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1]2000年在《开阳县硒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国内外许多人对硒的摄入量达不到维持健康的最低需要量或生理需要量,这些人为健康需要,必须补充硒。目前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地区少,生产的富硒农产品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开阳县地处富硒地区,据分析测试表层土壤许多是足硒、富硒,开阳县生产的许多农产品硒含量达到富硒保健食品的标准。鉴于此,本文就开阳县如何进行富硒农产品开发作了探讨,并开创性地从硒资源和市场需求的角度用聚类分析方法,以各乡镇为样品对全县分区划片。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提出综合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战略目标、重点、步骤、对策等。全文主要论述了如下内容。 (1)、硒与人类的关系; (2)、开阳县农业生产条件; (3)、开阳县硒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4)、硒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开阳县硒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类型划分; (6)、富硒农产品开发利用战略。
李娟, 汪境仁[2]2003年在《贵州省开阳县硒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硒(Se)是地球上的一种稀少而又分散的元素,其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仅为0.05×10-6,在自然界不易形成独立的矿物而以类质同象分散在其它矿物和介质中。硒的化学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故又称之为半金属,于1817年由瑞典化学家贝尔采利乌斯在生产硫酸的
仝双梅[3]2009年在《贵州典型富硒区富硒农作物的筛选与区划》文中认为硒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缺硒与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硒过量又会引起人和动物硒中毒。硒还有其它多种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它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对抗病毒性疾病以及抗衰老等的作用。随着对硒的生理机能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对食物硒主要来源农作物中硒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农作物是人体吸收硒的主要来源,农作物中的硒含量水平与环境中的硒密切相关。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存在缺硒地区,我国是一个缺硒相当严重的国家,约有2/3的地区缺硒。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居民硒摄入量不足,需要补硒。研究开发种植富硒农作物可生产大量富硒食品,对满足缺硒地区居民补硒的需求,改善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贵州分布有大量的寒武系黑色岩系等富硒地质资源,是全国四大富硒地带之一。贵州开阳县分布有大量的富硒地层和土壤资源,存在可开发种植富硒农作物的富硒地区。但由于研究程度低,大量富硒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及富硒植物资源的种植情况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贵州典型富硒地区开阳县富硒土壤和农作物中硒的含量、化学形态及控制因素的调查研究,筛选出可供开发利用的富硒农作物品种,查明可用于种植富硒农作物的土地,指导当地富硒农作物的种植区划,促进贵州富硒农产品经济的发展。本项研究选取了贵州典型富硒地区开阳禾丰乡和冯三镇为调查研究区,通过对开阳冯三镇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及禾丰乡硒有机茶生产基地、寒武系富硒黑色岩系出露区进行土壤、植物中硒的含量分布、形态特征的地球化学研究,调查了农作物与土壤中的总硒含量,研究了土壤中硒的化学形态及土壤pH与植物硒的关系,筛选出可用于大量推广种植的富硒农作物品种,提出了在开阳禾丰、冯三两乡镇种植富硒农作物的区划建议,为指导当地种植开发富硒农作物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基本查清了研究区硒含量的分布状况,研究区耕作土总硒含量为0.46~2.31mg/kg,均值为1.42mg/kg,多数土壤达到富硒、高硒水平,研究区作物硒含量范围为0.007~0.71 mg/kg,均值为0.14mg/kg,大都达到了足硒、富硒等级。(2)作物硒含量不仅与土壤总硒有关,而且与作物富集系数、土壤水溶性硒含量、土壤pH呈明显的正相关。(3)圈划出适宜种植富硒作物的土地(冯三镇的安坪村、练岔河、金龙村和禾丰乡的甘塘村、杨柳坝),筛选出了适合推广的富硒农作物品种(水稻、玉米、辣椒、大豆、油菜等)。
李娟[4]2000年在《生命微量元素硒环境营养背景研究》文中提出硒(Selenium)是维持生命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化学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会患多种疾病,摄入硒过量又会引起硒中毒。硒为稀缺资源,地球表面缺硒地区的面积远大于硒毒地区。我国的硒缺乏地区也比较多。因而,对硒环境的研究长期以来多集中在低硒地区或硒过量区。随着硒能够预防克山病等地方性硒反应症,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神奇作用”的逐步发现,开发、利用富硒资源将成为热点。因而当前,迫切需要对天然富硒资源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尤其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 环境化学元素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仅单独地研究无机环境中岩石、土壤、水中的硒或生命体中粮食、动物或人发中的硒就往往难以完整地说明该环境中硒的分布情况,因而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故本研究采用了生态化学地理学的主导思想,并根据需要融入营养学的思想和原理。其特点:第一,以人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立足于人体健康,研究它们之间的分布、联系与平衡;第二,环境系统可分为内、外环境两个子系统,其组成一般包括有岩石、风化壳、土壤、植物(作物)、动物(牲畜)和人体等一系列物质(它比饮食链更广泛、下延至岩石—风化壳—土壤等,上延至食者本身);第三,进行环境系物质的匹配采样分析。 本研究在简要介绍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硒在内、外环境中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从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硒饮食推荐量出发,结合硒生态景观界定值,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标准的食物摄入量为依据,提出硒的营养环境阈值概念,并首次将硒在环境中的分布分为三等六级,即缺乏、适量、过量三等;缺硒、少硒、足硒、富硒、高硒、过量硒六级。其中,每—级别都分别针对表土总硒、表土水溶性硒、稻米硒、人发硒、肉类硒、蛋类硒、鲜奶类硒、奶粉硒、鱼类硒、水果硒、蔬菜硒等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阈值范围。 根据此环境阈值,本研究选取《中国土壤硒元素环境背景值图》中所反映出的贵州省境内硒含量较高的开阳县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小区域硒环境的深入综合研究。通过采样测试,结果表明开阳县属于富硒、足硒环境。 本研究又在地理信息系统(CIS)的支持下,主要依据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把开阳县硒环境划分为高硒、富高硒、富硒、富足硒、足硒、足富硒六种类型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又对该县进行进一步的硒环境区域综合划分,分为中部低中山丘陵富硒区,西部中中山丘陵富硒区,北部低中山丘陵富硒、足硒区和东南部中低山丘陵足硒区四个区域,为开阳县更好地开发硒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亚淋[5]2017年在《开阳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看我国城乡经济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由于制度供给的差别,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总体上是扩大的趋势。