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主导产业研究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宁波主导产业研究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宁波主导产业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波论文,主导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文章从主导产业的界定着手,分析了宁波工业部门的现状构成特点,根据目标与需求规划主导产业,提出主导产业发展与步局思路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支持的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规划选择

A STUDY OF THE LEADING INDUSTRIES OF NINGBO

Liu Jianchu Xie Youcai

Abstract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leadingindustries,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s branches of industry.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arranging

leadingindustries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purposes and condition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viewpoints on developing

andprogramming the leading industries,and relevant proposals inpolicies,strategies and other supports as well.

Key words leading industries layout choices

一、引言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实践证明它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其选择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决定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从产业功能分类来看,有人“将区域经济的全部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1] 在产业经济分析中时常有人把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两个概念混淆起来,甚至有人把基础产业也并入主导产业范畴,这是不正确的。主导产业是指产业发展中处于科技领先地位的产业,它代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如果进一步分析,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又有发展程度的差别。支柱产业是构成产业体系的主体部分,它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份额较大,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主导产业则是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期形态,它因为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而可能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而基础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指经济社会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建筑材料、钢材等)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和城市给排水、供气、供电等公共设施。广义的基础产业,除了上述基础工业之外,还包括一些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部门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有时还特别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因此,正确规划宁波跨世纪之交的主导产业,确定发展模式,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宁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迫切问题。

二、宁波产业变动的回顾

国外研究产业结构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研究主导产业时都认为一国或区域经济成长过程中,产业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主导产业部门序列变化,换句话说,应从工业化规律所决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出发,才能较好地预见和把握宁波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

宁波的民族工业早在20世纪30年代,市区已拥有工厂158家, 但因连年战争的破坏,解放时全部工业产值10115万元(按80 年不变价格计算),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3.8%,是一个明显不发达的农业区。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处于战略前方的特殊原因,在较长一段时期宁波的工业发展落后于全国。1978年工业产值229982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占社会总产值309348万元的59.06%,低于全国61.89%近3个百分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 年宁波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和经济改革试点城市,1987年列为计划单列城市以来,登上全国十大工业总产值超双百亿的工业明星城市,1990年是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之一。1994年工业增加值达106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3.4%。但目前宁波产业结构仍以“轻小集”为主,离工业化社会中的产业要求相差甚远。具有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几乎没有,能带动经济超常规成长的产业不成气候,可以说许多产业与国际上大产业集团相比,仅是散兵游勇。

反映在宁波工业部门的构成变动,大体上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构成工业前10位主要部门是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造业、食品工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造业、金属矿物制品业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构成工业前10位主要部门是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机构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其特点:

1、前10位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大体占工业总产值3/4, 主要行业是轻纺、机械,其次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塑料制品。轻纺与机械工业之比,由88年的31.7∶32.8至94年为34.3∶30.8。说明轻纺工业发展较快。

2、轻纺工业的比重,由88年的31.7%至93年34.3%,5年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占78.3%。表明其地位十分重要。

3、重化工(包括机械、化工、冶金)产值比重由88年的45.4 %至94年为45.9%,提高了半个百分点,说明重化工在宁波工业化过程中发展相对缓慢。

此外,电力、建材等工业也有相当基础。

上述工业发展中的变动,从工业化发展进程看,宁波霍夫曼比例显示工业化阶段演进,与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首先以重工业开始不同,是较符合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标的。宁波工业化已走完霍夫曼以消费品为主的第一阶段,工业化水平80年代中期以后略高于浙江水平,至80年代末期差距拉大。目前与消费资料工业相比生产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消费工业的规模显然还比资本工业的规模大得多。80年代后期,尽管资本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工业基础较差,原材料工业发展滞后,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壮大使霍夫曼系数时有起伏,因此我们认为本区的工业化进程仍处于霍夫曼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后期。

