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效益审计初探_计划管理论文

管理效益审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管理效益审计定义

管理效益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新型审计,它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心任务是审查企业的管理信息,并以企业的管理活动为审核、评价对象,包括管理职能效益审计和管理部门效益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促使企业从系统的、整体的高度,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以及科学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意义

1、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跨越财务会计向其他经营管理领域进军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使其健全完善,起到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第二阶段是直接涉及经营管理效益,即针对管理效益进行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管理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内部审计具有优势。内部审计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人员更加熟悉本系统、本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因而容易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提出建议;二是内部审计不从事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地位相对独立,有利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客观地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也较易被接受。

3、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企业国际化步伐的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企业国际高风险业务领域的进一步开展,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必须适应高风险业务的特点,适时开展风险评估、管理效益、内部控制等审计业务,防范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明确“管理+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认真履行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职能。

三、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

1、计划管理效益审计。计划管理效益审计是通过对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计划的审查分析,发现计划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找出改进计划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评价企业计划管理职能的发挥程度。主要内容:(1)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计。是否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战略发展目标是否科学和可行,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地区经济发展布局要求,是否符合本企业发展定位;战略发展目标是否按计划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2)短期计划审计。是否编制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编制依据是否充分;经营计划是否科学、可行,有无计划定得过高无法完成或定得过低影响效益的问题;经营计划是否严格执行,是否严格考核。

2、决策管理效益审计。决策管理效益审计主要是审查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效果,评价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益性。主要内容:是否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否遵守合理的决策原则,决策方法是否科学和恰当,决策结果是否正确以及重大决策事项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考虑了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后续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如:有无对外投资形成的损失、有无因担保负连带责任造成的损失、有无到期未收回或无法收回的出借资金、有无固定资产投资等未达到预期效果现象、有无股权转让或闲置资产处置价格明显偏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

3、控制管理效益审计。控制管理效益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审查评价,主要审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等情况,评价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主要内容:企业管理层是否重视、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建立风险数据库以及风险管理机制;业务处理程序设置及职责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无盲点、缺陷和断链;业务流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组织管理效益审计。组织管理效益审计是通过对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审查,评价管理绩效。(1)物资供应管理审计。一是物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采购部门分工是否能够起到相互牵制和监督的作用,所有的业务是否经过审批,采购业务的各项记录和原始凭证是否健全、完整。二是物资采购计划审计,主要内容:采购计划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是否与生产计划需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一致,采购计划需要量是否与生产规模相平衡,是否存在无计划采购、后补计划等程序倒置问题,采购是否及时,有无采购不及时影响生产的情况。三是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主要内容:有无所采购的物质、规格、数量不符合采购计划的情况,合同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价格明显偏高现象。四是物资采购量审计,主要内容:大宗物资采购量的计算是否准确,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经济订货量(简称EOQ),是指能够使全年订货成本之和与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值的每次采购的数量,计算公式:,式中:A代表全年材料需求量,P代表每次订货成本,C代表单位存货的全年平均储存成本;还可以采用平衡分析法,计算公式:预计采购量=生产需要量+计划期末预计存料量-计划期初存料量。五是采购方式审计,主要内容:有无未实行集中采购导致采购价格明显偏高现象,是否向生产企业直接采购、有无通过代理商采购价格明显偏高或供货不及时影响生产的现象,有无符合招标条件未招标情况,计算招标订货率、网上采购率、直接采购率等并评价采购效益。六是采购费用审计,主要内容:计算“采购费用率”,将实际的采购费用率与上期采购费用率、计划采购费用率、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变化趋势,找到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七是物资储备审计,主要内容:是否实行物资储备定额管理,最高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的制定是否先进合理,有无储备定额过低或过高影响生产或浪费资金的现象,制定最高储备定额可以采取供应期法,计算公式:最高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物资每天平均耗用量×(供应间隔天数+检验入库天数+使用前准备天数),保险储备定额=物资每天平均耗用量×保险天数;还可以采取经济订货量法和最高储备定额法,即最高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经济订货量。八是存货管理审计,主要内容:是否建立物资验收入库、发放、保管、盘点、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无利用存货调节利润的情况,对存货进行抽盘,有无账外存货、盘盈、盘亏、积压情况。(2)生产管理审计。一是生产运行管理审计,不同类型的企业生产特点不同,其生产运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审计内容也有所区别。二是质量管理审计,主要内容: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检测制度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有无因生产过程中质量把关不严,造成次品、废品率不正常情况并计算损失。三是安全环保管理审计,主要内容:安全环保资金投入是否到位,是否专款专用,是否能满足治理需要,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影响生产运行的安全环保因素,有无安全环保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情况。(3)销售管理审计。主要内容:企业是否对产品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是否以销定产,有无产销不对路导致大量产品积压并计算损失,是否严格执行产品销售定价程序,销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有无截留、转移、隐瞒收入及账外资金等问题。(4)财务管理审计。主要内容:是否实行预算管理,有无预算外资金,预算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现金及其他货币资金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筹资过少影响生产经营或筹资过多导致资金浪费而增加财务费用情况;是否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了合理的成本费用开支定额或标准,成本开支界限和开支范围划分是否清楚,对主要成本费用指标与企业历史水平、计划(考核)水平、同类型企业平均值或先进企业对标,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寻找缩小差距的途径;审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财务费用支出是否合理。(5)生产设备、设施等管理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否制定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规范,有无不按规范操作而导致重大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情况;是否建立生产设备、设施运行档案,有无未按规定进行检修或延期服役而引起事故发生的情况;生产设备、设施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有无利用率低和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

四、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方法

管理效益审计不仅要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而且还要根据实际创新审计方法。(1)价值量化法。可用来计算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由于某项决策得当而避免的损失等。(2)因果分析法与果因分析法。一般来说,在没有审计线索的情况下,更多地采用“因果分析法”;如果掌握了审计线索,可以考虑采用“果因分析法”。(3)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生产运行管理、存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多用此方法。(4)调查表法。是管理效益审计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设计调查表时应注意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和艺术性;调查表可以发给相关人员,也可以发给全体职工,填表人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填表时可以由审计人员现场填写,也可由被调查人填写。(5)流程图法。可用于反映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联系和管理工作程序,内部控制测试多用此方法。(6)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企业管理状况从而发现问题,访谈中要善于根据捕捉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思路,根据访谈内容确定审计重点,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7)经济技术指标对标。将企业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与国际国内同行业优秀企业进行对比和排序,对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直观、快速地反映企业管理水平。(8)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利用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面对审计客体提供的各种资料载体,进行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得出审计结论,揭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表1 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内容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

盈利能力状况指标总资产报酬率 销售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资产质量状况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

速动比率

债务风险状况指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已获利息倍数 带息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

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

发展能力状况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技术投入比率

五、建立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种:(1)定性评价标准,是指评价管理效益合理性的标准,一般包括国家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地方或主管部门发布的法规;其他规章制度。(2)定量评价标准。是指衡量企业管理效益高低优劣的标准,通常表现为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计划、预算、定额、合同;企业历史水平、行业水平、国际水平;理论依据(如对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进行审计时,可依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科学计算数据(如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的经济批量和最优合格率)。一般可以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指标的计算,从纵向和横向进行对标分析,来评价企业管理效益情况,找出差距,明确企业改进目标。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标签:;  ;  ;  ;  ;  ;  ;  ;  ;  ;  ;  

管理效益审计初探_计划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