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08/2009),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地区分布特点
一、东部地区仍然保持绝对优势,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微升,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下降,东北地区所占比重基本保持稳定
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数量分别为354家、57家、58家和31家。与2007年相比,东部地区减少了5家,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增加了2家和3家,西部地区保持不变。2008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占全国的份额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38个和0.77个百分点,资产总计、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的份额则分别上升了0.71个、0.35个和2.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各项指标所占的份额都有所上升,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分别上升了0.99个、0.14个、1.05个、1.01个和0.4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各项指标所占的份额则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分别下降了0.34个、0.73个、0.25个、2.04个和2.9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和利税总额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下降了0.27个、0.12个和0.03个百分点,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的份额则分别上升了0.68个和0.32个百分点。总体看来,2008年东部地区仍然保持着其在各项经济指标上的绝对优势,其在入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企业个数、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数量上都占有绝对多数的份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8%、81.74%、85.77%、80.93%、79.48%和73.80%。具体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
二、东、中、西部地区的行业结构有所变化,东北地区的行业结构相对稳定
2008年,东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354家企业来自53个行业,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建筑安装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加了家具制造业、新闻出版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净增加1个行业。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占东部地区总计的12.10%,下同),批发业(11,1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8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7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35%),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8.2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4.9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05%)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62%)。与2007年相比,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批发业仍然保持前2位,但其营业收入占东部地区总计的份额分别下降了0.28个和0.1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占份额上升0.53个百分点,排名上升1位,居第3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所占份额上升0.18个百分点,但其排名降至第4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所占份额分别上升0.52个和0.25个百分点,排名分别上升和下降1位,分居第5、第6位;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额分别下降0.40个、0.31个和0.78个百分点,但其排名保持不变,分居第7、第8和第9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所占份额上升0.48个百分点,排名上升2位,居第10位;原排名第10位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所占份额下降0.35个百分点,退居第11位。2008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2所示。
图1 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主要指标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图2 2008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2008年,中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57家企业来自15个行业,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烟草制品业,增加了零售业,行业数量保持不变。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占中部地区总计的26.06%,下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5.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44%),批发业(8.5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5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86%),专用设备制造业(2.91%),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2.5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50%)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0%)。与2007年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仍然保持前3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占中部地区总计的份额分别下降了1.12个和2.12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所占份额则上升了3.84个百分点;批发业所占份额上升2.59个百分点,排名上升1位,居第4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占份额上升0.29个百分点,但其排名降至第5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所占份额分别下降1.06个和0.2个百分点,但其排名保持第6和第8位不变;专用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额上升0.61个百分点,其排名从第10位上升至第7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份额下降1.28个百分点,其排名下降2位,居第9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份额下降0.3个百分点,其排名下降1位,居第10位。2008年中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3所示。
2008年,西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58家企业来自21个行业,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农业和保险业,增加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医药制造业,行业数量保持不变。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占西部地区总计的24.36%,下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44%),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8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81%),农副食品加工业(5.55%),烟草制品业(5.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2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7%)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34%)。与2007年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仍然保持前两位,其营业收入占西部地区总计的份额分别上升了4.16个和0.04个百分点;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所占份额上升1.61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4位,跃居第3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占份额分别下降0.02个和0.05个百分点,其排名保持第4、第5位不变;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份额上升1.61个百分点,其排名从第11位上升至第6位;烟草制品业所占份额下降0.09个百分点,其排名下降1位,居第7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所占份额上升0.8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1位,居第8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所占份额上升0.37个百分点,但其排名下降1位,居第9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所占份额上升2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5位,居第10位。2008年西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4所示。