再就国际产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看,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早期工业化阶段”,从传统产业为中心发展到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为中心;二是“重化学工业化”阶段,产业以轻纺工业为中心,发展到以重化工为中心、电力、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资金密集产业开始起主导作用;三是“高加工度化”阶段,产业转换以机械、电子工业等加工工业为中心;四是“技术知识密集的阶段”,产业在高加工度化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新兴高技术迅速发展,开始取代传统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按上述理论并考虑宁波在华东或长江三角洲区域分工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制约因素,特别是科技综合力低下,我们认为宁波工业化处于“重化学工业化”阶段的后期。

这样,弄清楚宁波工业化目前所处阶段,和将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就可以作为选择世纪之交宁波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还须指出,宁波特殊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缘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业布局缺乏严格科学规划,“仙女撒花”,离散程度高。因此,加快增长极尤其是中心城市增长极也是宁波当前工业化中值得重视研究的课题。

三、从目标与需求规划主导产业

(一)规划主导产业的原则与选择方法

1.规划主导产业的原则。

首先,规划基准(依据)与约束条件相结合。一般而言,主导产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主导产业在一国或区域工业化过程中具有能够通过产业之间的联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第二,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性转变。第三,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所谓主导产业的规划基准,即应依据主导产业特征。但由于规划主导产业和确定主导产业规划基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划主导产业不仅要依据规划主导产业的规划基准,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主导产业成长中的约束条件,诸如产业现状、资金条件、技术进步、贸易结构等。对宁波而言,规划主导产业应考虑如下因素制约:

一是国民素质。宁波最大劣势是人才资源不足,国民素质水平不高,导致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低下。这就会阻碍主导产业成长。另一方面对主导产业关联带动信号反应迟纯。

二是结构失衡。宁波在经济发展中,不同时期存在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目前表现为①基础工业滞后,产业内部“断裂”和“封闭”并存。②产业素质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较明显地反映在机械工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③工业布局集中度偏低,基尼系数不到0.5。

三是资金。由于宁波基础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其它部门提供资金积累和技术装备,从而占用了大量资金,这样能够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资金是有限的。

其次,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实证研究表明,早期发达国家发展主导产业主要受需求导向的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受目标导向的作用。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指导,通常靠市场和自我调节完成。只要市场上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某种产业产品需求,该产业是不会停止自我发展的。而发展目标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则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行政干预来实现的。由于我国统一的市场机制在形成中,宁波作为全国的一个城市经济区其区域市场调控能力有限,因此在规划主导产业时不仅要考虑到发展目标,还要考虑到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需求。特别是在宁波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种强烈的超赶意识驱动下,而面临的区域市场不是那么健全的情况下,在规划主导产业时不能过分热心未来的主导产业,而忽略对现有需求的制约和它们能提供的巨大经济利益。这就要求在改革发展中规划主导产业时,要把需求和目标结合起来。

第三,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发挥宁波港口城市优势,主导产业要选择对实现目标作出最大贡献的产业比较优势部门。也就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阶段,选择比较优势较强的产业部门。这就既要考虑宁波的生产要素禀赋,又要考虑技术进步和工业的演进阶段富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第四,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相结合。非均衡增长是指宁波经济快速增长时,为实现下一轮经济目标,要在一段时间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扶持和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重化工产业发展。协调发展是按照消费和需求协调地发展辅助产业和自给性部门。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原则,要求在规划主导产业时根据不同时期分阶段采取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方针。主导产业的非均衡增长要掌握以不影响其它产业发展为适度。

2、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现在研究方法主要有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和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等。虽有缺陷和不足,但它们在理论逻辑上是能成立的。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它们分别是从社会需求和社会供给角度来确定选择基准的。考虑到数量分析的特点和数据获取难易程度,这里我们主要运用关联分析方法。产业关联的概念是针对产业之间通过投入产出而建立起来的相互关联性而提出的。一个产业部门与消耗该部投入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叫做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反之,一个产业部门与投入到该部门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 叫做前向联系(forwardlinkage)。在投入产出表中,后向联系是指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 而前向联系则是指表中直接分配系数。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经济学界提出了影响力系数与感应系数的概念,并被各国经济学家所接受,用于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影响力系数与后向联系相关,感应度系数与前向联系密切相关。

