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效融合”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把握。因此,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有序和有效,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关键词:实效融合 问题 归纳
“实效融合”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把握。因此,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有序和有效,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一、问题设计的“时机”
教师的提问应当把握一定的时机,从而让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让提问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增加了,大多数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新旧知识连接处的提问。新知识的学习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是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旧知识的提炼加工和迁移应用。学习新知识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巩固旧知识、探求新知识。如在学习《电解质的电离》时,做多种物质(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酒精、蔗糖的水溶液)导电性的演示实验:接通电源后,学生发现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灯泡明亮,其余灯泡不亮。设置问题:“金属铜能够导电,为什么?”学生很快答出:“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这时老师继续提问:“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这些溶液中有什么微粒使它们可以导电?”学生对金属导电的原因比较熟悉,但是电解质溶液导电是新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关联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的拓展和提升,吸引学生探求新知识。
2.思维受限制时的提问。高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存在一些困难,经常在课堂练习中对新知识的引用存在思维上的认识模糊。这时候老师的作用不是把正确的答案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设置小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在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知识的关键点,从而冲破思维的禁锢,达到运用知识的能力层次。如在《电解质》的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没有问题,但是应用起来就会产生模糊概念:“Cu是不是电解质呢?”很多同学都变得不是那么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引导性提问很关键:“从分类的角度看,电解质属于哪一类物质?”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
二、问题设计的“源头”
1.从教材找问题。教学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认识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对思维的补充,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小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层层把握新知识。如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学生要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必须首先清除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所以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问题1.为什么1mol固体、液体的体积不相同?问题2.为什么1mol气体的体积比1mol固体、液体的体积大得多?问题3.不同气体的粒子大小不同,而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为什么?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2.从生活找问题。化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所以生活是化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化学学习的归宿。联系生活中的事件对化学知识提出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氯气》时,举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关问题:2012年,临淄区工业院内有一个工厂晚上发生了氯气泄漏,导致附近的村庄和临近的一个塑胶厂的很多人中毒住院,由于发现及时,并未造成人员死亡。(1)如果当时你在事故的现场,你会往哪里撤离 (山坡上,低洼处)?(2)如果当时你在距离工厂一段距离的居民家中,你如何利用家中的物品自制防毒面具?(3)如果要对泄漏氯气的钢瓶进行处理,应该投入到一种溶液中,这种溶液是什么?
三、问题设计的“迁移”
学生对知识把握的初期一定是比较孤立的,对练习的解释也仅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老师能够适时地提问,让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就能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在教学中的“变式”训练,教师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改变或放宽习题条件,或转换成另一种题型;2.变换习题条件和结论,变已知为未知,变所求为已知;3.变原题的具体条件字母化。
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跳出“题海”,变换习题的条件或考查角度就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实效融合”化学课堂是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好这样的化学课堂,需要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如何在课堂中设计更加有效的问题,从而让课堂更加有骨架、有支撑,更加丰满,是我们一直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设计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宾《创设有效的化学问题情境策略》.《中学化学》,2007,7。
[2]魏鹏宇《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化学》,2007,2。
论文作者:张彩红 田 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化学论文; 思维论文; 电解质论文; 气体论文; 体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