图3 2008年中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2008年,东北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31家企业来自15个行业,与2007年相比,行业的数量和种类没有变化。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总计的31.57%,下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3.97%),农业(7.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8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76%),通用设备制造业(4.2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5%),专用设备制造业(4.02%),零售业(2.65%)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57%)。与2007年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总计的份额上升了2.6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1位,居于首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额下降8.25个百分点,其排名下降1位,居第2位;农业所占份额上升0.73个百分点,其排名保持第3位不变;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份额上升1.73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1位,居第4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所占份额上升2.22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5位,居第5位;通用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额下降0.37个百分点,其排名下降2位,居第6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所占份额下降0.04个百分点,其排名下降1位,居第7位;专用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额上升0.67个百分点,但其排名下降1位,居第8位;零售业所占份额上升0.08个百分点,其排名保持第9位不变;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份额上升0.43个百分点,其排名上升1位,居第10位。2008年东北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5所示。
图4 2008年西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三、东部、中部地区所有制结构略有变化,西部和东北地区所有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图5 2008年东北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2008年,东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354家企业分属于全部9种登记注册类型,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港澳台合资企业这一类型。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占东部地区总计的份额为53.85%,国有独资公司为24.43%,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13.33%,股份有限公司为6.02%,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0.43%,中外合资企业为0.20%,港澳台合资企业为0.12%,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0.05%,其他企业为1.58%。与2007年相比,除了新增加的港澳台合资企业外,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占东部地区总计的份额上升了2.07个百分点,国有独资公司所占份额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占份额下降0.31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下降0.3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保持不变,中外合资企业所占份额下降0.18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他企业所占份额下降0.42个百分点。2008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如图6所示。
2008年,中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57家企业分属于7种登记注册类型,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类型。国有独资公司的营业收入占中部地区总计的份额为40.00%,国有企业为29.73%,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24.22%,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1.84%,股份有限公司为1.55%,中外合资企业为1.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1.27%。与2007年相比,除了新增加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国有独资公司的营业收入占中部地区总计的份额下降了6.20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下降1.28个百分点,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占份额上升6.10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下降0.29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下降0.48个百分点,中外合资企业所占份额上升0.87个百分点。2008年中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如图7所示。
图6 2008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2008年,西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58家企业分属于5种登记注册类型,与2007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国有独资公司的营业收入占西部地区总计的份额为48.76%,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33.86%,国有企业为11.37%,股份有限公司为4.02%,中外合资企业为1.99%。与2007年相比,国有独资公司的营业收入占西部地区总计的份额下降了3.69个百分点,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占份额上升3.9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上升1.83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下降2.13个百分点,中外合资企业所占份额上升0.01个百分点。2008年西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如图8所示。
图7 2008年中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图8 2008年西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2008年,东北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31家企业分属于7种登记注册类型,与2007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总计的份额为40.26%,国有独资公司为32.96%,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11.55%,股份有限公司为7.58%,中外合资企业为4.11%,港澳台合资企业为2.05%,其他企业为1.50%。与2007年相比,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总计的份额下降5.47个百分点,国有独资公司所占份额下降1.64个百分点,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占份额上升4.36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上升1.43个百分点,中外合资企业所占份额上升0.51个百分点,港澳台合资企业所占份额上升0.44个百分点,其他企业所占份额上升0.38个百分点。2008年东北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如图9所示。
四、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向京津冀地区聚集的趋势有所恢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比重下降
图9 2008年东北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计算。
2008年,按单位数、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这6项主要经济指标考量,京津冀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117家企业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为:23.40%、52.38%、62.54%、57.94%、28.76%和48.26%;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133家企业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为:26.60%、15.91%、11.73%、12.42%、28.52%和12.92%;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36家企业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为:7.20%、6.42%、7.44%、4.42%、12.11%和6.11%;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31家企业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为:6.20%、3.79%、2.73%、3.58%、5.63%和7.53%。从各地区拥有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总体情况看,京津冀地区仍然居于首位,其次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与2007年相比,京津冀地区的单位数没有变化,其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和从业人员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上升了1.56个、3.19个、0.96个和1.81个百分点,其出口销售额所占的份额下降了0.82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单位数、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和从业人员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下降了0.20个、0.92个、1.30个、0.62个和0.08个百分点,其出口销售额所占的份额上升了2.6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单位数、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利税总额和出口销售额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下降了0.80个、0.64个、0.59个、1.77个和1.28个百分点,其从业人员所占的份额上升了0.29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单位数、出口销售额和从业人员占全国总计的份额分别上升了0.60个、0.68个和0.32个百分点,其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和利税总额所占的份额分别下降了0.27个、0.12个和0.0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向京津冀地区聚集的趋势有所恢复,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重下降。
