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黄虹霞1,罗佳2,王竹青1

(1.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2. 豫章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摘 要: “互联网+”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把教学模式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与学的整体环节中,提出了高职心理教育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一 前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在众多传统行业领域中要广泛应用、发展和普及“互联网+”。4个月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规划了雄伟蓝图。该意见针对教育领域,提出包括高职教育的教育服务新模式要逐步深入探索和创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模式改革加快推动。互联网+把活力带给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给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它不是简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建和创新。“互联网+”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互联网+”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和创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二 互联网+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是指基于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和普及过程。“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述、心理体验分享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旨在普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防范意识,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互联网+进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工作,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带来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教学理念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中,理论课程的授课学时占有很大的比重。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单向灌溉式课堂进行猛烈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有个性、冲动、爱冒险、自我意识强、喜欢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也快,崇尚新媒体和新技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学,这种教学理念对冲动、控制力薄弱和自我意识强的学生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互联网+教学理念是将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转变教师教学角色,实现从接受学习到协作发现学习的转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建立一个基本的学习框架,并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总体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心理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只需要教材和参考书就可以完成心理健康教学。枯燥的课堂知识形象地被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学生不仅可以用耳朵听,还可以用眼睛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教学平台,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时间由角色扮演、情景表演、团体训练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由学生在课外时间用视频等媒介完成。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方法,在课堂上做作业,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效果的评价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一般只能依靠学生平时的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反馈。而互联网+背景下,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教学数据在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与反馈中产生。比如某知识主题的浏览量、点击量、搜索量、下载量、哪类学生活跃度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待人接物情况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过滤、分析,一方面帮助学习者优化自身学习,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另一方面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评价认可情况,以此来改进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四) 教师的综合素质

寻找“最美青工”活动是共青团中央于2013年发起的一项面向基层一线广大青年职工的思想引导和岗位实践活动。2016年开始,中国石化全系统3万余名团干部走访基层团员青年35万人次,覆盖9860个团支部790个青年工作组,寻找各级各类最美青工1.7万名,向集团公司推荐千名最美青工候选人。从江汉油田张义铁、西北油田毛谦明、胜利油田亢嘉颖、燕山石化程敬博等全国“最美”,到数以万计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最美”,每一名优秀青年都得到认可和推崇,每一名青年身上的闪光点都得到展示和鼓励,石化青年的自信和活力越发彰显。

三 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本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互联网+模式或教学模式本身的变革,而是期望找到互联网+与教学模式的融合点,把教学模式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与学的整体环节中,作为一个系统链研究,提出了模块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多集中在互联网本身,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这些仅是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变化,真正教学模式的内涵深入不够。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模式本身的变革,如团队合作模式、研练实践模式、情景模式,没有把教学模式放在教与学整体系统中进行研究。

Seminar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汇报工作,宣讲自己对于课题的研究成果、某种学术观点的认识见解,然后师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这都需要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表达能力。Seminar教学过程需要学生逻辑清晰地阐明学术观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回答师生提问,并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科学理性地说服他人。通过上述过程,研究生可以在逻辑思维、口头交流、PPT展示、着装仪表等综合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其完成研究生阶段的中期开题和毕业答辩。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先研读弄懂教材,抛弃教材,习惯性地从网上搜索、拷贝相关主题的多媒体课件来作为自己的教案是教师在备课时容易犯的错误。互联网+背景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即要求教师对教材掌握熟悉、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又要求教师信息化能力要强,通过互联网对教材知识进行相应地更新,以弥补授课教材编写的不足。

(一) 教学准备阶段

两点夹持模式下驱动杆1与推动杆2的夹角呈减小趋势,位于驱动杆1与推动杆2之间的铰链上的限位销起限位作用,则可以将夹持器右侧机构进行简化,如图2所示。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分为思维导图模式、团队合作模式、个人叙事模式、拓展训练模式等,便于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更深层次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的本位定位,是对教学模式理论研究分析的延伸和丰富,利用好线上线下资源教材,建立高效的课堂模式。课程内容灵活应用,体现学生和教师双主体性效能。

(二) 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呈现出快速更新、扩大范围、增加深度的趋势,这些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知识的鉴别能力以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和学习。

在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处于开放的合作学习状态,答案多样化、评价多元化,大量的教学数据在心理健康教育教与学中产生。比如某知识主题的浏览量、点击量、搜索量、下载量、哪类学生活跃度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待人接物情况等等。因此,在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的实行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依靠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来评价,还应引入教师、社会等多方评价体系。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一方面侧重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能力、职业素养和个人魅力的评价,还有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学生的认可、检验等。

(三) 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思维导图模式是指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依靠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教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然后确定本次心理教育的任务主题,与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再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学成果,最后教师对本次的教学任务进行总结和归纳。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得到培养,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互联网+背景下团队合作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以网络环境为依托,同时采用团队分工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团队的讨论和研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合作学习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生的自主专研精神。它还运用理论突破原有理论的束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模式运用中可选择性地采用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等互联网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积极参加一系列信息技术培训,包括课件制作、设备和媒体使用以及相关辅助软件的使用。同时教师观念的转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改变观念,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地与学生分享教学信息。还必须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不能仅由一名教师完成,需要整个专业教学队伍进行分工,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队伍建设。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的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及信息化等能力,教学团队要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及成长,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

设置节点数为300,同上进行500次仿真实验后得到小车在各层单个停留点停留时间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小车各层停留点的充电时间随层数的变化如图5所示,可以发现层数越小充电时间越长.这是由于层数越小的节点越靠近基站,工作负荷越大,能量需求越大,因此小车在层数较小的停留点充电时间相对较长.相反地,层数较大的节点在工作中消耗的能量较少,小车停留充电的时间也相应较短.

(四) 教学模式的反思和反馈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前就必须建立有效性地教学目标或明确的目标,教学进行后,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数据信息,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果目标达成,则进入新的教学环节。如果数据资源显示,教学目标未达成,则需要反思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教学模式等哪方面或哪个过程执行中出现问题。

这4个方面构成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完整系统,教师与学生相辅相成,在模块式教学实施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在模块式教学实施实践过程前后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和反馈、反思发挥效果。

四 总结

“互联网+”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把教学模式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与学的整体环节中,提出了教学准备阶段、教学模式的建构、效果评价、反思和反馈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完整系统。只要用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定会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37-45.

[2] 刘庆华.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1(15):150-152.

[3] 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0 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6(11):87-91.

[4] 荆全忠,邢鹏.“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5] 李喜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2-34.

[6] 罗祺,董佳.“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优势解读[J].教育现代化,2017(9):125-126.

[7] 王光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河北企业,2017(6):24-25.

[8] 蔡晓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效性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3(12):91-93.

[9] 董晓倩.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22-24.

[10] 杨翠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108-110.

本文引用格式: 黄虹霞,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71):251-252,25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1.08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国家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教指委公共基础课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GGJCKT7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虹霞,女,汉族,江西樟树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罗佳,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豫章师范学院讲师。

标签:;  ;  ;  ;  ;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