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精英教育_精英教育论文

新加坡精英教育_精英教育论文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精英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加坡在独立后不到4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昂首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研究新加坡的教育改革,对我国的教育及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众所周知,新加坡虽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却是一个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它惟一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人。新加坡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新加坡制定了自己的人才开发政策——精英教育。1979年,新加坡用了3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改革,决定从基础教育开始,实施精英教育计划。新的课程改革有两项重大举措。

一、取消自动升级制度,代之以教育分流政策

1977年以前,新加坡的学校制度提供小学6年、中学4年、大学前2年教育,并参加相应的小学、中学、大学前教育三类学校的毕业考试,不合格者将不允许继续留校或升入上一级学校。也就是说,所有在校中小学生,要用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课程,一旦在毕业考试时出现掉队现象,将被迅速淘汰出局,失去了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新加坡政府从1980年开始,分别在小学和中学实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新加坡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国家早出人才,多出人才。改革的表现形式是在因材施教思想指导下的中小学教育分流制度。

(一)第一次分流

新加坡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四年级期末。具体改革措施是把1977年以前小学的单元制教学变为三元制教学,即由以前的统一编班,统一授课制度变为按学生的程度把他们分别编入三种不同的班级,实行不同的学制,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这种分流工作从小学三年级期末就开始酝酿了。学生学完前三年的课程后,学校要对每一名学生做出评估,并与家长协商,做好分流的准备工作。到小学四年级期末,举行全校统考,综合第一语文(英语)、第二语文(本民族语)、数学和道德教育的考试成绩,通过鉴定,让学生分别升入五年级三个不同的课程班:

1.普通双语班。升入这个班级的学生,用6年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小学毕业离校考试(PSLE),合格者升入中学学习。这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左右。

2.延长双语班。小学三、四年级成绩欠佳,但一、二年级成绩较好者,可以升入延长双语班。该班学习内容与普通双语班相同,但进度较慢,他们用8年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然后参加PSLE的考试,合格者可升入中学。这类学生占总数的6%左右。

3.单语课程班。入小学以来学习困难,经测试将来也难以通过PSLE考试的学生,允许他们进入单语课程班,只选修一门语文课,用8年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后,参加小学水平考试,合格者进入职业训练班,学习职业课程,将来成为技术工人。这部分人占总数的4%左右。

(二)第二次分流

第二次分流是在小学毕业升入中学之际。普通双语班和延长双语班的学生分别经过6年和8年的小学教育后,通过了PSLE的考试,根据其小学毕业成绩,被分别编入中学三种不同的课程班: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

1.特选课程班。特选课程是专门为那些“天才”少年开设的。1979年新加坡政府对中小学实行教育改革时,有9所历史悠久的华文学校,成为新加坡的特别辅助计划学校。为提高这9所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特许它们开办特别课程班。小学毕业成绩最优异的10%左右的学生可以读这项课程。学生在第4年结束时必须通过剑桥(GCE)的“O”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O"level Examinations),然后进入大学前课程的学习。他们在中学除了学习正常的文、理科课程和英文外,还要学习高级华文、高级马来文、高级泰米尔文中的一种。英语和母语都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同时,还要补充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个别学校还建议他们学习第三种语言,如日语、法语、德语等。因此,这类课程只适用于那些英语和母语成绩特别好的学生。

2.快捷课程班。进入快捷课程班的学生也是用4年的时间学完中学课程,在第四年结束时参加剑桥(GCE)的“O”级水平考试。他们与特选课程的必修课相同,区别在于学习普通的华文、泰米尔文或马来文,没有大量的课外补充学习材料。他们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将母语作为第二语言。

3.普通课程班。普通课程分为学术性普通课程和工艺性普通课程两种。

学术性普通课程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25%,学习四年后参加GCE“N”级中等教育证书水平考试(GCE"N"LEVEL),及格者可继续学习一年后参加GCE“O”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少数在GCE“O”级水平考试中成绩优良者进入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学习。其余的大部分人完成学术性普通课程的学业后,可继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就业。

普通工艺性课程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15-20%。这些学生在原来的教育体制下是被淘汰的学生,没有机会接受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后,他们可以进入中学学习,对他们的要求是加强对英语和数学的教育,并同时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在四年级期末通过GCE“N”级水平考试,少数有余力者可进入中学五年级学习,并参加GCE“O”级水平考试。

上述快捷课程和普通课程的班级编在一个学校中,可以随时进行调换,普通班的学生如果成绩优异,可以调到快捷班,反之,快捷班的学生成绩不及格者,就要调到普通班去。

特选课程和快捷课程的学生在中学学习四年,通过英国GCE“O”级水平考试可进入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对于普通学术课程班的学生,延长一年学习期限后,通过了GCE“O”级水平考试并取得了优良成绩,也允许进入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

通过了GCE“O”级水平考试的中学生必须接受二年的大学前教育,即初级学院教育。二年的大学预科教育结束后,学生必须通过GCE“A”级水平考试,才能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或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也可以进入国立教育学院,接受师资培训。

二、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

为不同学力、不同学习态度和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这是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又一特色。经过两次分流后,几乎决定了每位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入不同的课程班,所学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充分体现了精英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特点。根据2002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颁布实施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仅以识字教学为例,可以看出新加坡教育部门对三种层次课程的学习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详见表1)。

表1 中学各课程各阶段应教学的写用字与认读字的数量

年 级 课 程

写用字

认读字

合计

  字数

 字数

中一~中二

华文—快捷

2250

 250

 2500

 华文—普通

2000

 250

 2250

 (学术)