从2008年四区域拥有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看,京津冀地区最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其次,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则相对较小。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与2007年相比,四区域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资产都有所增加,但平均利税总额都有所下降,平均出口销售额除了京津冀地区稍有下降之外,其他三个地区都有所增加,平均从业人员除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所下降之外,其他三个地区都有所增加。
(执笔人:陈伟)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效率与效益研究
一、经济效率和效益下降,盈利能力降低
经济效率和效益水平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几个主要经济效率和效益指标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水平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有所降低。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中亏损企业有33个,比2007年增加了25个;实现利润11201亿元,利税总额21 841亿元,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26.55%和10.18%。
从全要素生产率、总资产产出率、人均产出率、股东权益利润率、人均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和总资产贡献率等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主要效率与效益指标来看,除全要素生产率、人均产出率外,其他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为8.40,比2007年提高了0.58;人均产出率为102.24万元/人,比2007年提高了14.20万元/人;总资产产出率为69.04%,比2007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为10.20%,比2007年下降了5.27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为10.40万元/人,比2007年下降了1.44万元/人;总资产贡献率为8.13%,比2007年下降了2.27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经济效率与效益差异明显,第二产业效率与效益仍然最高
(一)三次产业利税总额都有所减少。
从利税总额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共实现利税21841.3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利税最多,为17011.83亿元,比2007年减少了8.74%,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77.89%;其次为第三产业,实现利税4797.65亿元,比2007年减少了14.39%,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21.97%;第一产业实现利税31.82亿元,比2007年减少了55.81%,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0.15%。与2007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0.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1.0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利税总额居于前10位的行业中,第二产业占了8个,第三产业只有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与批发业位列其中。与2007年相比,处于前10位的行业在构成上未发生变化,只在排位上出现微调。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排位上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排位下降。具体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税4451.48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利税总额的20.38%,下同),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2036.63亿元,9.3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953.25亿元,8.9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48.41亿元,8.4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561.62亿元,7.1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52.74亿元,5.7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89.60亿元,4.53%),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987.78亿元,4.52%),批发业(939.73亿元,4.30%),烟草制品业(774.28亿元,3.55%)。另外,商务服务业和水上运输业的排位也比较靠前。
从利税减量来看,2008年三次产业利税总额比2007年减少247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减少1631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全部利税减量的65.93%,第三产业减少803亿元,占利税减量的32.46%,第一产业减少40亿元,占利税减量的1.62%。从行业看,利税减量居前10位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税减量为1315.38亿元,占利税减量总计的53.15%,下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66.59亿元,22.90%),航空运输业(438.36亿元,17.7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业(368.26亿元,14.88%),保险业(331.55亿元,13.4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7.40亿元,8.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5.63亿元,7.91%),水上运输业(162.70亿元,6.57%),商务服务业(86.75亿元,3.5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6.87亿元,3.11%)。另外,2008年利税总额增加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批发业、邮政业、房地产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零售业、纺织业等,但除前三个行业以外,其余行业的利税增加规模都不大。
(二)第二产业综合效率最高,第一产业综合效率提高最快。
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8.40,比2007年提高0.58。其中,第一产业最低,为3.42,但增长最快,比2007年提高0.73;第二产业最高,为9.32,比2007年提高0.51;第三产业为7.10,比2007年提高0.39。在各行业中,全要素生产率排名前10位的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35.31,是平均水平的4.20倍,下同),塑料制品业(29.49,3.51倍),其他服务业(21.98,2.62倍),化学纤维制造业(21.17,2.52倍),批发业(19.99,2.38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8.22,2.17倍),农副食品加工业(15.77,1.88倍),烟草制品业(15.66,1.86倍),食品制造业(15.32,1.82倍)和仓储业(13.48,1.60倍)。其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7个,属于第三产业的有3个。与2007年相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退出前10位,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和仓储业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此外,高于平均水平的还有:零售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水上运输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航空运输业,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新闻出版业。而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中,邮政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农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均不及平均水平的50%。
