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居民消费的新亮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居民消费论文,新亮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刺激国内需求,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启动消费的重大政策措施,尤其把启动教育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植,预期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针对国家和省内采取的启动教育消费的新举措,最近河北省城调队联合省经贸大学于今年在全省11个省辖市200户城乡居民家庭中, 对家庭状况、受教育子女人数和学费支出、对子女教育消费的承受力以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市场需求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意在为政府加大教育投资、促进教育产业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被调查城乡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是在有受教育子女的家庭中进行的,其中城市居民家庭占26.14%,县城居民家庭占35.66%,农村居民家庭占39.20%。 家庭人口2人及以下的户占0.5%,3人户占36.4%,4人户占40.9%,5 人以上的户占22.20%。调查结果显示:
(一)户主年龄在35岁以上的家庭是教育消费的主要支付者。从调查看,户主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8.0%,30—35岁的占14.2%,35 —40岁的占18.8%,40—45岁的占23.3%,45岁及以上的占35.8%。七成以上家庭的户主年龄在35岁以上。
(二)农村居民负担受教育子女数高于城市。从有学龄子女人数看,有1个子女上学的户占53.4%,其中,城市占73.9%,县城占57.4%,农村占36.2%;有2个子女上学的户占38.6%,其中,城市占23.9%, 县城占36.1%,农村占50.7%;有3个子女上学的户占8.0%,其中,城市占2.2%,县城占6.6%,农村占13.0%。支付子女上学的人数农村多于城市。
(三)各学龄段子女所占比例比较均衡。学龄前及以下的占7.4%,小学生占22.7%,初中生占21.6%,高中生占17.1%,中专、技校、大专生占15.9%,大学及以上占15.3%。
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及使用趋向
(一)近40%的家庭月人均收入不足400元。从被调查的家庭看,月收入不足百元的家庭县城占3.3%,农村占4.4%;100—200元城市占10.9%, 县城占6.6%,农村占18.4%;200—400元的城市占17.4%,县城占27.9%,农村占26.1%;400—600元的城市占19.6%,县城占26.2%,农村占23.2%;600—1000元的城市占34.8%,县城占24.6%, 农村占14.5%;1000元以上的城市占17.4%,县城占11.5%,农村占13.0%。
(二)半数家庭预期收入变化不大。从居民对收入评价看,认为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的占15.3%,增加的占30.1%,基本上持平的占54.6%。认为预期收入增加的占36.4%,减少的占15.3%,基本上持平的占48.3%。
(三)储蓄仍是居民投资的首选。由于国有企业及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居民预期消费心理增强。从居民家庭现有金融资产存量的分布看,储蓄仍居主导地位,占48.9%;持现钞购物次之,占42.6%;购买有价证券占1.7%;投入股市占2.3%;其它占4.6%。 在国家连续七次降息后,老百姓仍倾向于取款购物和继续存款。
三、居民教育支出情况及承受力和改革的评价
(一)居民教育费用的支出情况。上半年居民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费用(不含吃、穿、用等生活消费)在600元以下的占44.3%, 600 —2000元的占30.0%,2000—6000元的占20.5%,6000—10000 元的占4.0%,10000元以上的占1.2%。
(二)近80%的家庭对当前子女教育花费能够或基本能够承受。当问及对当前子女教育花费承受力时,回答能承受的占36.4%,不能承受的占21.6%,基本可以承受的占42.1%。
从能够承受子女教育费用的家庭看,家庭月人均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占42.2%,月人均收入在500—1000元的占39.1%,1000 元以上的占18.8%,收入越高承受力越强。从职业看,机关工作人员收入比较稳定,承受度较高,占被调查机关户数的48.6%;其次是企事业单位职工,能够承受的占44.2%;外资、合资企业的职工占42.9%;个体经营与被雇者占31.6%;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承受力最低,为20.5%。
从不能够承受子女教育费用的家庭看,家庭月人均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占73.7%,月人均收入在500—1000元的占21.1%,1000 元以上的占5.3%,收入越低承受力越差。从职业看, 机关工作人员不能够承受子女教育费用的占14.3%,企事业单位职工占19.2%,外资、合资企业的职工占14.3%,个体经营与被雇者占21.1%,农民占33.3%,对子女教育不能够承受占最多的也是农民。
(三)无力承受子女教育费用的家庭,其为子女筹资的方式以借款为主,但用贷款方式的意向非常明显。借款占69.3%,贷款的占25.0%,为此不让子女上学的仅占5.7%。
当问及国家启动信贷消费,家庭使用的主要用途时,排在首位的是用于子女教育,占70.5%;用于住房消费的占19.9%;用于购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占5.1%;其它的占4.6%。由此可见贷款上学正逐步被广大群众认可,并作为家庭首选。
(四)成人教育情况及再教育需求意向。抽样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户主参加过成人教育的占35.2%,没有参加的占64.8%。对当前成人教育总体情况的认识,认为好的占13.6%,一般的占36.9%,不了解的占42.1%,认为差的占7.4%。对有无参加成人教育的愿望, 有的占37.5%,没有的占62.5%。对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为取得某种文凭的占13.4%,为转岗再就业的占14.4%,为取得某种知识技能的占36.1%,为了拓展知识面更好地工作的占27.8%,其它的占8.3%。
(五)对当前教育及改革的评价。当问及对当前教育的总体看法时,认为可以的占25.0%,认为一般的占44.9%,认为差的占30.1%。对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学生作业负担重排在第一位,占23.9%;认为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占34.1%;认为各种收费名目繁多的占37.5%;认为入学困难的占4.0%;其它占0.6%。从居民对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对各种收费意见最大,其次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数是农民家庭。
对如何看待社会力量办学,59.1%的家长持赞同态度,认为只要教学质量好,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无所谓;不赞同的占14.8%,这部分家长认为民办学校收费高,而且教学质量没有保证;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6.1%。
对目前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取消“一考定终身”、大学宽进严出、扩大高校在校生规模等问题,68.2%的家长持赞同的态度;14.8%的家长不同意,认为扩大招生规模,若师资力量跟不上,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7.0%。
