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分析论文_胡艳,秦立珍*通讯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试验组(n=64例)和参照组(n=6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够大幅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必要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

【关键词】心胸外科手术;呼吸功能训练;应用效果;护理干预

有很多种疾病都需要通过心胸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然而由于心胸外科手术的治疗时间很长,导致患者很容易在术后出现肺部以及呼吸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就有必要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从而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1]。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28例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旨在探讨分析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详情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胸外科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试验组(n=64例)和参照组(n=64例)。试验组中的男性38人,女性26人,年龄处于35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7岁;组中的男性36人,女性28人,年龄处于34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都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开展健康教育,严密观察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

在这基础上,指导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第一,术前有氧训练。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每天都要帮助患者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步行训练;第二,腹式深呼吸训练。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指导患者开展腹式深呼吸训练,每天3次,每次不小于3小时;第三,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气球,让患者每天都要尽力吹气球,每天要在3次以上,每次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四,上肢肌力训练。通过上肢拉力器帮助患者进行训练,重量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选择,每天进行3组训练,每组20次。并且,在患者训练期间,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吸气训练[2]。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对比两组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指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动脉血氧分压)以及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定量资料用(x±s),检验用t值,定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描述用百分比(%)表示,当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

试验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为(89.22±5.18)mmHg、最大通气量为(86.11±7.33)升、动脉血氧分压为(99.77±3.24)mmHg;参照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为(79.16±3.37)mmHg、最大通气量为(79.89±5.82)升、动脉血氧分压为(90.87±1.72)mmHg。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尤其是在气体交换方面,有着更加显著的训练效果[3]。这就需要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结合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呼吸功能训练措施,积极的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从而切实的增强患者的呼吸运动效率,改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4]。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以使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处于更好的状态。

综上所述,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够大幅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必要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薛蓉. 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82):337.

[2]高娟. 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5):76+79.

[3]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154-156.

[4]刘凤艳, 阮玉琴. 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20):85-86.

论文作者:胡艳,秦立珍*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分析论文_胡艳,秦立珍*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