从总资产产出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69.04%,比2007年下降0.4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最高,为123.53%,比2007年提高57.76个百分点;其次是第二产业为83.00%,比2007年降低0.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最低,为46.11%,比2007年降低0.5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居于前10位的行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7个: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总资产产出率为311.28%,是平均水平的4.51倍,下同)、塑料制品业(263.15%,3.81倍)、农副食品加工业(231.74%,3.36倍)、食品制造业(206.43%,2.99倍)、化学纤维制造业(175.96%,2.55倍)、金属制品业(166.84%,2.42倍)、家具制造业(145.28%,2.10倍);属于第三产业的有3个:零售业(183.20%,2.65倍)、批发业(162.30%,2.35倍)和其他服务业(157.08%,2.28倍)。与2007年相比,橡胶制品业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退出前10位,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此外,总资产产出率高于平均水平的还有:橡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通用设备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住宿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烟草制品业,共24个行业。总资产产出率较低的行业有邮政业、其他金融活动、道路运输业、保险业、铁路运输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都不到平均水平的50%。
从人均产出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2.24万元/人,比2007年增加14.20万元/人。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最高且增长最快,为109.47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为104.58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12.60%;第一产业最低,为9.48万元/人,比2007年降低14.05%。分行业看,人均产出率居前10位的依次为:仓储业(人均产出率为501.01万元/人,是平均水平的4.90倍,下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400.61万元/人,3.92倍),烟草制品业(352.60万元/人,3.45倍),塑料制品业(330.46万元/人,3.23倍),其他服务业(307.55万元/人,3.01倍),化学纤维制造业(254.70万元/人,2.49倍),批发业(246.26万元/人,2.41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32.37万元/人,2.27倍),房地产业(222.71万元/人,2.18倍)和其他金融活动(215.17万元/人,2.10倍)。其中,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各有5个。与2007年相比,水上运输业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退出前10位,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和其他金融活动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此外,水上运输业,保险业,航空运输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新闻出版业,家具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均高于平均水平。而农业、邮政业、铁路运输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住宿业则不到平均水平的50%。
(三)第二产业盈利能力最强,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次之。
从单位产出利税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17%,比2007年降低了3.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最低,为4.35%,比2007年降低0.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最高,为10.67%,比2007年降低3.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最多,为8.79%,比2007年降低3.5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单位产出利税率排名前10位的是:烟草制品业(单位产出利税率为71.30%,是平均水平的7.01倍,下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9.09%,2.86倍),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23.65%,2.33倍),饮料制造业(22.42%,2.20倍),其他金融活动(19.42%,1.91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8.94%,1.86倍),房地产业(18.18%,1.79倍),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17.05%,1.68倍),道路运输业(16.30%,1.60倍)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92%,1.57倍)。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有5个。与2007年相比,商务服务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退出前10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房地产业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此外,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娱乐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开发、专业技术服务业、水上运输业、医药制造业。其余37个行业则低于平均水平,其中零售业,批发业,农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他服务业,邮政业,仓储业,保险业,家具制造业和铁路运输业则不到平均水平的50%,食品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的单位产出利税率为负。
从总资产贡献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8.13%,比2007年降低2.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为6.58%,比2007年提高1.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10.16%,比2007年降低2.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4.84%,比2007年降低1.7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进入前10位的依次是:烟草制品业(总资产贡献率是49.39%,是平均水平的6.07倍,下同)、饮料制造业(21.44%,2.64倍)、塑料制品业(21.35%,2.62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9.29%,2.37倍)、农副食品加工业(17.06%,2.10倍)、研究与试验发展(15.75%,1.94倍)、纺织业(15.28%,1.88倍)、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4.86%,1.83倍)、医药制造业(13.30%,1.64倍)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3.08%,1.61倍)。其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9个,属于第三产业的有1个。与2007年相比,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退出前10位,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同时还有21个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高于平均水平,这些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零售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住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娱乐业,批发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上运输业。食品制造业、航空运输业、邮政业、保险业、铁路运输业、家具制造业、仓储业和其他金融活动的总资产贡献率较低,不及平均水平的50%。
从股东权益利润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20%,低于2007年的15.47%。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股东权益利润率最高,为12.05%,第二产业为9.81%,第三产业为11.13%;与2007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了5.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5.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3.9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股东权益利润率排名前10位的是:专业技术服务业(股东权益利润率为38.81%,是平均水平的3.80倍,下同),研究与试验发展(26.66%,2.61倍),农副食品加工业(25.12%,2.46倍),塑料制品业(24.53%,2.41倍),饮料制造业(21.89%,2.15倍),房地产业(19.98%,1.96倍),纺织业(18.74%,1.84倍),专用设备制造业(18.71%,1.83倍),烟草制品业(18.07%,1.77倍)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7.25%,1.69倍)。其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7个,属于第三产业的有3个。与2007年相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建筑安装业退出前10位,饮料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同时还有22个行业的股东权益利润率高于平均水平,这些行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零售业、金属制品业、批发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娱乐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橡胶制品业、水上运输业、其他金融活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住宿业、商务服务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而食品制造业,航空运输业,保险业,铁路运输业,邮政业,家具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股东权益利润率则很低。
