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徐省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摘 要: 目前传统的通识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无法满足对学生的培养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存在内容知识点分散,偏重理论学习,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针对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互联网+;案例驱动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修的通识教育课,其内容涉及计算机各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以及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作为一门基础应用课程,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和常见办公软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该课程还可以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Office的辅助参考课程。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浪潮,计算机早已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大众化的实用工具,作为计算机通识课程里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对大学生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将此课程认定为同大学物理和大学数学同等重要[1]

我校从2010年开始,对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革,首先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学校组织一线教学老师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自有教材,目前正在进行第四个版本的撰写,新教材弱化了以往的常见办公软件的讲解,强化了对计算机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以详细阐述内部原理为课程本质,改变传统的重理论授课的教学模式,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2],改变以往知识体系陈旧的弊端,加入AR/VR、大数据、云计算等前言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内涵,让课程与时俱进。

根据逆键合图的构成方法,需要改变键合图中流变量的探测器Df,改变之后为键合图中的源Se0Sf,因为它是势为零而且没有流流向反键合图模型。因此,改变后的键合图模型传播双向因果关系,但是只在其中的一个方向传输功率,而且传播的双向因果关系由源SS提供,双向键合图在反向键合图中变成探测器。

早产儿住院期间需要进行全程监护,病情稳定的患儿可以母婴同室,这时妈妈可以及时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喂宝宝。但是,这样就容易增加母乳的感染机会,需要特别注意奶具的消毒处理。早产儿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一般是不允许吃吸出的母乳,因为不能保证母乳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尤其是在夏季。同时,有时妈妈送来的母乳可能正好赶上宝宝刚吃完配方奶粉,暂时不需要,用经过储存后的母乳喂养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及腹泻。但是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配方奶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给予母乳喂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对知识点原理的讲解,还是以理论为准,脱离实际运用,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听起来比较费劲,而且授课老师难以把握难易的程度,往往只能点到为止,无法做到深入简出,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无法触类旁通;其次,虽然教材强调了动手能力的实操,但是例子又过于简单,对学生掌握常见技能有一定帮助,然而在真正的工业生产环境,学生在解决实际具体问题的时候显得能力不足,另外,每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一样,仅仅依靠课本的知识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预先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理论掌握,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围绕案例进行充分的引导和讲解,带领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从而避免的以往案例讲解时原理和实操分离的问题,同时,通过案例将知识体系化,将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5],为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组织策略。

综上所述,笔者将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研究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探索解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所面临的问题。

二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通过对学生提交的课前讨论报告,基本可以确定重难点,根据学生存在问题比较多的地方重点进行设置课堂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设计出各种学习活动(比如讨论,抢答,随机选人答题,游戏等),比如在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利用某公司提供的真实财务数据,实现对数据的各种操作,通过设计小组积分抢答、角色扮演(会计、出纳、税局工作人员等),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要求老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每种学习活动的设计,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将学生的上课的热情提高,自然地引入知识点,营造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明朝首辅张居正爱摆谱,虽摆出了一时得意,却摆掉了荣华富贵。为了省亲时在家乡父老面前炫耀自己,他不仅仪仗队伍浩浩荡荡,还有100名火枪手护卫,并斥巨资做了32人抬大轿,精美绝伦,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还有金童玉女伺候,极尽奢侈之能事,且一路招摇,收礼无数。一餐百菜,尚嫌“无下箸处”。谱摆得太大,不仅大臣纷纷上书弹劾,皇帝也极不满意,张居正一死,就立即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诰命,张居正家人或饿死或流放,惨不忍睹。

利用互联网+教育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师非常容易做到(1)课前资源准备,借助互联网,可以为课堂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资源。(2)课中高效管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就成了主要的教学方式,借助各种辅助教学管理软件,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课堂。(3)课后多元评价互动,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可以多元化,形成老师,学生个人及小组等综合性的全面评价,达到良好的教学循环[2,5]

(二)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此教学模式中,一共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精心设计案例库,准备课前学习资源,课前讨论及反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课后多元互动交流、评价与持续案例改进[1,6]

将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案例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借助这种探究式学习,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桥梁,使“计算思维”中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以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中,重理论轻实际,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将全部已学的理论贯通起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将晦涩的理论借助形象的案例,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同时,真实的案例还能为以后学生踏入社会进入某一领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带来帮助。

(三)“互联网+教育”与案例驱动的有机融合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的出现为传统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为课程带来了新的契机,“互联网+教育”是借助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将前沿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尤其是借助投屏等技术,可以让学生方便通过手机,平板等浸入式参与到课堂中,能有效地刺激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未知的行为习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将互联网+教育定义为智慧教育,明确指出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重要抓手,推进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开放共享,让教育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个性化的教育[3,4]

