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是提高其第三产业比重吗?基于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特征的分析_海洋经济论文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是提高其第三产业比重吗?——基于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特点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海洋论文,比重论文,产业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陆续获批而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以此为契机进入了新的阶段。海洋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海洋产业的发展,而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则是海洋产业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动力。

对于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来说,张红智、张静(2005)认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目标是形成“三、二、一”为序的产业结构;张静、韩立民(2006)认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首先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然后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变性特征;孙瑛等(2008)提出我国三次海洋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而且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并且举例说明美国的海洋产业结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为2.0∶29.2∶68.8;赵珍(2008)认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演变首先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然后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演化过程;于海楠等(2009)运用“三轴图”法对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海洋产业结构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最终由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三、二、一”结构顺序的动态演化过程;翟仁祥、许祝华(2010)认为,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该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积极调整海洋第二产业,稳定提高海洋第一产业,加速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目前在关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上大都遵循了传统上的优化标准,也就是认为应该形成以“三、二、一”为序的产业结构为目标。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其陆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大都遵循了较为一致的规律,也就是形成“三、二、一”为序的产业结构,由此是否可以将其作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应遵循的“标尺”,或者说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是否具有不同于陆域产业的独特之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陆域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启示

从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来看,陆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以概括为内生推动型模式,其形成动力主要来源于一国国内收入变动、需求扩张和技术进步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最早由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并由克拉克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钱纳里等的标准结构理论等;另一类可以概括为外生拉动型模式,其形成动力来源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代表性的成果包括:赤松要提出的雁型模式,筱原三代平提出的动态比较成本说以及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

贯穿上述两种产业结构形成模式的主线实质是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实现过程①,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产业结构类型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在内生推动型模式中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迁,一般规律就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而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逐渐提高,最终目标是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这一演进过程实质上经历了工业化的早期、中期和后期;而在外生拉动型模式中,则是直接通过分析一个国家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中的制造业在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作用下的发展过程来分析其产业结构的演进,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实现过程。根据工业化为主线的产业结构形成规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自然就成为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

基于上述分析,相对于陆域产业结构,对于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而言,也必须首先确定其产业结构的形成主线,而这一点则与海洋产业的资源性有关。可以说,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之上的,没有海洋资源,也就不会有海洋产业。因此,海洋产业是人类依赖或依托海洋资源发展起来的,由此,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主线自然应该是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为基础,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同阶段,其所对应的产业结构类型是不同的,这一点对于正确认识海洋产业的优化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三、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与优化标准

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实质是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所伴随的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量的比例关系及质的联系的变化。也就是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海洋产业系统,其主体要素是各海洋产业部门;以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线而形成海洋产业结构,这不同于陆域产业结构的形成,由此而相伴随的优化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一)分析框架

贯穿陆域产业结构形成主线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工业化实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模式:在内生推动型模式中,着重指出了收入变化、消费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于产业结构形成的影响;而在外生拉动的分析中,则着重分析了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对于母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形成的影响。毫无疑问,上述因素也构成了以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线的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动力。另一方面,由于陆域产业和海洋产业之间存在着互补、共存和竞争等关系,而且陆域产业内各产业的发展都相对比较成熟,产业体系也相对完善,因此陆域产业的存在也会对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构建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特点的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分析框架

在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海洋产业结构形成过程中,本文既考虑了影响其形成的一般因素,又考虑了影响其形成的特殊因素。具体而言,与前文产业结构形成模式中的分析相对应,一般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进步、收入变化和消费需求、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特殊因素包括:海洋产业的资源性特点以及“产业压抑”现象③。

按照海洋资源的属性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封志明,2007)。相比陆域产业,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更多的体现了对上述各种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各产业量的比例关系和质的联系,各个海洋产业的形成及发展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海洋资源是海洋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载体。这一点和陆域产业存在着差异:陆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有的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而有的则与资源并无关系。

(二)海洋产业结构形成中的“产业压抑”现象

在上述分析框架中,特别指出了陆域产业对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影响。对于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的关系,目前的研究普遍倾向于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更多的强调了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间的互动性(王海英、栾维新,2002;董晓菲等,2009),这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在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中,陆域产业也会对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碍,本文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产业压抑”:也就是说,相比海洋产业,由于陆域产业的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因此在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海洋产业结构形成过程中,很多产业根本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产生,这就很难像陆域产业一样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1.基于种群竞争模型的陆域产业对海洋产业的影响

