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四小学 323900
摘 要: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工作规程》所倡导的基本理论是不相符的。在幼儿教育中,要基于儿童视角优化体育游戏教学,要化单一为多元,凸显体育游戏器材的丰富性;让体育游戏热身具有趣味性;让体育游戏过程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游戏 有效教学 优化策略
随着幼儿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幼儿园已经不再把幼儿“关”在教室里,而是运用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把幼儿带向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促使幼儿基本运动技能得以发展;能够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能够提高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在“学为中心”背景下,要根据幼儿视角从游戏器材、游戏热身、游戏过程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体育游戏活动。
一、丰富游戏器材,激发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幼儿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热情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去。活动开展的丰富程度和活动材料的多样性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器材往往比较单一,经常让幼儿用单一化的体育游戏器材进行活动他们是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化单一为多元的策略来凸显体育游戏器材的丰富性,这样,才能激发起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游戏常用器械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主要载体,但是,如果每天让幼儿重复地进行相同的体育游戏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常用的体育小器械玩多了也会有厌倦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对于园中的常用体育游戏器械,要采取变换玩法的策略,如小沙包是幼儿进行投掷的体育器械,天天让幼儿进行投掷沙包,他们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对于小沙包可以这样改变玩法:在操场上立一个靶子,让幼儿对着操场上的靶子开展击打比赛,胜者得小奖品。这样,对常用器械采取经常变换或者一物多玩的策略,能够有效地迎合幼儿的兴趣特点,能够让幼儿对体育器械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保证幼儿对体育游戏的热情度。现在,很多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器械还是比较缺乏的,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小物品通过简单加工就可以成为很好的体育游戏器械。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游戏器械的自制,这样,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趣化游戏热身,做好学习准备
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中,在设计“体育热身”时,首先要考虑热身内容的丰富多彩,要凸显出趣味性,要根据实际合理科学地安排新鲜内容,使幼儿每次上课都有新鲜感,这样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心理与生理准备,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以一种积极的运动热情参与到热身运动中来。
在一般性热身运动中,可以把单一的走或者跑的运动练习改为“慢走—快走—慢跑”的形式,可以把呆板的徒手操练习改为简单优美的健美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竞赛性和游戏性的规则,这样,就能够把原本单一化的热身运动变得丰富多彩,能够让幼儿感觉到新鲜味。这样,自然能够有效地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热身运动之中。
三、调控游戏时间,确保体育实效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中,有时候却没有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体育游戏活动,幼儿的参与度也不是很高,很多幼儿只是在课上看其他小朋友进行体育活动,这样就失去了实效性。所以每次运动时间要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进行具体的安排,一般不少于10~15分钟。幼儿持续的运动时间应在15分钟以内,每次活动安排2~3个小游戏,每个游戏的时间应该为6~7分钟。
例如,“聪明的小狗”活动,先“扮演角色”,做热身运动,再是向“小鸡、小鸭”问好,在老师的示范下,练习变换方向指定目标爬行,接着“听鼓学本领”环节,就是听信息变换方向和变速爬,然后是“小狗打滚”环节来调整活动量,小狗休息,然后就是游戏“小狗找肉骨头”,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路线(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到河对岸的树林里)寻找肉骨头,游戏可以重复数次,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来调整。最后是放松活动“小狗洗澡”游戏。这样的活动无需多大的活动场地,也只要简单的器械(小鼓、自制肉骨头、小猫等小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安排遵守动静交替原则,有效地学习了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了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从而可以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体能特点,在体育游戏中设置两个环节的体育游戏活动,这样,就能够提高幼儿兴趣,并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并且能达到体能训练的效果,从而达到体育游戏预期目标。
总之,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化单一为多元的策略来体现体育游戏活动的丰富性,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相反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过于谨慎,缺乏创造性,体育游戏活动时间不足,缺乏实效性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丰富活动材料、丰富活动形式、适当调控活动时间才是提升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可取之道。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陈丽华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谈[J].幼儿教育,2014,(12)。
论文作者:叶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幼儿论文; 体育游戏论文; 器械论文; 兴趣论文; 游戏论文; 体育论文; 时间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