此外,根据“地区比较优势动态变动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2] 研究,考虑了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以及发展中的宁波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职能和战略地位。

(二)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主导产业选择

1.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宁波工业的城乡结构中,乡镇工业居重要地位。工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因较长时期以来,宁波轻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使本来基础薄弱的基础工业因轻加工的超速发展而显滞后,从而严重制约宁波国民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与主导产业成长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基础工业滞后。因此,按照规划主导产业必须以主导产业特征为依据建立规划基准,以宁波区域经济条件为依据建立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形成的边界内,根据规划基准来规划主导产业的思路进行。具体讲,在约束条件下,规划主导产业成长要分阶段集中力量协调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由此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突出重点,双线协调模式”。

突出重点,就是在明确约束条件和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前提下,为解决结构失衡,改善投资环境作为近期产业政策的重点,强化基础工业,缓解原材料、能源“瓶颈”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制约,通过缓解结构矛盾,推进重工化,为下一轮主导产业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强化基础产业的同时,要重点利用现实主导产业,加快优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这里,强调利用现实主导产业纺织和轻工业,是因为这些产业一般是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些产业一方面已经占有一定市场,有的是国内名牌产品;另一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关联扩散效应较强,支撑着国民经济总水平的增长,并在出口创汇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如1992年销售1000万美元以上的16种商品中,有10种是纺织品和轻工业产品,占总销售额的43.6%。

实施“突出重点,双线协调模式”是从区域实际出发,以协调为指导思想,即在强化基础工业的同时,也强调重视现实支柱产业和加速优化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彼此不可取代。根据新兴产业“百亿工程”的调研,其中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有普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仪器、仪表和精细化工。属于高科技产业的有新材料和计算机产业。在2000年前,新兴产业的产值大体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6。由此可见,近期加快基础工业发展是必要的,中长期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对推进工业化和结构高度化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2.主导产业的选择。

首先,运用关联度分析。根据1990—1994年《宁波市统计年鉴》和《宁波投入产出表》(92)中的有关数据计算,我们取得了该年度宁波产业关联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宁波感应系数大于1 的部门有:金属冶练及压延加工、化学工业、纺织业、炼焦煤气及煤制品、机械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 的部门有: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缝纫及皮革制品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它工业、机械设备修理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俱制造业、机械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简而言之,宁波现阶段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机械工业(包括修理业、电力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其次,从全国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来看。认为在重工化阶段享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金属采矿、非金属采矿、食品、纺织、木材家俱、造纸文教、炼焦煤气和建材加工。高加工化阶段享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食品、化学工业、金属冶炼、机械工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通讯和仪器仪表。由于宁波处工业化的重工化阶段的后期,因此既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中选择近中期享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更要考虑中长期享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第三,从宁波主要出口产品的行业看,目前仍以轻纺为主,其次是金属制品、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此外电气机械、普通机械及化学工业也占有一定份额。宁波外贸在带动宁波经济增长占较重要的地位,也要求在未来外贸产品结构中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提高比重,也相应地要安排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选择相应的主导产业,以支撑外贸带动宁波经济的增长。

第四,借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新兴产业“百亿工程”、化工、机械电子、纺织、冶金等行业规划和研究成果。

综合上述,世纪之交,宁波工业化阶段将由重工化阶段向结构高度化转换,其主导产业拟为:2000年前为机械电子工业、化学工业,2000年后为机械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及高科技产业。

四、主导产业发展与布局思路

(一)主导产业发展思路

1、化学工业。

始于1957年,现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部门。化肥农药是宁波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柱之一,但基本有机材料短缺制约了整个化工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创造条件发展石油化工是宁波市长期的战略目标。今后应以发展基本化工原料、轻纺原料为重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同时要依托港口,发挥现有化工基础,利用靠近上海等化工产品的消费区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配套及深加工系列化产品,不失时机地使宁波化工发展战略实现重大转变,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作为重点,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带动轻纺工业的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化工产业。