从人均利税率来看,三次产业都有所下降,第一产业下降最少,与第二、第三产业差距缩小。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人均利税率的平均水平为10.40万元/人,其中第一产业为0.41万元/人,第二产业为11.16万元/人,第三产业为9.62万元/人。分行业比较,居于前10位的是:烟草制品业(人均利税率为251.39万元/人,是平均水平的24.18倍,下同),其他金融活动(41.79万元/人,4.02倍),房地产业(40.49万元/人,3.89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7.76万元/人,3.63倍),塑料制品业(23.15万元/人,2.23倍),水上运输业(9.44万元/人,1.87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8.70万元/人,1.80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7.98万元/人,1.73倍),饮料制造业(16.39万元/人,1.58倍)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6.26万元/人,1.56倍)。其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7个,属于第三产业的有3个。与2007年相比,保险业和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退出前10位,饮料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取而代之,其他除了名次上的调整外,没有变化。此外,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专业技术服务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商务服务业,医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批发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道路运输业。而航空运输业,食品制造业,铁路运输业,邮政业,农业,家具制造业,保险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橡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住宿业,零售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则不及平均水平的50%。2008年按行业划分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效率与效益指标如表1所示。
三、地区间的效率和效益差异仍然较大
从利税总额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共实现利税总额21841 47元,比2007年减少10.18%。其中,东部地区实现利税总额17676亿元,比2007年减少11.02%,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80.93%;东北地区实现利税总额782亿元,比2007年减少11.04%,占总计的3.58%;中部地区实现利税总额1938亿元,比2007年增长1.89%,占总计的8.87%;西部地区实现利税总额1446亿元,比2007年减少13.41%,占总计的6.62%。与2007年相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实现的利税总额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比例,除了中部地区上升了1.05个百分点外,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分别下降了0.77个、0.03个和0.25个百分点。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北京仍高居榜首,2008年实现利税总额12158.91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55.67%,其他居于前10位的省(直辖市)为:上海(实现利税总额1303.11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5.97%,下同)、山东(1214.95亿元,5.56%)、广东(965.26亿元,4.42%)、江苏(819.36亿元,3.75%)、浙江(590.50亿元,2.70%)、湖北(575.89亿元,2.64%)、山西(527.97亿元,2.42%)、云南(462.33亿元,2.12%)、辽宁(400.30亿元,1.83%)。前10位的省(直辖市)与2007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排位有微调。
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四大区域均有所提高,其中西部地区提高最快。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8.40,比2007年提高0.58,其中东部地区为8.63,东北地区为7.04,中部地区为8.51,西部地区为7.96,分别比2007年提高0.40、0.03、1.24和1.77。居于前10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次是天津(全要素生产率为14.92,是平均水平的1.78倍,下同)、吉林(13.55,1.61倍)、江西(13.46,1.60倍)、浙江(12.91,1.54倍)、福建(12.27,1.46倍)、山东(11.43,1.36倍)、江苏(11.15,1.33倍)、甘肃(11.07,1.32倍)、新疆(10.43,1.24倍)、上海(10.23,1.22倍)。而黑龙江最低,不足平均水平的50%。
从总资产产出率来看,东北地区最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再次,东部地区最低。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69.04%,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65.80%、96.08%、89.97%和82.14%,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0.95倍、1.39倍、1.30倍和1.19倍。与2007年相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分别降低1.33个和3.1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提高7.79个和6.18个百分点。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居于前10位的分别是:吉林(总资产产出率为143.91%,是平均水平的2.08倍,下同)、江西(135.41%,1.96倍)、浙江(127.93%,1.85倍)、江苏(121.94%,1.77倍)、山东(120.70%,1.75倍)、河南(119.60%,1.73倍)、福建(114.04%,1.65倍)、天津(102.51%,1.48倍)、湖南(99.45%,1.44倍)、广西(98.65%,1.43倍)。另外重庆、甘肃、山西、河北、新疆、安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宁夏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资产产出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人均产出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2.24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了16.13%。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为113.24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了12.25%;中部地区为80.58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了25.20%;西部地区为77.16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了52.91%;东北地区为51.52万元/人,比2007年增长了3.93%。其他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居于前10位的是:天津(人均产出率为217.06万元/人,下同)、上海(155.26万元/人)、江西(133.79万元/人)、福建(132.05万元/人)、浙江(130.24万元/人)、吉林(127.52万元/人)、甘肃(126.67万元/人)、湖北(119.59万元/人)、新疆(116.16万元/人)、宁夏(114.46万元/人)。而黑龙江则较低,不足平均水平的50%。
从单位产出利税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17%,比2007年降低了3.2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为10.07%,比2007年降低了3.3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最低,为9.59%,比2007年降低了2.3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0.15%,比2007年降低了3.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最高,为12.08%,比2007年降低了3.53个百分点。从省(直辖市、自治区)看,单位产出利税率排名前10位的是:贵州(单位产出利税率为93.36%,是平均水平的9.18倍,下同)、云南(25.15%,2.47倍)、陕西(18.19%,1.79倍)、湖北(12.67%,1.25倍)、北京(11.67%,1.15倍)、新疆(10.57%,1.04倍)、内蒙古(10.35%,1.02倍)、山西(10.35%,1.02倍)、上海(9.81%,0.96倍)、辽宁(9.77%,0.96倍)。而天津、宁夏则较低,不足平均水平的50%。
从总资产贡献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8.13%,比2007年降低2.27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为7.71%,比2007年降低2.30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10.43%,比2007年降低2.5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0.48%,比2007年降低1.6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1.15%,比2007年降低1.93个百分点。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贵州(总资产贡献率为40.19%,是平均水平的4.94倍,下同)、云南(20.11%,2.47倍)、吉林(15.01%,1.85倍)、陕西(13.18%,1.62倍)、河南(12.69%,1.56倍)、山东(12.46%,1.53倍)、山西(11.25%,1.38倍)、江西(11.20%,1.38倍)、新疆(10.70%,1.32倍)、安徽(10.60%,1.30倍)。
