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校论文,简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7-0085-02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一环。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讨论、讲座、实习等环节和过程来完成。同时,在专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的补充。学习和借鉴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可以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一、专门课程教学
虽然日本各高校开设的专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及具体设置有所不同,但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共同的、一致的。
1.授课对象。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在入学后,学生要根据学校、学院的课程设置,明确自己所修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目和学分,在学校开出相关的科目后,除以班级形式开设的必修课外,其他课程一般都是学生在开学后的2至3周内上网选课。
2.课程承担。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设一般由教养学院的教师主讲和授课,没有设教养学院的学校由各个学院开出全校共通的教养科目,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对教养教育具有改革的意识,并对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保持把教育作为职业的自觉性,不断努力改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不仅为入门听取课的学生要提供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展现自己追求学问的形象和方式,还要有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目的的意识。”①文部省在《关于新时代教养教育的方针》中指出,“各大学教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让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标明授课科目的学习顺序,不同领域的学习要件,并辅助以副专攻等形式的辅修体系也是必要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科目的授课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和辅导。在授课方法上,建议“学际间的主题讲授课目可以由多个教师承担,可以加入实验和实习等,在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上下功夫。放映优秀的影像资料和开展易懂的相关书籍的阅读活动等对真正的学习也是有效的”。
为了改善教养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关于新时代教养教育的方针》还指出,要建立改善教养教育的教师支援体系。“例如,可以充实对为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改善进行调查研究的教师和教师组织的支援,在校内设立促进教师教养教育‘重点分配经费’体系,对教学能力特别优秀的教员实施表彰,积极推进将教学的实绩评价反映在学校经费和人事分配上。另外,录用教师时既要注意教育方面的思考方式和能力,也要吸收优秀教学能力的外部人才的加入,并对新任教员进行培训,寻求对教师教育的积极的推进。”②教师之间的支援体系的确立,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研究和教学,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小组讨论
小组研究和讨论的授课形式是日本高校普遍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有着独特的作用。这里分别就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创价大学的小组学习情况分别加以介绍。
1.早稻田大学的小组讨论。如早稻田大学的水岛讨论小组是教师水岛朝穗主持的关于“宪法的动态”研究的小组,已经成立了九年。一般是在晚上开课,学生人数40人左右,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讨论内容不是对宪法知识的简单讲授,而是以社会问题为视角讨论和探讨宪法问题。每次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从判例的调查,到事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诉讼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注重宪法的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不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甚至课后在宿舍或自发性地组织频繁的交流和讨论③。
2.东京大学的小组讨论。如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开设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小组讨论课程,其主题也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每周一个主题,指定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之后开始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想法,也可以对发言人进行提问和置疑,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并加以引导。东京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修得2个学分的讨论课程。
3.创价大学的小组讨论。创价大学关于和平问题的研究也十分有特色,其小组讨论课程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围绕主题为“战后日本再建构路线的检讨——战后遗留诸问题是什么”的讨论,不同学科的学生从自己的专业视角探索日本社会的问题以及东亚和平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主题发言时间为30分钟,提问讨论时间为15分钟,老师总结时间为30分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探索不同的子课题,不仅使问题的研究视野广阔,也使问题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
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方式。
三、主题讲座
开设主题讲座,是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一环。围绕相关主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演讲、座谈,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均有裨益。不同大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其实质都是相同的。
1.东京大学的公开讲座。东京大学的BLC公开讲座从2004年至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讲座有“企业与文化”(主讲人:资生堂名誉会长福原义春)、“文化与法”(主讲人:东京大学教授中里实)、“商务谈判的理论与伦理”(主讲人:东京大学客座教授草野耕一)、“回归根本”(主讲人:日本邮船名誉会长根本二郎)、“关于近期著作权制度上的诸课程”(主讲人:文化厅著作权课课长甲野正道)等④。讨论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能起到帮助。
2.早稻田大学的开放讲座。早稻田大学开放讲座一年计划开设900讲,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2006年以来开设讲座和演讲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主题有“创业立志——信心与勇气”“亚洲、人文、交流的探索——面向人类的网络安全保障的建构”“了解异文化”“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对产业界的贡献”“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因果推论”“亚洲的科技战略与危机管理”“寻求日本的政治领导”“欧洲思考史中的自由”“国际共同研究与伦理”“国际社会与人才育成”“东亚的协力与新日中关系”等等⑤。
讲座多为日本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和大学教授主讲,也有海外知名学者的加入和演讲。主题广泛、视野广阔、论点鲜明,易于为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
实习、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课外活动,而是与课程相关联的一部分。实习一般分为教育实习和企业实习,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学士学位必修的学分。
1.教育实习。东京大学要求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必须选修关于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必须学习教育基础理论、教育课程及指导法、学生指导、教育交流及开学指导、综合学习等课程的其中一门,才有资格参加教育实习,学分是2学分⑥。东京大学教育实习的定点学校是其附属中学,学生在学校或担任教职,如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等中学课程的讲授,或担任教辅工作,如心理咨询、健康辅导等。实习期间为一个月,学生要做好实习笔记、备课笔记以及实习总结等。特别是将来从事教职工作的学生,没有教育实习就不能取得资格证书。其他专业的教育学习也可根据专业特点来进行,属于专业教育学习,实际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实习活动也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特别是对要取得教师资格的各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是必修的课程。早稻田大学对学生实习地点没有严格的统一规定,学生可回到自己家乡的中学或高中任职,一般是在三年级以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2.企业实习。创价大学共通科目运营中心规定从2006年起,增加企业实习的科目,一年级学生学习企业实-习的相关课程,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必须进行10天—14天的企业实习,与课程一起记入2个学分。企业实习与教育实习一样,在课程后期予以认定。
通过与相关课程有关联的实习课程的开设和实践,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自身的认识,对确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其他方式
日本高校除了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外,还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和课外活动等形式补充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1.专业课的渗透。文部省在《关于新时代教养教育的方针》中指出,“新的教养教育的建构,必须给予对应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的激烈变化而需要的综合知识。各个大学不是按照理科、文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传统的学科划分进行知识传播型的教育,专业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入门教育。超越专业的划分获得共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等的知识技法和对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现实的正确的理解力的涵养,是新时代教养教育制度设计所极力追求的”。因此,要求日本各高校通过专业教育、各教科教育来灌输教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也是日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的影响。课外活动,诸如俱乐部活动、社会调查、假期旅游、海外见学等形式,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效补充。《关于新时代教养教育的方针》指出,“教养教育不只是在大学的课程中就能完成的。对这个时代的青年,可以通过学院活动和俱乐部活动等磨练协调性和领导力的资质,通过媒体和信息的正确使用来加强对现实的理解力。通过国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实习制度等的职业体验,还可通过留学和长期旅行,培养自己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等教养也是重要的”。为此,各大学不仅在小组讨论课程中加入游学、考察、调查教育的环节,而且还在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门课程中增加实习、实践的环节和过程,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是有效的补益。另外,近年来日本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交流,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和措施。
注释:
①②[日]文部省:《关于新时代教养教育的方针》,2002年2月。
③参见:mizushima-s.pos.to/introduction/index.html.
④参见:www.j.u-tokyo.ac.jp/~blc/openstminarhistory.html.
⑤参见:www.waseda.jp/event-log06.html.
⑥参见:www.ee.t.u-tokyo.ac.jp/~eejim/kyoiku-jjssyu.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