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 中医科 甘肃临泽 734200
摘要:目的: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氨苄青霉素静点加颠茄片口服与参苓白术散加减煎服,早晚空腹各服用150ml,留用150ml保留灌肠,先将利多卡因10ml稀释后灌入肠道,再灌入中药。15天一疗程。对照组:采用氨苄青霉素静点加颠茄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6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纯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非炎症性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多呈慢性复发性,与精神情志、饮食、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该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病例
病例均来源于我院中医科2009年——2013年住院患者,本组56例,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30~64岁,平均42.5岁;病程1~8年,平均4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制定的IBS罗马Ⅱ诊断标准[1]:(1)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以下三项中的2项:①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②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③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诊断标准:治疗组中医辨证按照《新编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将泄泻分为寒湿内蕴证、食滞胃肠证、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气虚弱证。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0.9%氯化钠150ml+氨苄青霉素4g 静点 Qd。颠茄片20mg tid po;参苓白术散加乌梅、黄连、干姜。若腹痛甚,加白芍、元胡;腹胀甚,加枳壳、槟榔;精神抑郁、心烦不安者加柴胡、郁金;脾虚甚者,加大党参量、加黄芪。每日一剂煎制后分3份,每份150ml,早晚空腹各服用1份,1份保留灌肠,灌肠时先用0.9%氯化钠50ml+利多卡因10ml灌入肠道后,再灌入中药。1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150ml+氨苄青霉素4g 静点 Qd。颠茄片20mg、每日三次口服。每组病例观察治疗一疗程。
3.疗效判定
判定标准参照陈园桃主编的《新编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
(2)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
(3)未愈:症状未见缓解。
4.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2.8 %;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78.6 %。两者差别显著,具有可比性。
5.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无器质性病变的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群。发病的相关因素有精神、遗传、感染、食物、胃肠道激素、胃肠动力学异常及某些药物[3]。该病病情反复,导致纳差、厌食,甚至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常导致情志不悦、性格内向或急躁不耐烦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由于肝郁、脾虚、脏寒、津亏、气滞、湿热、食积等病因所致的一种疾病。《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则令痛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盛则濡泄”。又如《景岳全书.泄泻》曰:“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故在治疗中选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为主方治疗,切中脾虚脏寒之病机。方中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为主,配以扁豆、薏米仁、山药之甘淡,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干姜温中回阳、祛除里寒;乌梅酸平,有涩肠止泻作用,《圣惠方》乌梅丸即以之配伍黄连,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如此配合,则肾温脾暖,大肠固而运化复,自然泄泻止,诸症皆愈。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主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口服利多卡因可缓解急性胃源性腹痛。本方采用0.9%氯化钠50ml+利多卡因10ml保留灌肠以起到减少肠液分泌及减慢肠蠕动的作用,以延长中药制剂在肠道局部的吸收利用时间,达到延缓排泄增强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92-294
[2]陈桃园.新编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54-55
[3]陆福山.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08,(1):27-28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综合征论文; 利多论文; 灌肠论文; 乌梅论文; 颠茄论文; 疗效论文; 肠道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