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服饰文化浅论论文_郝文婧

唐朝女子服饰文化浅论论文_郝文婧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本文以唐诗中的唐代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以《全唐诗》诗句中提及的不同形制的女性服饰为主体进行研究,由此感受在唐朝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唐朝服饰反映出的文化及审美趣向,感悟唐朝时期积极开放、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字:唐诗;女性服饰;唐文化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syjs201624)

一、唐朝服饰的审美趣向

唐代女子的服饰搭配体系继承前代为上衣下裳的襦裙。襦裙装在此时期的发展奇异丰采,成为唐代女子服装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博采众长 吸收外来文化

刘禹锡在《观柘枝舞二首》:“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描写了身着华丽胡服的舞伎,登上舞台舒展腰肢,表演胡舞柘枝舞的情景。施肩吾《观美人》“漆点双眸鬓绕婢,长留白雪在胸前”;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妓小饮戏赠》“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中描写的是唐代妇女穿着当时流行的袒领装。坦领吸收西域民族窄衣、小袖以及领口开口较低的特点,对女性身体曲线美感的展现,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妇女人体美所能表现的极致。

从诗句中可以看到胡服在唐代的流行,对唐朝市井娱乐生活有着深入的影响。唐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下,胡文化得以存在发展,经过唐人吸纳加工,使胡文化成为适于自身文化的一部分。

2、精妙绝伦 追求飘逸效果

据沈从文先生考证,初唐妇女“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间道裥褶效果。”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妓小饮戏赠》“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之第八十八首》“不知昨夜谁先醉,书破明霞八幅裙”描写的就是这种拼幅裙。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六幅裙的周长可达到3.18米,八幅裙的周长可达到4.15米。穿着时会产生“坐时衣带紫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宽大飘逸的视觉效果。

昭陵长乐公主墓、唐永泰公主墓及韦妃墓壁画、《簪花仕女图》及唐敦煌《乐廷环夫人行香图》中皆画有长裙曳地的女子,她们所着裙子为“长裙”。长裙需配以高头丝履、高发髻和金钗银篦金步摇之类华贵的头饰,在当时贵族女子中广为流行,因此形成一股奢华侈糜之风。

为达到婆娑飘逸的效果,唐朝女子发明了一种“大袖沙罗衫”。杨玉环《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描写的衣袂蹁跹之景,即是穿着这种轻软婆娑的大袖衫所营造的效果。

为满足贵族的要求,特殊工艺织造的裙子应运而生。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单丝碧罗笼裙所缀饰的花鸟纹饰均用金箔镂刻而成,虽仅有米粒大小,却五官俱全,她的百鸟羽毛裙以百鸟的羽毛织成,正、反、明、暗观之,色均不同。

通过这些新颖而富有创造性的服装,我们不难想象唐朝女性服饰登峰造极的美丽。

3、纷繁艳丽 配饰类型丰富

元稹《晚宴湘亭》“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皆描写唐代歌女着红裙起舞之景。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描写年轻少女的山间野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唐诗以石榴之色比红裙,杜审言的《戏赠赵使君美人》“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都是其中的名句。《全唐诗》中“红裙”一词出现了十余次之多,红裙几乎可以说载满唐朝女生故事的一首婉婉长诗。

绿裙也受唐朝女子青睐。张保嗣《戏示诸妓》“绿罗裙上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描写的是身穿绿罗裙粉面含羞腮边落泪的的歌妓形象。白居易《和殷斜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以春日的嫩绿新草比喻绿裙。相比红裙的张扬与华美,绿裙多了一丝淡淡的清愁和委婉,更表现出女子含蓄的羞怯的情怀。

除红裙、绿裙,唐朝女子的裙装还有黄,褐,青,绛等颜色。裙装或纯色,或印染团花,花枝等艳丽的图案,色彩纷繁,工艺精巧。

唐朝女性服饰注重细节与精致,因此出现了许多配饰。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描写了平康坊歌妓佩戴色彩鎏金的披帛及与之相呼应的美丽头饰。披帛是来自西域和中原本土的服装艺术文化风格相互兼容的结果。随着佛学东渐,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频繁,早期的佛教壁画和雕像中出现的菩萨、飞天等形象身体呈现S的线条造型,且往往配有一根轻柔婀娜的彩带环绕于身,这种搭配成为唐代襦裙中披帛,甚至袒露装等服装的灵感源泉。唐人还十分喜戴帽饰。张祜诗《观杨瑗柘枝》“促叠蛮渑引柘枝,卷檐虚帽带交垂”,其中所写的“卷檐虚帽”就是唐代女性喜爱的胡帽之一。

二、唐朝女子服饰蕴含的时代精神意蕴

唐朝政治开明,具有宽松的文化环境。唐朝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频繁的对外贸易促进了纺织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唐代服饰风格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唐代襦裙服装多彩多姿的造型、浓郁艳丽的色彩、雍容华贵的材质、巧夺天工的工艺,我们可以感受到襦裙服装中包含着开放的、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意蕴。唐朝开放的心态冲淡了礼教的束缚,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氛围;开放的心态改变了历代以来南北民族交流缺乏的情况,在抗争与融合中,优雅的汉族文化与刚烈的胡人文化互为补充。形成了灿烂而独特的唐代文化。

在空前开放的时代中,思想挣脱了礼教的藩篱,唐人对服饰审美的判断标准不再仅仅依附于社会的等级观念,更是由个人自身的感受和审美情趣出发,自由取舍。这种变化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我价值的觉醒有着异曲同工。服装摆脱了礼教束缚,着力表现人体之美,充满人性的张扬。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进步,人们以自信开放的心态来思考服装,由外及内,更以热情奔放的心态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昂扬的盛唐之风延续至今,烙印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这就是唐朝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308页。

[2]丁涛:《艺术概论》【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3]《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

[4]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新城、房陵、永泰公主墓壁画》【M】,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

[5]马豫鄂:《全唐诗中的服饰文化研究》【K】,2009年

[6]郑恩姬:《唐代女性服饰研究》【K】,2009

作者简介:郝文婧,1992年12月3日出生,女,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015级古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汉唐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

论文作者:郝文婧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3

标签:;  ;  ;  ;  ;  ;  ;  ;  

唐朝女子服饰文化浅论论文_郝文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