动,因而加剧“倒亚(努科维奇)运动”,使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 总结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可以得出三点主要结论:(1)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地区和次地区一体化机制,使之成为俄重返大国行列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核心目标;(2)俄乌关系状况主要取决于乌克兰总统和主要执政党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而不是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和影响。为了将乌克兰留在俄罗斯势力范围,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主要以拉拢为主,施压为辅,尽管如此,效果甚微。其原因很多,主要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3)随着西方日益深入地介入乌克兰事务,西方与俄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 二、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政策(2013年11月至今) 乌克兰危机初期,俄罗斯支持亚努科维奇政府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普京总统本能地反感任何形式的“颜色革命”,更不愿意看到乌克兰反对派非法夺权后俄乌关系再次恶化的情景,因此维护亚努科维奇总统的合法性。在俄罗斯和欧盟的斡旋下,2014年2月21日,亚努科维奇总统与主要反对党领导人签署《乌克兰危机调解协议》,达成恢复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2014年12月之前举行总统选举等政治和解共识。(15)由此可见,俄罗斯的策略是尽可能长地维持亚努科维奇总统的任职时间,以利于其赢得下一届总统选举。但是反对派随即违反协议,夺取国家政权,迫使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乌克兰过渡政府立即推行“脱俄入欧”政策,使此前俄罗斯对乌克兰外交成果付之东流。 普京政府对乌克兰过渡政府奉行不承认、不接触政策。普京总统将乌克兰危机定性为违宪政变,认为乌克兰过渡政府是不合法的,只承认亚努科维奇是乌唯一合法领导人。(16)俄罗斯宣布暂停拨付150亿美元对乌克兰贷款的第二期拨款20亿美元,以此向乌克兰施加经济压力。普京总统公开表示:俄罗斯不会承认在恐怖气氛下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的结果,俄乌两国关系只有在乌克兰合法的总统选举完成之后才能充分发展。(17)但是乌克兰过渡政府根本不理会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压力,义无反顾地奔向西方。 在软硬兼施都不能改变乌克兰新政权亲欧反俄政策的情况下,普京总统决定以保护乌境内俄罗斯族人权利为由,出兵克里米亚。一方面,对基辅新政权合法性的质疑、对其取消俄语作为州一级官方语言地位政策的不满激起了俄罗斯族人聚居的东南部地区的分离主义,为俄罗斯的干预行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担心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沦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普京政府对战略要地克里米亚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2014年3月初,俄军完成对乌克兰驻克里米亚多处军事基地的包围,实际上在军事上控制了半岛。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96.7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两天后,俄罗斯通过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签署条约、俄议会审批、总统签署法案的方式,单方面地完成了合并克里米亚的法律程序。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合并,使俄罗斯不再需要为续租塞瓦斯托波尔军事基地向乌克兰投入经济和外交资源,在同西方对乌争夺中占据军事主动地位,并对乌克兰过渡政府的向西方“一边倒”政策构成有力的牵制。同时,俄罗斯为此付出沉重的政治经济代价——西方的经济制裁与政治孤立、乌俄关系不可修复的伤痛及其对俄与独联体其他国家关系的消极影响等等。 普京政府提出了乌克兰危机的联邦化解决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乌克兰通过联邦宪法,以确定其联邦国家政治制度和军事政治中立国地位,赋予俄语以第二国语地位;由俄罗斯、欧盟和美国保障乌克兰联邦国家制度、领土完整和中立国地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及其与俄的合并。(18)这个方案的实质是削弱乌克兰中央政府权力,提高亲俄的乌克兰东部地区的自治权,以便俄罗斯凭借其对乌克兰东部地区俄罗斯族人的影响力拥有对乌克兰内外重大政策的否决权,比如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等等。俄方方案遭到乌克兰的坚决反对,乌克兰外交部指责俄罗斯企图以此“裁割乌边界,剥夺其制定内外政策的主权,破坏战后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础”。(19) 通过发动新一轮“贸易战”、大幅提高对乌克兰天然气出口价格,(20)在俄乌边界附近集结10万兵力(21)进行军演等高压举措,均未能阻止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等“脱俄入欧”步骤之后,俄罗斯又纵容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的分离主义活动。