特别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短板。国家为了补齐短板采取了系列措施,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转向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扶贫入户”,这些举措的实践,将我国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据央视2016年10月9日报道减少到了5000余万人。为了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又推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行动,按照这种脱贫速度,到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员脱贫,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本文是基于民族地区在脱贫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论文从转型升级发展视角,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个案,分析其新型工业化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区位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以相关理论为支撑,提出了开阳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及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研究成果望能为开阳县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参考,为同行所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启迪,起作抛砖引玉的作用。全文共分三大部份。第一部份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及文章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相关支撑理论和开阳县相关情况等;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狄良军, 王良弟[6]2018年在《开阳县:统筹“小元素” 做好“大文章”》文中研究表明新闻背景2017年,在开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开阳县硒产业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政府科学统筹,让县内“硒产品”各企散兵游勇式的市场博浪正式向集团“冲锋”升级。开阳县委书记张海波表示,开阳县将秉承“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跨
仝双梅, 连国奇, 秦趣, 代稳[7]2013年在《贵州省开阳县土壤硒含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和冯三镇典型土壤为对象,采用环境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区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46~2.31mg/kg,均值为1.42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29mg/kg,多数土壤达到富硒、高硒水平;硒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在不同地层、同一地层的不同采样点及同一采样点的不同部位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土壤剖面上总体趋势是硒元素多富集于表层土壤中;开阳地区富硒岩层和广泛出露含硒量高的石煤层,是开阳地区存在富硒土壤的主要原因.
陈永波, 吴一鸣, 刘源, 龚静[8]2010年在《浅议开阳富硒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从富硒茶的保健作用入手,介绍了开阳富硒茶的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开阳富硒茶的发展优势,同时为开阳富硒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任海利, 杨瑞东[9]2012年在《贵州开阳地区新元古代灯影组白云岩风化成土剖面富硒性研究》文中提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其丰度为0.08×10~(-6),在地壳上黑色岩系、油页岩、含煤岩系(石煤)在硒含量较为丰富,在地表土壤中硒含量也很高。研究土壤中硒含量变化对研究基岩风化成土、人类活动特征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阳地区有较丰富的硒资源,通过前人对此地区的硒资源分布开发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开阳地区岩石和土壤中硒的背景值很高,但在对开阳土壤剖面上硒的分布情况以及硒的富集规律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选择开阳县哨上、马场两地做为研究区,研究该区域内新元古
李娟, 龙健, 汪境仁[10]2005年在《黔中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其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贵州开阳县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开阳县水稻土水溶性硒含量高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性硒的临界值(0.01μgg-1),这与该区的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有关。富硒水稻土使水稻对硒的吸收增加,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普遍比贵州省其它地区高,平均含硒量高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7μgg-1)。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秆中的含硒量高于糙米,糙米含硒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7861*,P<0.05)。
参考文献:
[1]. 开阳县硒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研究[D]. 李春生. 贵州师范大学. 2000
[2]. 贵州省开阳县硒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 李娟, 汪境仁.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3]. 贵州典型富硒区富硒农作物的筛选与区划[D]. 仝双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09
[4]. 生命微量元素硒环境营养背景研究[D]. 李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00
[5]. 开阳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D]. 杨亚淋. 西南民族大学. 2017
[6]. 开阳县:统筹“小元素” 做好“大文章”[N]. 狄良军, 王良弟. 贵州日报. 2018
[7]. 贵州省开阳县土壤硒含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 仝双梅, 连国奇, 秦趣, 代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
[8]. 浅议开阳富硒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陈永波, 吴一鸣, 刘源, 龚静. 耕作与栽培. 2010
[9]. 贵州开阳地区新元古代灯影组白云岩风化成土剖面富硒性研究[J]. 任海利, 杨瑞东. 矿床地质. 2012
[10]. 黔中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其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J]. 李娟, 龙健, 汪境仁. 土壤通报. 2005
标签:资源科学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富硒土壤论文; 农业论文; 富硒食品论文; 富硒水果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贵州经济论文; 贵州民族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