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阅读理解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懂教材、读懂情境图,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情境化的情境信息,边观察边思考,情境中有哪些信息?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借助教材一一阅读理解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想问题、找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文章针对农村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村 课堂教学 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
农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调研发现,“解决问题”教材使用不当,教学策略单一,教师主导作用缺失。针对教师对“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因惑和“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我们课题小组开展一年“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完成了“解决问题”教材对接。“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变化很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思路。
一、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1.学习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要求,“解决问题”教学理念上发生新的转变。
2.收集整理“解决问题”教例(低段),对低段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
3.分析、比照“解决问题”教学内容。
4.反思解决问题编排特点:(1)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城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2)循序渐进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了“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1.运用情境信息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标准》新增“两能”目标。教学中,特别是农村课堂教学中,更需要重视创设运用教学情境。我们的做法是:研究阅读理解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懂教材、读懂情境图,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情境化的情境信息,边观察边思考,情境中有哪些信息?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借助教材一一阅读理解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想问题、找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阅读理解的自主学习完成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问题提出。
问题从情境中来(微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出示情境图,一年级下册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情境图
自学提示:(边读边思考,自己知道了什么?感到困感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记录下来。)
师:情境中有哪些信息?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情境信息,你能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吗?
生:运用自学收获,完成“解决问题”第一步,你知道什么?
2.运用多种策略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教材循序渐进地提供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具体的做法是:(1)明确问题不同,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2)重视学生的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建构“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型。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问题”教学路子,总结“解决问题”的教学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
阅读与理解 → 分析解答 → 回顾与反思
↓ ↓ ↓
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自我反思
阅读理解这一环节,靠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学时,引导学生来读懂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教材,来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信息。通过阅读,理解具体的生活情境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能理解、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困惑要画出来、记录下来)。
分析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重点,靠合作学习来完成,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交流对问题和信息之间的联系,问题之间的异同,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策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留给充分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为学生的探索做有效地引领和必要地学习指导。
三、引领了“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
一年来的“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理解了“解决问题”的编排意图,把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知道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课例形式设计出突出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先进教学行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典型课例。以课例为载体引领“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好做法。组内座谈,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校内论坛、“四能”培养与例题教学。联片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展示课例。
“解决问题”教学经验在全县推广,论文获省一等奖,所指导的教师获省、市、县优质课等奖。经验来自于实践,从而又指导教学实践,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索落实“四能”的方法和途径,力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有效引领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论文作者:周在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情境论文; 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教材论文; 发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