从股东权益利润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20%,比2007年下降5.27个百分点。其中,东北地区最高,为12.75%,比2007年下降3.9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2.32%,比2007年下降3.4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0.36%,比2007年下降5.2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最低,为9.92%,比2007年下降5.47个百分点。进入前10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贵州(股东权益利润率为40.87%,是平均水平的4.01倍,下同)、吉林(18.71%,1.83倍)、山东(17.76%,1.74倍)、新疆(17.37%,1.70倍)、黑龙江(16.88%,1.66倍)、河南(16.64%,1.63倍)、浙江(15.52%,1.52倍)、江苏(15.26%,1.50倍)、山西(15.19%,1.49倍)、福建(14.65%,1.44倍)。宁夏的股东权益利润率较低,不足平均水平的50%。
从人均利税率来看,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水平为10.40万元/人,比2007年降低12.16%,西部地区有所上升,其他地区均有所下降。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为11.40万元/人,比2007年降低15.49%;西部地区为9.32万元/人,比2007年提高18.27%;中部地区8.18万元/人,比2007年降低4.55%;东北地区最低,为4.94万元/人,比2007年降低16。70%。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贵州排名第1,为70.73万元/人,是平均水平的6.80倍。其余进入前10位的有:云南(人均利税率为22.62万元/人,是平均水平的2.18倍,下同)、上海(15.23万元/人,1.47倍)、湖北(15.15万元/人,1.46倍)、北京(12.76万元/人,1.23倍)、新疆(12.27万元/人,1.18倍)、吉林(12.27万元/人,1.18倍)、陕西(12.02万元/人,1.16倍)、福建(10.10万元/人,0.97倍)、内蒙古(10.10万元/人,0.97倍)。而黑龙江、重庆、广西、宁夏和四川则较低,不足平均水平的50%。2008年按地区划分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效率与效益指标如表2所示。
四、国有经济仍为利税主体,内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外资企业的经济效率与效益则有所提高
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中,国有经济在实现利税方面继续保持主体地位。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实现利税11829.50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54.16%;国有独资企业实现利税5817.12亿元,占26.63%;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税763.66亿元,占3.5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利税2935.70亿元,占13.44%;中外合资企业实现利税83.07亿元,占0.38%;港澳台合资企业实现利税69.83亿元,占0.32%;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税127.04亿元,占0.58%;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税34.21亿元,占0.16%;其他类型企业实现利税181.17亿元,占0.83%。
与2007年相比,2008年国有经济的经济效益有小幅下滑的趋势。2008年,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49,人均产出率提高13.63万元/人,但总资产产出率下降0.65个百分点,单位产出利税率下降4.6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3.01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下降6.31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下降2.76万元/人。国有独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93,总资产产出率提高0.77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提高20.06万元/人,但单位产出利税率下降2.7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47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下降4.33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下降0.16万元/人。
2008年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的经济效益与2007年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01,总资产产出率下降8.13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上升6.41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下降0.1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0.75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下降2.75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上升0.46万元/人。股份有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上升0.21,总资产产出率上升2.16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上升1.76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下降4.7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2.90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下降7.20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下降4.84万元/人。中外合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16,总资产产出率上升6.89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上升32.40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下降3.8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5.07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下降8.71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下降1.34万元/人。
2008年,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其他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指标也是下降多于上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上升0.27,总资产产出率上升12.05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下降6.20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下降1.1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41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下降6.09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下降2.27万元/人。
2008年,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港澳台合资企业共3家,经济效率和效益上升势头良好。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10,总资产产出率上升30.41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下降3.10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上升4.2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上升8.07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上升17.93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上升7.22万元/人。
2008年共有4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2家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其经济效率和效益也呈现出较好的上升势头。其中,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上升1.14,总资产产出率上升11.28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上升10.29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上升1.2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上升2.62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上升4.87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上升3.23万元/人;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上升1.66,总资产产出率上升4.23个百分点,人均产出率上升14.67万元/人,单位产出利税率上升0.1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上升1.34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利润率上升5.16个百分点,人均利税率上升1.24万元/人。2008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效率与效益指标如表3所示。
(执笔人:金光泽)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展望