(六)近60%的家庭认为教育能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教育能成为消费热点的家庭占56.8%,这些家庭主要分布在城镇,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一是因为自己没能圆大学梦,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方设法也要供子女上大学;二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对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因此,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可使将来子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三是随着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到位,没有新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为更好地就业,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认为不能成为消费热点的家庭占11.4%,不知道的占31.8%,这些家庭主要分布在农村。对农村居民而言,重视子女教育但对其高昂的学费开支和有限的升学率承受力和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四、启动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建议思考
日前,朱镕基总理在浙江调研时说:发展教育事业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他指出,现在全国每年有730 多万初中生进不了高中,230多万高中生进不了大学。国家为此增加了很多经费,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每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实行科教兴国, 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由于教育消费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教育的直接社会效果之一,就是启动教育消费。因此,只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建议之一,加快教育投资步伐。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非常突出。一方面,孩子想上学、家长想投入,另一方面,却没有足够的教育条件能够吸纳学生和资金。调查表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把教育放在首位,明显优先于购买住房等投资。现有的教育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教育市场远远没有饱和,因此,在充分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据资料显示,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资状况的重要指标,世界平均水平为5.2%,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相应比重为4.45%,而我国1998年仅为2.7%。 1998年我国大学生占相应年龄人口的比重只有5.9%,而美国、日本两国的相应数据为77%和47%。 巨大的数据差异说明我国的教育投资仍显不足。就我省讲,境内大学少、重点大学更少,要抓住教育改革机遇,增强教育实力,优化教育市场结构,尤为重要。
建议之二,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国家今年扩招考生33万,按每个学生四年人均学费1.5万元计算,可直接扩大近50亿元的需求。 算上生活费、资料费等间接需求,可达100亿元左右。同时, 继续教育可延缓扩招生的就业时间,腾出就业空间,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今年,河北省扩招1.12万人,可直接扩大1.5亿元以上的人民币需求。 在我国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许多国家把目光也投向了我国的教育,表示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澳大利亚把中国学生的签证名额从1998年的3100名提高到今年的6000名,并且在北京成立了第一所合资学校。新加坡今年将提供不少于500个名额的全额奖学金给我国应届毕业生。 英国首相也提醒英国的大学校长们,不要放过中国这个大市场。以上表明,教育市场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投资和消费领域之一,教育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建议之三,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改革教育体制,增加投资主体,尤其是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必将有效增加居民的实际支出。据河北省城调队抽样调查,1—9月份该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为271.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04%,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3%上升到今年的9.2%。从调查看, 居民对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首推各种收费名目繁多。据资料显示,今年9月1日新生开学后综合各地的收费标准,目前我国大学收费普遍达到每学年3000—4500元,以一个学生每月400元生活消费计算,4年大学期间所需费用则更多。对于一般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要供养子女读大学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因此,启动教育消费,需要对各种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
建议之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知识和信息的迅速更新,使知识老化速度亦大大加快。将人的一生机械地划分为受教育期和工作期的传统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已不能局限于青少年时期,而是扩展到人的一生,需要终身教育。调查显示,成人教育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35%的户主已参加过成人教育,而近40%的户主有参加成人教育的愿望。面对就业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不断增强,岗位竞争将日趋激烈,人们已有的知识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成为在职人员的首选。
建议之五,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现行的教育体制“一考定终身”限制了许多优秀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对于目前的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取消“一考定终身”的问题,68.2%的家长持赞同的态度,这不仅有利于学子们的进一步深造,更有利于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建议之六,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农村任教。对到农村任教的教师给以特殊的优惠政府,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这不仅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全民族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