中一~中二

高级华文

 2800

 —

  2800

中一~中二

基础华文

 1300

 500

 1800

中三~中四

华文—快捷

2700

 300

 3000

中三~中五

华文—普通

2700

 300

 3000

 (学术)

中三~中四

华文—普通

2500

 200

 2700

 (学术)

中三~中四

高级华文

 3500

 —500

中三~中四

 华文B

 2000

 500

 2500

中三~中四

基础华文

 1400

 600

 2000

说明:

1.“写用字”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会写、会用,教师必须精教;“认读字”只要求全认、会读、略懂字义,不要求会写、会用,略教即可。

2.中学的高级华文、快捷华文、普通华文、华文B、基础华文是这样定位的:”高级华文”是特选课程班的学习内容,高级华文通过者会给他的学习成绩加分。“快捷华文”指快捷课程班的华文。成绩达到85分以上者可进入此班。“普通华文”在学术性普通课程班开设,一般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此课程有四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对两种毕业年限学生的华文要求也有不同。“华文B”是非常简单的课程,它是近两年实行的新政策,针对的是那些出身英语家庭,英文非常优秀,但华文无论如何过不了关的学生。他们向教育部申请后,可以学习“华文B”,意在让他们的华文也过关。据说过去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华文完全不行,被大学拒之门外,甚至很多家庭因此而移民英美。“基础华文”指普通工艺班课程,修读者华文不及格,此课程着重于听说读,对写不做要求。考试时只做口试和听力,但程度及证书不同。这些学生通常四年毕业,去工艺学院学最基本的出力多一些的工作。

从表1可以看出,各年级和各种课程班的学生,根据所学层次的不同,掌握汉字的数量也不同。各班级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汉字量为:“高级华文”为3500个,“快捷华文”为3000个,四年制“普通华文”为2700个,五年制“普通华文”为3000个,“华文B”为2000个,“基础华文”为1800个。这就意味着,同是中学毕业生,在汉字的学习中,高级班与低级班的识字量相差1700字,真正体现了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

三、对新加坡精英教育的评价

(一)关于教育分流

新加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分流,在小学和中学,学生各有一次分流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水平进入不同的课程学习,这是受新加坡国情制约的。新加坡资源极度贫乏,虽然目前综合国力在世界处于发达国家行列,但是他们必须不停地努力,才能保持国家的高速发展,因此对人才的培养采用了严格的分流制度,使精英人才尽早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充分开发人才资源,显示精英的优势。

但小学阶段全员化的大规模分流定向也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弊端。他们分流的标准主要依据英语和数学。由于分流过早而且分流的标准比较单一,所以分流的结果可能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在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早晚不尽相同,有的孩子懂事、早熟,学习比较好;而那些比较淘气的晚熟的孩子,可能在小学前三年学习不好,但不等于他们的智力就一定有很大的问题,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佳多半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此外,家庭环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学习成绩差一些,他们一旦被分流到单语课程班,将来的出路大体上是到中学学习普通学术课程或普通工艺课程,毕业后做技术工人的可能性非常大。

同时,由于不良家庭环境的孩子过于集中,也会影响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这些被打入“另册”的学生往往容易失去社会、学校、家长的信任和期望,极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民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表面上看体现了平等的原则,但实际上对那些最好和最差的学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分层次、统一编班的做法,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造成在同一个课堂上,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只能跟着全班齐步走,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的浪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尽管一路小跑,仍然跟不上班级的进度,大家都把他们当成班级的累赘,从而导致一部分差等生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分流制度,但不要分流过早,在中学阶段实施为好。这样可以形成竞争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关于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

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这是儒家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新加坡的华人把儒家教育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学校教育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有别的课程,使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程度的班级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内容,有利于精英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那些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可以放慢学习速度,减少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程度进行学习,避免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课程设置的方法也有利于教师的讲授,同一班级学生的水平基本相同,使教师授课时不必为照顾最好的学生和顾及最差的学生而感到为难,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材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教育的分流制度,全班齐步走的做法,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能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笔者认为,在当前分流制度在我国还难以开展的形势下,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分层次教学?不打乱目前的年级和修业年限,只是把每门课程都开成快班、普通班和慢班,针对这三种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课程,规定毕业生必须达到的最低学术标准后,各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加学习的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满负荷学习,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适于自己程度的班级,比如,那些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文科的快班、理科的普通班或慢班;那些理科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理科的快班、文科的普通班或慢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施教,就不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可以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做法。

(三)关于延长学制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完全从精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它也照顾到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精英们可以用6年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用4年的时间学完中学课程;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用8年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用5年的时间学完中学课程。只要通过相应的水平考试,一样可以升入上一级学校。对那些智力开发得晚,头脑不甚聪明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努力学习,使他们不至于掉队,这实际上是给了弱势群体更多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加坡的教育还是机会均等的。

新加坡的延长课程班,用8年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用5年的时间学完中学课程,使每一年所学的内容相对减少,学生容易跟上进度。而我国的降级制度是让降级生在同一年级学习两次,总体的难度没有减少,但却给学生以重复学习的感觉,容易厌倦,很不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慢慢撵上学习进度。

新加坡采用延长课程班的办法,没有降级生,学生也不会产生降到下一个年级的羞耻感,不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总之,中、新两国由于国情不同,教育制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国的经济已走向世界,教育也必须面向世界,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借鉴一些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标签:;  ;  ;  ;  

新加坡精英教育_精英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