“九五”期间要重点建设镇海炼化公司炼油工程,协和30万吨/年乙烯工程,50万吨涤纶原料工程以及丙烯腈和ABS等项目。 精细化工要依托几大石化工程,大力发展农药、涂料、染料和各种化学助剂、添加剂及电子化学等产品为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行业内部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结构的合理化,形成一至几个跨国企业集团公司,强化石油化工在宁波和华东的战略地位。

2.机械电子工业。

它是国民经济装备部门,是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供设备的部门。机械工业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对其它工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机械产品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率高。市场前景广泛,服务领域广泛,对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开拓国际市场,有重大的保障作用。目前,宁波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产业,但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带动性强的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低,处于滞后状态。机械工业作为竞争性产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使机械工业的战略地位更重要。同时,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将给宁波机械工业带来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急需和机械工业振兴战略:宁波重要的基础机械、重要基础零部件和重大技术成套设备作为发展重点;主导产品以交通机械为主,主攻汽车、摩托车和修造船;要以产业政策为依据,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港口优势,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一批小型巨人,争取21世纪初重点产品有突破性的大发展。

当今世界已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一场信息革命引发的经济大战即将到来。因此各国都以电子工业作为战略决策、形成国家意志、以求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电子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乡镇电子工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宁波市电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资企业近几年似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初步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问题是行业管理薄弱,规模小而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和产品门类窄。电子工业在面临国内外市场挑战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双重压力下,要抓住机遇,追踪国内外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引进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一批拳头产品,扶植一批销售上规模,元器件产品上规模、投资产品上水平,消费类产品创名牌。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和通讯、计算机及配套产品。此外,要稳定发展音响、视象、电子玩具和家用电子产品,以及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新一代产品和技术服务业。

3.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它泛指二战以来建立在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基础上的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先进技术。高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也有个大致相似的概念,即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三大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当今科技发展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高技术产业占据着世界竞争的制高点。现在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为自己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制定了发展战略与政策,这是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我国的国策,也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经济实力所必须。为了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进程,国家相继制定与实施了“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 攀登计划等一系列促高技术项目计划。目前,从沿海到内地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形势逼人。对地处沿海的宁波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宁波能否在国内外有利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和对策,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技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能否到下世纪初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并成功地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宁波产业结构高度化,将是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应该指出,立足宁波,放眼国际市场,应加快发展海洋科技产业步伐。“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世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宁波拥有广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建设“海上宁波”,努力实施“4158”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对宁波经济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宁波海洋开发的总体思路应是采用高新技术,建立一批海洋科技产业,促进海洋科技经济一体化,提高产业化程度和经济效益。海洋科技产业最主要是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和装备,完善港口管理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海洋农牧场基地、化工和其它海洋工业基地。“九五”期间要重点建设镇海炼化公司炼油工程,协和30万吨/年乙烯工程,50万吨涤纶原料工程以及丙烯腈和ABS等项目。 精细化工要依托几大石化工程,大力发展农药、涂料、染料和各种化学助剂、添加剂及电子化学等产品为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行业内部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结构的合理化,形成1 至几个跨国企业集团公司,强化石油化工在宁波和华东的战略地位。