一、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遇到严峻考验。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系统扩散到实体经济,从一国蔓延到全球,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信贷、投资、消费、外贸和公众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相对较好,但是受到全球投资低迷和外贸市场萎缩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遇到了出口下降、企业减产和失业增加等一系列困难,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由于金融危机前“全球失衡”问题积弊已久,加之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中近期看来,全球经济快速复苏和增长缺乏新的动力,世界经济复苏将会相对缓慢,长期以来国际经济贸易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将不复存在,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将遭受严峻的考验。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显现,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方案,如联合降息、货币互换、贷款互助和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和金融稳定计划等。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和拉动投资;实施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和文化等重点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大飞机、3G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稳定股市和房,市,保持金融稳定。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救市方案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积极效果将会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则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这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大企业集团利用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需求下降,当前市场价格与长期趋势相比总体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而中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这使中国有条件抓住机遇更好地运用国外的战略资源。在对抗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表现得相当出色,中国经济已经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这将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向中国转移。中国大企业集团应该以此为契机,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突破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大企业集团大有可为
(一)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中国大企业集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虽然短期内中国经济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长期看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较高的投资率和不断升级的社会需求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5.68%,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将给中国大企业集团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社会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要素供给结构逐步调整,对中国大企业集团快速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的比重则逐步上升。在社会需求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我国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也在逐步调整,矿产资源供不应求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供求状况逐步转变,长期的资本积累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大企业集团应该紧跟社会需求结构升级和要素供给结构调整的趋势,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经营管理,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地位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启动等,这些都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整合国内国外资源,努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抓住当前机遇,加快国内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进程,搞好战略储备。
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我国自身的矿产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缺口将越来越大。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除了需要继续加大资源勘查力度,规范矿业开采市场,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行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实施矿产资源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企业集团应该抓住当前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价格相对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和我国外汇储备相对充足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国内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进程,搞好战略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二)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大企业集团国际化进程。
兼并重组是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全球化果实的重要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陷入了困境,急于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开辟新的发展途径,这为我国大企业集团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企业集团不仅应该积极参与本土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国内资源,在国内竞争中不断壮大,更应该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进行跨国并购,整合国际资源,加快国际化进程,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成长。
四、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然是制约我国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大企业集团应该努力积累技术资源,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对所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有技术和主导产品,走在自主创新的前列。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大企业集团要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是前提;引进先进技术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大企业集团不光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更要认真学习研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好应用、搞好发展;高端人才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大企业集团一方面要引进海外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高端人才,要做到能招来人、用好人、留住人和发展人。
五、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良好的管理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大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大企业集团应该充分重视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的内部情况和外部市场、行业环境,积极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努力提升竞争优势;其次,应该正确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特点和趋势,找准市场定位,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再次,应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相应的员工激励措施,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构建和发展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最后,应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为动力,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和资金运营能力,认真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内部控制,努力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
(执笔人:葛岳静 陈伟)
标签:利税总额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石油开采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中国制造业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石油论文; 黑色金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