工会会计在预算、支出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如:初始会计凭证不完整将会影响收入进项的明确性,进而导致具体核算中发生不明资金流向等问题,进而导致预算支出不合理、不规范。与此同时,在工会内部缺乏强有力的会计监督,管理力度不强,导致预算管理具有较强随意性。

互联网是驱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力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社会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进行高度融合,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效运行。

三 实施策略

在案例驱动模式下,通过讨论和分析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场景,逐步完成案例的解答,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贯通。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围绕案例展开学习,以案例的最终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思考、解决、反馈最终问题的高效PCDA循环学习体系。

(一)精心设计案例库

案例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学习效果,所以在案例的选取上一定要遵循高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要有鲜明的针对性,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促进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案例的答案可以是多元化和最佳化。笔者在数据库里设计了案例库,用于记录案例的的基本信息、适用章节、案例的完成方式等,同时,围绕具体某个案例,设计了问题库,用于记录问题的切入方式、提问方式、参考答案,涉及的知识点等。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对数据库的检索,可以方便地查看每个案例的问题,知识点。另外,设计案例的时候,可以与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将其打造成特色案例库,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所学专业,可以为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前组好准备。

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过程中,笔者事先将案例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动画和web页面等,发布在自主研发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阅读,通过分组功能,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概括提炼自己的基本意见和案例解决方式反馈到教师,上课过程中,教师围绕课件组织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案例,课后,每组形成完善的报告,全班同学讨论选出最优的一组解决方案,为教师持续优化课件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准备课前学习资源

由于在第一步里已经清楚地梳理了每个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借助思维导图软件,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前后依赖关系,为每个知识点设计出合适的展示方式,借助动画、微视频、图片,web页面等直观展示,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该案例的资源包,提前放到共享平台,让学生下载学习。

(三)课前讨论及反馈

通过第二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预先获取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并形成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小组的人数控制在6人一组,可以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教师随机组合,每个小组要详细记录讨论的过程,达成的一致意见和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初步的报告反馈至教师,教师根据报告对案例解决的切合度进行评分。课前讨论这一步非常关键,作为基于案例驱动教学的模式,课前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形成头脑风暴,为最后的案例解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且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受损车辆制动力测试装置设 计 ……………………………… 杜海兴,陈 娟,张希通,刘臣富,王新建(35)

(四)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案例驱动教学法是将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这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有效客观的评价体系,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五)课堂学习活动组织

整个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中心,但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适当的时候,教师抛出真实环境下可能面临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甚至还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老师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经过此环节,由各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最终的陈述和答辩,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2,7]

(六)课后多元互动交流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和学生线上交流,或者通过调查问卷,听取学生关于课程的直观感受,从而可以知道案例设置是否合理,课前的讨论设置是否合理,预先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等。笔者在每次课程授课后都能收到很多的反馈意见,不论是集体反馈还是匿名反馈,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意识,真实案例的融入,能让学生对理论和实际问题直接的间隔有个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入2018年,在经营状况大幅改善、外部环境明显好转,以及能源转型成为大趋势的环境下,国际大石油公司及时做出经营策略调整和制定转型策略,以保持行业引领地位,主要呈现“五个转变”。

(七)评价与持续案例改进

根据PDCA(持续改进)理论,在采取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模式有很大的改进,从学生满意度,参与度和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都有较显著的改进。但在此模式下,也会存在多种问题,通过学员的反馈,主要是有些案例直接联系性不强或者难度较大等,这也为笔者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四 结论

在持续两年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采取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能使得学生较为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成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

本文将“互联网+”与案例驱动有机融合,并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以各种真实的案例驱动整个课程的进展,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案例和课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案例驱动的教学与授课者自身水平有较大关系,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对问题标的不能全面分析研究、剖析点不够深入和与现实的契合度不完全吻合等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入企业实践,搜集更多优质案例,并且借助“互联网+”的理念,更好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沛,陈勇,孙健敏.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2:9-11.

[2] 陈英,付麟.“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7,10:120-122.

[3] 刘立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J].科技创新导报 ,2017,4:169-170.

[4] 徐新.基于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9,3:44-47.

[5] 卢红霞.房屋建筑学“案例+项目”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建筑 ,2018,5:283-284

[6] 赵素萍.案例嵌套的案例驱动教学法[J].现代计算机及(专业版),2018,26:70-73.

[7] 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 ,2016,4:71-73.

本文引用格式: 徐省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59):218-22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7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GDJG201423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徐省华,男,广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

标签:;  ;  ;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