与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还值得注意两点。一是基础产业。80年代由于部门利益的差别导向所引起的地区结构趋同,主要发展价高利大的加工业部门。随着价格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以及加工业的迅速扩张至80年代末各工业部门的收益逐步趋向均等,也就是部门利益平均化趋势使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利益开始减弱。我国国民经济和加工业持续十多年的增长,使消费品市场继续扩张的潜力缩小。需求结构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出现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增长将是在较高的速度的前提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投资需求扩张使目前已经存在的能源,基础原材料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反映在对外贸易上,重工业门类中,原料工业的进口依存度远高于加工工业。投资需求的扩张无疑对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产生强大的拉力,但由于此类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在地域布局上不大可能会出现80年代消费品生产“遍地开花”的局面。投资需求拉动的生产资料门类或者具有明显区位指向资源开发与利用型的上中游的钢铁、有色、基本化工、材料等,与消费工业相比,投资需求所拉动部门的区位选择受资源与生产要素供给制约程度和影响程度要大得多。因此,尽管各地区都有面临投资需求的拉力,但因资源条件与生产要素供给能力的差异,各地趋向于选择那些有优势的部门作为发展重点。由此,发挥宁波依托深水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基础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争取及早建设成北仑钢铁、大型修造船业等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轻纺工业,宁波纺织工业历史悠久,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一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优化结构延长产业链,即随石油化工的发展解决原料严重不足问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高科技的应用、高附加值产品的问世和纺织新领域的拓展为世界纺织工业再一次注入了活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不断涌现,不仅使发达国家纺织工业在高起点上有了大的复苏,而且产品的应用范围已渗透和扩散到了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冶金、化工、医疗卫生、现代通讯、海洋、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这些新兴的纺织工业领域,特别是在满足文化生活需要,以及为其它工业服务和社会需求方面,发达国家实质上已步入了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并开始成长。因此,要使宁波的纺织工业真正能成为与沿海纺织工业基地并驾齐驱的一个全新的纺织工业出口基地,应在优化结构中投入高科技应用,以服装为“龙头产业”优化存量,提高附加值,支持宁波重化工顺利发展。

轻工业要以加工精度高、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商品和优质名牌产品为重点,发展新型食品、高档纸制品、新型玻璃制品、多功能家用电器、塑料包装、装饰材料等。需要指出,直至目前为主,无论是经济上处于发展中国家或经济发达国家吃的支出仍然据首要地位,因而作为食物原料进行加工的食品工业势必在各国国民经济中也居于重要地位。尽管近几年来宁波食品工业地位下降,但根据海洋资源优势,开发海上宁波;利用区位优势,面向上海这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服务,我们认为应该增加食品工业科技投入,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二)主导产业布局空间结构思路

工业布局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工业经济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城镇是各种工业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结合点,是地域空间组织的中心。但城镇的发展依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发展。其中,工业和服务是影响城镇发展的主体,它们的分布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城镇体系的特征。因此,尽管工业布局空间结构的核心是城镇体系,但是工业布局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研究出发点首先应该是对城镇体系发展影响较大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而判断区域工业布局空间结构规律。所以,工业布局区域结构的分析是以产业结构为基础,从工业化阶段上来分析工业布局空间结构的演变。

由于宁波目前处于重工化前期。这个阶段宁波区域已经跨过了前期轻工化,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已占主导地位。而第二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与深水大港的开发又必然推动服务行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这样,使整个区域的投资环境已大有改观,并加快了中心城市发展的波及效应,促进次级中心的兴起和成长。并随经济的增长,在基础设施较发达的杭甬、国道干线出现了许多重点镇、集镇多极核结构组成的极轴。这就是说,处重工化阶段的宁波工业布局空间结构以点轴为特征。世纪之交主导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基本思路,主要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分层次布局主导产业,实行生产力合理布局。

宁波城市经济区是由中心城市宁波及其毗邻地区组合而成的,客观上存在着宁波中心城市与腹地组合的地域空间,即通过公路、铁路、水运相联接和吸引的经济区域,传统的腹地是宁绍平原。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则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基础。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生产协作,物资交流,经济、技术、信息等多种途径的联系,促使区域内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中心城市、副中心、次中心重点镇、集镇之间有机结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多层次的生产力圈。第一层次是中心城市,宁波市的生产布局应侧重于影响整个经济区结构高度化、关键性的主导部门,高技术产业、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使宁波市真正成为区域生产(经济)活动的中心,浙东经济中心,华东的重化工基地和贸易港口城市。第二层次是余姚、浒山副中心(中等城市)和大桥、宁海城关、丹城等次中心(县级市),其工业布局应根据各自优势,各自集中发展—至几个主导工业部门,如余姚的化工塑料、浒山的机械电子、日用化工和医药工业;奉化轻纺工业等。第三层次是重点镇和条件较好的集镇。这个层次按照城乡结合,垂直联合,按产品,分行业组织企业集团公司。这三个层次联合,构成宁波区域工业布局空间结构以宁波为中心的网络。这就为对外开放,吸引外来投资提供科学和宏伟的建设蓝图。