2014年4月,乌克兰政府军对要求并入俄罗斯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武装分子展开军事行动,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爆发。5月,波罗申科当选乌克兰总统后,继续实行围剿政策,由于俄军参战,乌克兰东部冲突再度陷入僵持状态。在这种形势下,9月乌克兰政府被迫与东部地区武装势力代表在明斯克签署停火协议(简称“明斯克协议Ⅰ”)。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该协议未能制止冲突。2015年1月,乌克兰东部冲突再度加剧,乌克兰东部武装分子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2月,俄、德、法、乌四国首脑在明斯克就长期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综合性措施及乌克兰东部地区停火问题达成协议(简称“明斯克协议Ⅱ”)。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停火,从冲突地区撤出重型武器;外国军队撤出乌克兰;乌克兰进行宪法改革,以立法形式保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特殊地位。(22)两份协议的区别在于,“明斯克协议Ⅱ”除了停火及有关技术要素之外,还包含了政治妥协,即欧洲国家接受了俄罗斯的政治调解方案:保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但要赋予两个“共和国”自治地位。显然,“明斯克协议Ⅱ”是不能令波罗申科政府满意的,加上它同样存在实施机制无力的问题,因此再次成为一纸空文,乌克兰东部地区战斗仍旧时有发生。基辅方面不能以武力统一两州,后者也不能以武力迫使基辅承认其独立,因此,双方的军事政治对抗可能僵持很长时间。 上述可见,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政策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由维持亚努科维奇的执政地位,到合并克里米亚,再到利用乌克兰东部冲突问题强力阻止乌克兰西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实行军事威慑、经济惩罚和政治施压等多管齐下、以压促变的政策,目标在于使乌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普京总统强硬干预乌克兰危机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一是乌克兰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的重要地缘战略伙伴,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一语中的:“没有乌克兰,(俄罗斯)以独联体或以欧亚主义为基础重建帝国都是不可行的”;(23)二是乌克兰是普京政府极力打造的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发展对象国,俄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拥有发达的工农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4555多万人口的市场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尽管这只是俄一厢情愿而已;三是作为东斯拉夫三兄弟之一的乌克兰“回归欧洲”,不仅将动摇俄独特发展道路之说及其文明认同,而且会成为美欧西化俄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桥头堡”。从兼并克里米亚之时起,普京政府已经放弃了将整个乌克兰保留在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希望,而选择了能拿就拿(克里米亚),同时利用乌克兰东部亲俄地区牵制乌西进政策的策略。俄罗斯虽然得到了克里米亚,却失去了乌克兰,并且招来了中断俄罗斯经济复兴进程的西方制裁,因此俄对乌危机政策总体上是失败的。 三、从俄罗斯角度评估乌克兰危机的调解前景 如上所述,作为乌克兰危机的两大(另一个是西方)外部因素之一,俄罗斯深刻地影响了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对于在乌克兰危机中欧盟的“硬实力”缺陷和美国地理上遥远与强力介入意志不足,俄罗斯既拥有便于施加影响的地理毗邻之利,又有从内部影响乌克兰事务的俄罗斯族人因素,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的天然气和俄及关税同盟市场等外交工具,因此,俄罗斯还将深刻地影响乌克兰危机的走势和结果。但是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都无法甩开对方而随心所欲地处置乌克兰危机问题。 现在谈论乌克兰危机的调解前景,主要指的是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与东部地区地位问题的解决前景。当然,这两个问题又是同乌克兰的结盟(加入北约)、一体化战略(加入欧盟一体化进程)和对俄政策亲疏取向等问题密切相关的。至于克里米亚归属问题,最多只是一个俄乌两国间的外交争端,因为俄罗斯不可能将并入其版图的克里米亚归还乌克兰。虽然美欧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占领,其对俄制裁始于克里米亚危机,但是西方已认识到俄不可能归还该半岛,并且西方与俄博弈的重点早已转到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问题。 笔者认为,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可能按以下四种模式演变:(1)“德左模式”,即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制造出一个类似于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的依附于俄的卫星国——“新俄罗斯”。“新俄罗斯”近期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未来有可能向乌东南部其他州扩展。