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STEM教育课程内容的思考探析
刘小龙
伴随着学科整合课程的巨大需求,美国的STEM教育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得到了中国教育界的关注,但是背后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有的学校知道STEM 教育理念,也知道S、T、E、M 的含义,但是课程无处可取;有的学校片面地认为科技活动课、机器人课是STEM课程的全部;有的学校花大价钱建造了STEM场所,购买了社会机构的课程,实施后发现课程及教学质量水平无法保障,且师资不够。本文以笔者设计的STEM 课例——《建砖房》和《美国STEM课例设计》中的案例为例,谈谈对小学STEM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STEM课程内容应基于解决问题
在谈到STEM课程时,教师都会抱怨没有课程,课程从哪儿来呢?笔者觉得应从生活中去发现,教师可留心生活中有哪些不便,为了解决这些“不便”,设计制作一项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以往人们遇到的问题,让小学生进行模拟再解决,虽然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小学生有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样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STEM课程,必须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选择的内容空泛,不仅无法实施,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只有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才能情绪高涨、持之以恒地完成STEM课程的全部过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源头问题,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在未来的医药费用控制中,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实时研判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发展变化情况,通过过程指标实现“精准控费”,切实降低医院医疗成本,着力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例如,在《建砖房》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引入课程内容:“你们知道早期的人类住在哪里吗?后来呢……最终是什么解决了风吹日晒的问题呢?对了,是房子!今天我们也来建造一所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砖房。”虽然房子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可是学生想到为自己建造房子,就会情绪高涨,充满期待。
二、STEM课程内容中必须要包含设计
在实施某项工程时,必须要有图纸,比如建桥需要图纸,建房子需要图纸等。那么,在实施STEM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对于能预见的问题先进行解决。同时,设计图纸,还能让学生了解图纸的重要性,了解图纸有一定的规范,不仅要让自己看懂,还要让其他人看懂。图纸不仅仅有图,还应有文字介绍和数据说明等。对于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一张图,还可以有细节展示,对某部分进行分解。
动机,就一般意义而言,即能够激励、引发个体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也是促进个体为了某个目标向前的动力。就本次调查而言,问卷针对受访者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提供了五个备选,人们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大部分对由于工作或者交流需要,因此在进行普通话培训时,应注重对普通话的实用性,而不应当仅仅追求应试教育。该调查结果对本次项目的课程设置、课时选择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建砖房》中,笔者先在黑板上徒手设计了一张简易房子结构图,提问:“同学们,我的这张设计图怎么样?可以来帮助我们进行施工吗?”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一张施工图纸,不仅要美观,需要用一些工具进行设计,还需有必要的文字和数据,对于无法表达的部分还需要进行细节分析。
三、STEM课程内容应包含评价量规
例如,在《建砖房》中,笔者也出示了如下的评价量规。(1)文字及图画设计方面:文字和图画说明设计合理,对于文字结构的表述条理清晰,对每部分使用的材料进行了说明和用量。(2)分工合作方面:有明确的分工且贯彻实施,每个成员都安排了相应的任务,并且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有组织地执行。(3)制作成本方面:按照工作单上列举材料价格计算成本,最终计算结果与标准结果基本吻合。(4)制作效果方面:房子比例合适,无漏雨漏风现象,美观,无瑕疵。(5)展示说明方面:小组设计展示清晰明确,完整执行了设计,有效体现了设计意图和特点。这样的评价量规,会让学生整体逻辑清晰,从而把课程开展得更深入。
在很多美国的STEM 课例中发现,出示任务后,在学生进行设计时还会有评价量规。评价量规可以包括设计时的文字及图画的评价、分工合作的评价、制作成本的评价、工程效果的评价、展示说明的评价等。文字和图画评价针对设计是否合理,结构表述条理是否清晰,对每部分使用的材料用量有无介绍等;分工合作评价针对是否有明确的分工,是否有组织的进行;制作成本评价是预算与最终结果差距的大小;工程效果的评价是达到任务要求情况;展示评价是指展示是否清晰明确、有效体现了设计的意图和特点,整体逻辑如何。在《美国STEM课例设计》一书中,50 个课例都是在出示任务的同时出示评价量规,每课的量规依据课程内容制定,针对性很强。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依据提前出示的量规来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具有较好的引导性,个别课例还创造性地利用了量规来推动课程深入。
例如,在《建砖房》课例中,学生在明确所有的任务后,选择其中一名或几名他们觉得可以胜任的同伴,让他们作为任务的总工程师,然后再由总工程师决定团队成员的构成。学生组队时,要考虑完成任务的技能组合,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只和“玩得来”的同伴组成团队。其他角色可以是“建筑师”“采购员”“辅料员”“测量员”等。总之,STEM 团队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的成员在团队合作中都能主动参与,一起学习。
四、STEM课程内容应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做一项工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多人也不一定能发挥出多人的力量,这就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非常有趣,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只有合作才能将整个团队向前推进。STEM 团队合作会增进目标感、创新性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团队的成员感到,要想解决问题、要完成STEM 工程挑战,他们彼此需要。因此,在学生开始STEM 的旅程前教师要先建立团队,在决定团队的人员数量时,仔细考虑当前的STEM挑战到底需要多少学生参与,团队要能在指定时间完成所有的工作,同时团队里每名学生都要有事情做。所以,根据STEM 挑战的难度,团队一般可由2-6 人组成。团队构成可以由教师决定,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重点是团队人员要平衡。每个团队中男女比例可能是要考虑的因素,另外STEM挑战也需要技能组合。
开发利用区,主要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渔业、娱乐等多种需水要求的水域。开发利用区应当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开发利用区,应当按照其最高水质目标要求的功能实行管理。
五、STEM课程内容必须具备开放性
STEM课程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STEM课程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决定了STEM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在设计环节,设计图具有开放性,不要求学生的设计思路相同,只要达到设计图的规范,设计图的目标只指向项目任务。STEM 教育的问题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式的问题不是传统的教师提出明确的问题由学生解答,而是教师给出未明确定义的开放式问题,由学生自己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每家生产设备的企业,都是按照自己设备的功能需求优先开发设备接口协议,是否需要与其他企业的设备兼容,并不在首先考虑之列。根据从事设备联网工作的专家介绍,若要上述设备彼此之间无障碍通信对话,至少需要5000种以上的通信协议,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例如,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你们小组是如何分工合作的?这个任务中,各种变量是怎么样控制的?设计思维是否会受到某个因素的禁锢?有没有考虑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任务?”等问题。在《美国STEM 课例设计》中《纸牌屋》一课要求学生用纸牌搭建一个房屋,第一次实验时,教师没有过多要求,只说达到30 厘米即可,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竞赛时就会暴露出来以下问题:纸牌能不能折叠、打孔、撕开,能不能用胶水、胶带。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对“限制条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将学会在限制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制作。当然,问题可以是开放的,但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为科学教育变革创造了新的可能。教师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这也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STEM 教育现在有STEAM、STREAM、STEM+等多个版本,不管是什么方式,都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构,设计出符合教师、学生、学校的STEM课程,以此推进学校的创新,促进教师、学生的协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岳 舒)
标签:课程内容论文; 教育界论文; 小学论文; 科技活动课论文; 整合课程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社会机构论文; 质量水平论文; 江苏省如皋市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