2.依托宁波大学技术城,拓建宁波高新技术园区带动宁波高科技产业发展。

1985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遵照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因地制宜地创建了各种“科技工业园”。到92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达52个。这些开发区“筑巢引风”,以其优惠的政策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吸引了许多优秀科技项目、人才和企业“进区”、“落户”。现在它们都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苏锡常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连结成带,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但宁波市由于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围小,加之开发模式缺乏特色,而未能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时至今日使宁波成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是唯一没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城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宁波市高新技术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依托宁波大学科技城在甬江新区拓建《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在镇海、北仑大力发展石化、钢铁、基础原材料、修造船等大型临海工业,构成宁波经济腾飞的两翼。

五、政策与措施支持的建议

在宁波面向21世纪,逐步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时期,宁波的产业政策制定要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城市现代化。其建议如下:

1.倾斜政策。

政策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另一个是区域的政策。区域的政策支持,首先是以保护和扶植区域支柱产业和幼弱产业方面着手,规划出培植主导产业的方法、步骤,明确今后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其次对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建立专项的发展基金、投资资金,并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以扩大外资规模。再次,对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关税政策、科研开发政策、竞争保护政策等方面,拟定鼓励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

宁波高科技产业目前明显滞后,是成长中的幼弱产业。为了促进宁波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牢牢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一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资、高难度、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等客观属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研究开发者都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和拼搏精神。要创造和培养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舒适和高技术基础,以吸引高科技人才,这就要依托宁波大学科技城拓建甬江高技术工业园区。至于发展重点和发展模式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要在高技术产业政策上实行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政策,提倡科工贸结合,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宁波产业结构高度化。第三,积极开展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宁波目前环境相对闭塞,高科技人才短缺,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高技术及产业,的确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下,要加强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及时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从而能有效地节约投资、培养人才,提高水平,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2.产业组织上实行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政策。

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具有紧密相关、产权关系明晰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实业公司,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跨国经营国际化的需要。为改变目前宁波“轻、小、集、散(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和专业化程度低的状况,今后要在深化改革,逐步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资产为纽带,通过组建各种专业和跨行业乃至跨地区的企业集团或实业公司(乡镇企业又称龙虎工程),推进宁波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向规模化、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3.强化人材培养和引进。

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宁波科技活动人员极度低下,已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工业主体素质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因此,强化科技活动投入已是摆在面前必须认真解决的迫切问题。既要抓紧培养,实施“培养百个跨世纪科技骨干人才工程”,更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技术,吸引留学人员来甬工作。

4.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中心城市宏观调控双重作用,促进主导产业成长和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主导产业成长中的基础作用,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区域市场)新机制的客观需要。但必须指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主导产业发展中矛盾十分复杂,特别象宁波这样的计划单列、开放发展中的城市,因区域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本身的发展,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引导。因此,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心城市调控体系,发展政府在总量平衡和调整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调控作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发挥中心城市的调控作用并不矛盾。在企业的经营、产品销售、资源配置等方面,有赖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中心城市政府部门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企业行为,纠正市场中的矛盾,把握经济包括主导产业在内的总体走势。这样,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时,要有战略性、科学性,符合工业化的基本规律。从而更有利市场基础调节,有利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建成现代的国际港口城市。

收稿日期:1996年3月12日

注释:

[1]陈栋生《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页。

[2]韦伟、郭万清《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13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宁波主导产业研究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