俄罗斯将利用“新俄罗斯”抑制乌克兰的亲西方政策,需要时就挑起乌东部冲突,不需要时就“冻结”冲突;(2)“南奥塞梯模式”,即乌克兰东部地区获得“独立”,并处于俄罗斯的安全庇护之下;(3)联邦化模式,即乌克兰东部地区获得自治地位,乌克兰保有领土完整,而俄可利用其对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影响干预乌克兰内政外交;(4)“芬兰模式”,即东部地区处于乌克兰版图之内,乌克兰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中立国,并奉行亲俄外交政策。除此之外,还有“克里米亚模式”(乌克兰东部地区并入俄)、“东西德模式”(东、西乌克兰分裂并立),但是这两种模式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不大。 从目前的形势看,“德左模式”成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其主要理由如下:(1)在乌克兰政府与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势力间冲突、俄乌矛盾、俄与西方矛盾三重困境交互影响,各方互不妥协的复杂形势下,“德左模式”最接近乌克兰危机自然发展的结局;(2)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都没有让步妥协的意愿,因为双方都担心一旦作出退让,就将导致战略性溃败。因为乌克兰危机的实质在于“冷战”结束后的欧洲地区新秩序建构,所以战略性溃败对西方而言就是承认俄在欧洲新秩序中的“理事”地位,对俄来说就是沦为这一秩序中的“旁听生”;(3)由于俄罗斯经济自足性较高及其集权政治,普京政府能够不计经济成本地追求地缘政治目标。西方经济制裁给俄罗斯经济造成的困难虽然很大,但不足以使之崩溃,亦即不能迫使普京作出重大政治让步。更何况俄罗斯经济不会坐以待毙,俄正积极推进“东进”外交,致力于扩大亚洲市场,以此为抵御西方制裁提供经济支援;(4)如果说联邦化模式是俄罗斯最高目标,那么“芬兰模式”是俄的最低目标,在俄罗斯与美欧乌对抗、博弈的形势下,结果很可能朝着合力方向发展,“德左模式”就是一种处于中间区域的,比较接近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方案。对俄罗斯来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在历史上和战略上都不能与克里米亚相提并论,如果不出现极端状况,比如北约将乌克兰纳入麾下,那么俄罗斯不大可能按照“克里米亚模式”将它们收入囊中。 从国际调解的角度看,考虑到乌克兰危机是深刻的国内政治矛盾在对抗性外力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因此,探讨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前景,就不仅需要乌克兰国内主要政治力量通过对话达成共识,而且需要借助于主要外部力量的协调。要想突破乌克兰危机面临的三重困境,找到一条理性而可靠的出路,就只有政治解决途径可行。这需要乌克兰危机所关涉各方——乌克兰政府、东部武装势力、俄罗斯、美国、欧盟坐到谈判桌前,顾及其他各方利益,相互妥协让步,以求得一个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当前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美欧须认真对待俄罗斯一贯坚持的北约接纳乌克兰将影响俄安全的观点,同意乌克兰中立不加入北约方案;欧盟应重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俄欧合作进程之间的平衡性问题,仅仅在口头上反复宣称欧盟东扩不损害俄罗斯利益是无法让俄信服并配合的;俄罗斯须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压制而不是支持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分离主义活动。唯有如此,俄罗斯才能成为乌克兰危机的建设性调解者,乌克兰才能找到危机出路,步入正常轨道。 ①Б.Тарасюк,"Небезпеки та дестабилiзуючi чинники в Центральнiй та Cхiднiй Европi",Полimцчна умка,№ 2 1994,C.94. ②即《黑海舰队分割参数协议》、《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境内驻扎的地位和条件协议》和《分割黑海舰队和舰队在乌克兰领土驻扎的相互结算协议》。 ③В.Н.Бабенко,Украцна-Pоссця(1991-2010zz.):Через лроmuвосmоянце к соmрунцчесm вy? Москва,2010,C.11. ④"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курс России с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участниками Содружества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дарств",Россuǔкая zазеmа,23 сентября 1995г. ⑤"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бе,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и партнёрсве между Ро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ей и Украиной",Дunломаmuческuǔ весmнuк,№ 7 1997,С.35-41. ⑥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1997 г.),http://iisr.ru/knbprf1997.html; 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2000 г.),http://www.mid.ru/ns-osndoc.nsf/0e9272befa34209743256c630042d1aa/a54f9caa5e68075e432569fb004872a6?OpenDocument,2015年4月20日访问。 ⑦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утвержденая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В.Путиным 28 июня 2000 г.,http://www.scrf.gov.ru./dovument/decree/2000/07/-10.html,2015年4月20日访问。 ⑧柳丰华:《“铁幕”消失之后——俄罗斯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⑨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⑩Янукович подписал отказ от НАТО,http://lb.ua/news/2010/07/15/56269_yanukovich_podpisal_otkaz_ot_nato.html,15июля2010г,2015年4月20日访问。 (11)关税同盟三个正式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再加上乌克兰。 (12)俄罗斯是乌克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俄乌贸易额为450.5亿美元,占乌克兰对外贸易总额的29.6%。См.Краткие итоги взаимной торговли товарами и услугами Россин и Украины за 2012 год,http://www.ved.gov.ru/exportcountries/ua/ua_ru_relations/ua_ru_trade/,2014-04-15,2015年4月20日访问。 (13)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在乌克兰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更高,2011年乌克兰与关税同盟的贸易额超过600亿美元,占乌对外贸易总额的40%。См.Украина нарастила товарооборот со странами ТС,http://ubr.ua/finances/macroeconomics-ukraine/kraina-narastila-tovarooborot-so-stranami-ts-125612,2014-04-16,2015年4月20日访问。 (14)乌克兰前总理、亚努科维奇的政治对手。2011年10月季莫申科因为在2009年越权签署乌克兰与俄罗斯天然气购销合同,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15)Пресс-служба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ины Виктора Януковича,Состоялось подписание Соглашения об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и кризиса в Украине,http://www.president.gov.ua/ru/news/30117.html,21.02.2014,2015年4月20日访问。 (16)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ответил на вопросы журналистов о ситуации на Украине,http://www.kremlin.ru/news/20366,4 марта 2014 года,2015年4月23日访问。 (17)同上。 (18)Заявление МИД России о Группе поддержки для Украины,http://www.mid.ru/brp_4.nsf/0/49766426492B6E9644257C9E0036B79A,17 марта 2014 года,2015年4月20日访问。 (19)Украина отвергла росийсий план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ситуации,http://lb.ua/news/2014/03/17/259748_mid.html,17 марта 2014,2015年4月20日访问。 (20)2014年3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从4月起,将对乌克兰天然气出口价格从现行的每千立方米360美元提高到485美元。 (21)СНБО:Россия хочет сорвать 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е выборы и может вторгнуться на материковую Украину,http://zn.ua/UKRAINE/snbo-rossiya-hochet-sorvat-prezidentskie-vybory-i-mozhet-vtorgnutsya-na-materikovuyu-ukrainu-142096_.html,27 марта 2014 года,2015年4月20日访问。 (22)Текст минских соглашений по Украине от 12.02.2015,http://pressa.today/law/tekst-minskih-soglashenij-po-ukraine-12-02-2015/,2015年4月20日访问。 (23)[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标签:克里米亚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乌克兰危机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乌克兰冲突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苏联解体论文; 军事论文; 乌克兰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