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它用美的声音来塑造美的形象,创造美的意境,传达美的情感、陶冶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这种美的陶冶,虽然需要漫长的积累、持久的滋润,需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但它的效果却是刻骨铭心、历久弥芳。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要提高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就必须自觉地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挖掘审美内容,通过提高美育水平,精巧地完成美育任务。
一、创造课堂氛围美
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外,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导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零乱,安静而不失呆板,紧张而不失抑闷,愉快而不失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地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
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
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如,教学《粉刷匠》这课 时,我让孩子一进教室就带上头饰,然后拿上小刷子,来学习粉刷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此时,我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歌词的学习,而且通过表演这一形式,孩子学得更有趣,然后再引导孩子“小粉刷匠”身上有什么好的品质?(爱劳动)进一步加强了爱劳动的教育,让孩子了解勤劳的孩子是很可爱的,让孩子在活泼的音乐声中了解了劳动是很美的。
二、感受歌曲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
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多数歌曲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百唱不厌的优秀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如,在教学生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先教学生读歌词,并根据歌词让学生找一找这首歌中哪几个词、字要读重一些(强调),为什么?有时也可把歌词读给他们听,边听边想。学生找出“国旗”、“金星”、“我”、“飞”、“亲亲您”等字词后,启发“我”表示谁?学生回答:我们小朋友。接着再问:为什么会飞上蓝天“亲亲”国旗呀?学生说:“因为我爱国旗,国旗真美丽。”最后教师小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爱国旗,就是爱国家、爱我们自己。
三、体验旋律节奏美
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各种节奏让学生练习外,要更重视学生理解所学歌曲本身的节奏。这样,学生通过体会节奏,进一步了解、感受了歌曲所体现的美,不仅为学好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进行了愉快的审美教育。
当然美育仅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展示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总之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审美教育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时注意挖掘美,处处注意体现美,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处于美的沐浴中。让学生感受到美其实到处都有!
论文作者:王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课堂论文; 国旗论文; 教师论文; 氛围论文; 美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9期论文;