以上述方程为基础,进一步考虑陆域产业和海洋产业之间的竞争,采用Lotka-Voterra的生物竞争模型描述两者企业数目的变化④:

参考这一模型的思想,假设将陆域产业和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要素分为共有要素和特殊要素,共有要素对两者的发展都需要,而特殊要素仅为其一所需要。对共有要素的争夺会使得陆域或海洋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陆域产业既有的优势地位无疑增强了其主动性。鉴于这一现实,对于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在资本与劳动力等共有要素的争夺过程中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其结果就是某些海洋产业根本不可能产生,也就是最终所实现的稳定点会趋向于第①种情况。

2.产业压抑对海洋产业结构形成路径的影响

产业压抑现象的存在对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可以说是利弊共存,其最终作用的发挥则取决于两者的综合。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图2进行分析。

图2 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路径

在图2的第Ⅰ子图中,相比于海洋产业A而言,陆域产业B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产业压抑现象的存在会使得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两条不同的路径:路径1和路径2。具体分析如下:

假如产业压抑影响到的是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直接有关的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是沿着路径1,最终形成图2的第Ⅱ子图:海洋产业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或者其一或者同时都会萎缩,而这都会影响到海洋产业结构的性成,进而对海洋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陆域产业在这一过程中则得到扩张,从而挤压了海洋产业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就必须降低陆域产业对海洋产业的影响系数,即减少⑤。基于目前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势力”对比,仅仅依靠海洋产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这一转变,因此在产业政策方面就需要向海洋产业倾斜。具体来说,必须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海洋产业的发展加以扶持,以使得海洋产业发展中所必需的产业得以形成,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假如产业压抑影响到的是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间接相关的产业(如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是沿着路径2,最终形成图2的第Ⅲ子图:在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过程中,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都得到了扩张,海洋产业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也得到了优化,进而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原因分析如下:

根据作用及性质的不同,第三产业(服务业)内部可以再细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作为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要特点的海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其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两者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但是就实际中的海洋产业结构形成而言,与其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未必会全部产生,原因就是陆域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完成部分或全部功能⑥。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压抑”现象的存在无论对于陆域还是海洋产业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陆域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来说,海洋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斯密的分工理论,市场需求的扩大可以带来分工的深化,从而可以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更加细分,提高服务水平。对于海洋产业来说,则可以利用既有的高水平生产性服务来促进海洋第二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也就是说,由于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主线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来说,完全可以把相关产业“外包”给陆域产业来完成,自身则专注于“主业”。这种情况下的“产业压抑”无疑是加快了其海洋资源的产业化进程,从而实现了对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三)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

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排序,产业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金字塔形、橄榄形、哑铃形和倒金字塔形四大类(简新华,2009)。

图3 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产业结构类型

注:数字1、2、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各次产业在图形中所占面积的大小,表示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的多少。

由于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状况、发展程度有差别,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产业结构的状况会不相同,而且也会不断发生变动,也就必然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产业结构(简新华,2009)。在这一意义上,对于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来说,不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所决定的产业结构类型也是不同的。

具体来说,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资源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从而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产业,而这也就同时影响到了其产业结构的类型。同时也必须看到,海洋产业是典型的资源性产业,而一般来说资源性产业大都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性的特点,海洋产业同样也不例外,而这就决定了海洋第二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相反,如果抛开这一现实,一味地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数量的比例关系上考虑其产业结构优化,把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三、二、一”为序)奉为圭臬,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压抑”现象的存在,某些产业也根本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形成,否则就会形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因此,本文认为:若仅仅参考以工业化为主线的陆域产业结构形成规律,去追求“三、二、一”的海洋产业结构,则有可能误导海洋产业的发展。由于海洋产业的资源性特点以及相伴随的“产业压抑”现象的存在,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对于海洋产业来说未必是最优选择,而橄榄形产业结构则更具有可取性,也就是突出第二产业的地位。

(四)简要总结

海洋资源是海洋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载体,以此为基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并特别提出了海洋产业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产业压抑”现象。具体来说,由于海洋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以及“产业压抑”现象的存在,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进程中,“三、二、一”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未必是其最终目标,必须强调第二产业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橄榄形的产业结构。对于陆地产业而言,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或后期会逐渐形成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而对于海洋产业而言,由于其资源特性以及“产业压抑”现象,橄榄形产业结构或许是其最优选择;即使最终能够演变成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其橄榄形产业结构的存在时间相比陆域产业也要长很多⑦。

因此,从前文的理论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机械的把陆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照搬到海洋产业中未必会促进其发展,有时反而会使其发展走入误区;另一方面,照搬使用这也会误导海洋产业政策的制定,从而发挥不了其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不利于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这是尤其应该注意的。

四、对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在理论分析部分中,主要是通过一个分析框架探讨了海洋产业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以及其不同于陆域产业的特点,并提出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本部分则主要是以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相关结论为基础,探讨其对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有关启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中,按照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划分为两类:

(1)海洋产业。海洋产业包括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①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

②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察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等,是海洋经济支持层。

(2)海洋相关产业。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及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是海洋经济外围层。

根据上述海洋产业分类,在《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我国的海洋三次产业划分是⑧:

海洋第一产业:是指海洋渔业中的海洋水产品、海洋渔业服务业,以及海洋相关产业中属于第一产业范畴的部门。

海洋第二产业:是指海洋渔业中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以及海洋相关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范畴的部门。

海洋第三产业:是指除海洋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以及海洋相关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的部门。

根据上面的分类标准,可以计算出中国的海洋产业结构(见表1)。

根据表1,可以绘制出2001~2009年海洋各产业的比例关系(见图4)。

表1和图4可以看出,从2001~2009年海洋第三产业都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居于首位,但并不是非常明显。海洋第一产业则在10%以下,并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统计结果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及海洋相关产业(也就是海洋经济的支持层和外围层)包括了进来,势必会影响到对于海洋经济核心层中各产业数量关系的认识。为此,通过剔除掉海洋经济的支持层和外围层而只保留核心层,则得到主要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见表2)。

根据表2,可以绘制出2001~2009年主要海洋产业各产业的比例关系(见图5)。

从表2和图5则可以看出,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滨海旅游业这四种产业发展最为迅速,而其他产业则相对较慢,尤其是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发展得最慢。从主要海洋产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来看,第一产业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第二产业则保持在20%以下,而第二三产业则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主要海洋产业构成了海洋经济的核心层,其存在是海洋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其内部结构也自然会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但就目前的结构而言,海洋渔业资源和空间资源虽已得到相对比较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而其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相对滞后⑨。

所以,对于中国的海洋经济而言,尽管在主要海洋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似乎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从长远来看,如果将其作为标准却不利于海洋产业的发展。正如理论分析中所分析的,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主线是以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基础的,如果仅有少部分资源得到了深度开发与利用,而其他资源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此时所形成的“三、二、一”为序的产业结构就很难说是结构形成中的优化。相反,如果各种海洋资源都得到了深度的开发与利用,即使是橄榄形的产业结构,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而言也是有利的。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深化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

五、结论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了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与陆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不能仅仅从比例关系上提高海洋第三产业比重,而要以海洋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为标准,并结合中国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而言,与陆域产业不同,海洋产业结构的形成主线是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这一过程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及各产业的内部联系会发生改变,海洋产业结构也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中。

由于和陆域产业结构形成主线的差异,相关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自然也就不能照搬到海洋产业发展中。因此,对于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来说,不能机械地将“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类型作为目标,而必须遵循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海洋产业结构变动规律,采用合适的海洋产业发展对策。

注释:

① 这正类似于郭克莎(2000)所指出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② 此处假定X与Y之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③ 对于“产业压抑”现象后文会有具体分析。

④ 此处分析参考了秦学志(2003)。

⑤ 参见前文模型。

⑥ 根据我国对服务业的划分,其中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等部门。

⑦ 当然,此处并不排除在某一时期海洋第三产业在比例上超过第二产业,但这往往是产业结构的“形式”高度化,原因是第三产业中的某些产业(如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但海洋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⑧ 在《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有海洋生产总值和增加值两个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产业和相关产业增加值之和。

⑨ 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的产业主要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

标签:;  ;  ;  ;  ;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是提高其第三产业比重吗?基于海洋产业结构形成特征的分析_海洋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